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4-27陈静晶

当代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陈静晶

(庄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大连116400)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多发且危急的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受中老年人群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影响,诸多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治疗难度,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在选择对其治疗时,应选择对患者血管影响较小药物予以治疗[1-2]。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发病率显著上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若不及时干预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采取静、动脉溶栓治疗,挽救其缺血半暗带,阻止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损伤,帮助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阿替普酶、尿激素是临床上常见的溶栓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实验组(n=45)与对照组(n=44)。实验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9~82岁,平均(61.12±3.32)岁。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38~83岁,平均(61.32±4.43)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在本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均在发病内6 h入院治疗;临床资料完整;语言功能未发生严重障碍。排除标准:语言严重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史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两组入组后均进行心电监护、实验室指标检查、MRI、CT检查等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治疗。选取尿激酶(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692)2万U/kg,与0.9%氯化钠注射液均匀混合,静脉滴注,严格控制滴注速度,30 min内完成注射。

实验组实施阿替普酶治疗。选取阿替普酶(SupreSmion公司,批准文号:F20082352,规格:20mg/支)依据0.9 mg/kg计算患者所需剂量,总剂量应<90 mg,将阿替普酶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均匀混合,取总量的10%予以患者静脉注射,剩余药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保障在1 h内滴注完成,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心电情况,溶栓治疗开始后24 h,停止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疗效[3]。显效:患者语言障碍基本消失、半身不遂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基本可自理;有效:患者语言功能出现好转、虽走路稍有颤动,但基本不影响正常行走,肌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现象,无法正常交流。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NIHSS、ADL评分变化情况。NIHSS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正常:0~1分;轻度卒中:2~4分;中度卒中:5~15分;中重度卒中:16~20分;重度卒中:21~42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ADL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主要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如进食、穿衣等,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如洗衣、服药等。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过敏性皮疹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and AD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2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and AD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亦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是指因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或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发病原因与患者动脉硬化症、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旦发病需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治疗,挽救患者生命,减轻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4-5]。

临床上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原则为溶栓、降纤、脑保护等,用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6-7]。阿替普酶为第二代溶栓药物,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包含526个氨基酸,能有效与患者血栓表面纤维蛋白原结合,对纤维酶原有较高的亲和力,能加速纤溶酶原转化,最终得到纤溶酶,达到溶解血栓目的[8-9]。尿激酶为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药物,能将纤溶酶原溶解,加速纤溶酶形成,继而达到溶栓效果,此外,其对患者血液循环系统中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均有较好的降解作用[10]。此外,溶栓治疗的主要出发点与立足点为缺血半暗带,上述两种药物均能起到恢复血液半暗带的血流灌注,加强能量物质供应,激活处于休眠期与半休眠期的神经细胞,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但又有异同[11]。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效果更好。治疗后,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能减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治疗,用药安全性更高,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减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