APP下载

VSD治疗下肢骨折伴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2021-04-27陈恩玉刘姊阳

当代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换药负压创面

陈恩玉,刘姊阳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江西 九江332000)

在创伤外科中,下肢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见,且创伤程度越来越严重,多伴有皮肤缺损[1]。传统清创换药联合内固定治疗是临床以往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但需长期换药,患者较为痛苦,医务工作量较大,且易引发创面感染、骨髓炎等[2]。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临床广泛开展,可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临床应用广泛[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VSD治疗下肢骨折伴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下肢骨折伴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26例,女4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8.46±5.74)岁;Gustilo分型:ⅢA型26例,ⅢB型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机器轧伤3例,重物砸伤8例。观察组男25例,女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8.23±5.48)岁;Gustilo分型:ⅢA型23例,ⅢB型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重物砸伤7例,机器轧伤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有明确创伤史;②受伤至入院时间<6 h;③具有手术指征;④创面面积>40 cm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伴有精神疾病;③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骨折内固定及皮瓣修复,采用双氧水、碘伏、0.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创口,彻底清创,修复坏死皮瓣,对骨折进行复位,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内固定,修复皮瓣,切除坏死组织,皮瓣下引流,术后常规换药,并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VSD治疗:术前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生命体征平稳后,连续硬膜外麻醉,行清创术,清除污染及失活组织,尽量缩小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范围,复位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术,创面的大小、形状裁剪相应的VSD材料,填入、缝合,对VSD边缘、周围正常皮肤进行固定,采用半透性粘贴薄膜VSD与引流管密封覆盖,连接中心负压引流管,进行持续吸引,负压为125~450 mmHg。持续负压吸引7 d更换1次VSD材料,直至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出现。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清洁时间、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②功能状态:卡氏(KPS)[4]评分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状态越好。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分,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上述指标评估时间为术前及术后1个月。③比较两组感染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创面清洁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两组VAS、KPS评分比较术前,两组KPS、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KPS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KP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and KP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

表2 两组VAS、KP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and KP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

2.3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术后,对照组感染4例,感染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3,P=0.350)。

3 讨论

大面积皮肤缺损在临床骨折外科中较为少见,且患者多合并脏器损伤,伴有局部骨折、肌腱外露、严重感染、骨折外露等情况,而因大面积皮肤缺损导致体液丧失,对创面的愈合造成一定影响[6]。临床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多次清创后换药,严重浪费人力与物力;同时,在每次换药时患者常忍受较大的疼痛,且肉芽生长较为缓慢,易引发骨髓炎。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VSD治疗可有效缓解下肢骨折伴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疼痛程度,可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传统内固定方法虽有较为确切的内固定,但会对骨的血运造成影响,且在异物置入后会增加感染发生风险。而外固定可有效避免内固定的缺点,聚乙烯醇明胶海绵为VSD的材料,其无免疫活性、无毒、无纤维成分,亲水性较强,可较好的与创面相容,保护创面的同时,不易残留在创面内,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8]。同时VSD的引流管与中心负压装置连接,引流面均匀分布、且广泛,避免吸入脏器、组织,有效清除伤口积液,利于创面愈合。此外,VSD采用生物半透膜,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可在对创面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创面的情况进行观察;VSD还可促进白细胞活性、吞噬细胞功能,利于创面血管化,为毛细血管、肉芽组织提供良好生长条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功能状态[9]。但在采用VSD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创面损伤较小的患者,且无明显急性感染的患者不宜使用;②在治疗时应注重修复创面,且需保持引流通畅,并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同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有弯曲现象,保证负压均匀持续。

综上所述,VSD治疗可缓解下肢骨折伴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疼痛程度,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换药负压创面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