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案例在“布衣中国”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27缪宏超

纺织服装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纺织案例思政

缪宏超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此后各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有效推进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理念[2],使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知识同时传播到学生的心间。随着课程思政理念向全面、纵深、精细方向推进,课程思政案例时效性与学生思政教育吸收效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将身边最新鲜的案例融入课堂,增强学生的同理心,能够使课程思政达到更好的效果。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国家面临严峻考验。在这场全人类的“战疫”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人和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3]。如何利用大学课堂这个宣传渠道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生的先进事迹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做到专业课与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我校(绍兴文理学院)公共选修课“布衣中国”为例,积极探索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典型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布衣中国”课程学情分析

“布衣中国”是我校纺织服装学院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向学生科普纺织品的分类方法、发展过程、生产方式及发展趋势,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纺织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纺织品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对纺织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面向全校开设,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绝大多数学生对纺织品及纺织产业相关知识了解很少。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选择与生活结合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使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与吸收知识。

本文以课程第四章“纺织之美”为例,探讨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例如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化学纤维等简单且实用的纺织知识的同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典型案例,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案例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1.基本思路

主要采用“双引出”方式。如图1所示,以社会热点引出课程知识点并深入讲解,再以此社会热点为基础进一步引出思政元素。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源自同一社会热点,由同一案例支撑,形成相辅相成的授课效果,使课程元素与思政元素无缝链接、完美结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以及思政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

图1 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模式

2.基本方法

本章内容涉及纺织品分类,在讲解非织造布知识点时,以在新冠肺炎防治中护士脱去口罩后的一张照片和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引出教学内容,讲解非织造布的生产方法、生产流程及产品应用等,并结合实际情况介绍N95医用口罩与普通一次性口罩的区别,让学生认识到非织造材料已成为继机织物和针织物之外的一种新型纺织产品,并以原料质量要求低、生产流程短、产品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作为一次性纺织品被大量用于医疗卫生、产业用品等方面。

在讲授非织造布知识点时,合理融入一些思政元素。(1)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抗击病毒,大批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逆行中的勇敢和坚守、责任和担当。这些穿着密不透风一次性防护服、佩戴医用口罩的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场“战疫”的胜利!医护人员是勇挑重担的白衣战士,是这场无硝烟战争中的逆行者,正是他们负重前行,才换来我们的岁月静好。(2)除了医护人员的勇敢与奉献,作为他们强大的后援团,无数纺织企业迎难而上,在材料、设备、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坚持生产,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了充足的防护物资。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肩负使命,只有拥有强大的责任感,才能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应该做到“若有召,召必回!”。在讲授传统纺织技艺知识点时,带领学生欣赏精美纺织工艺品,并结合非织造技术介绍传统纺织工艺与现代纺织工艺的区别,使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3.思政元素

针对本章内容,对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进行整理和设计,在讲授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以下四个思政元素:

(1)爱国精神。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展示了中国对全世界的贡献,各国都在等待中国制造,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号实至名归,纺织产业的表现更为明显,这其实也是我国纺织产业实力的一种体现。纺织产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国家的强大,因此,我们应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勤劳善良。疫情期间,各相关纺织企业放弃春节假期尽快复工复产,为广大医护工作者和普通百姓提供防疫物资;特别是一些生产医用防护服和口罩的企业更是服从大局,将生产权、支配权交归国家统一调控和管理,为特殊时期的特殊物资快速、合理使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文化自信。在讲解“纺织品生产方法”的知识点时,带领学生学习先进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欣赏其他精美纺织艺术品。在课堂上传播现代生产工艺,传承优秀传统技艺,颂扬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4)责任担当。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身穿非织造面料防护服的无数医护工作者在关键时刻选择逆行,体现出责任与担当、勇敢与坚定。

图2表示了知识的阶梯式吸收模式,一、二、三层次分别为知识技能、综合能力及思政元素,每一层次表示不同的知识阶段,其中思政元素是课程中情感因素的体现,是知识吸收的最高层次。通过“布衣中国”第四章“纺织之美”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由知识技能、综合技能到思政元素的课程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图2 知识的阶梯式吸收模式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了解了时代发展带给纺织产业的变革。当今早已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我们迎来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这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生活在当下这个幸福的社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刻苦学习,为伟大的时代发展添砖加瓦。在这次新冠病毒抗疫过程中,之前不被大众熟知的用品成了网络热搜产品,一次性防护服、N95口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背景,介绍纺织知识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4.教学方法

在当前信息化大背景下,“互联网+”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次课程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加强师生课上课下交流,使学生更轻松地获得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及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思政元素融入线上线下教学

该课程包含内容较多,传统课堂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兼顾所有学生,而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在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线上互动时间、地点不受限制的特点,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均可在平台上就课程及思政内容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充分利用平台与学生形成互动。教师要求学生在平台上完成课堂测验、问答等,这种方法可以实时监控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且节省时间。而对于学习内容,尤其是思政元素的学习效果考察,教师可在课后采用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结合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传统考核模式中,教师对积极在线上进行沟通并提出问题或做出解答的学生,可以将其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记录,或者以口头表扬甚至以实物奖励的方式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零星时间随时随地就课程学习在线上多提问题,提好问题。而新兴考核模式中,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否可以利用较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例如,就某一案例展开讨论,教师在聊天中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并对掌握情况作出判断,为今后进一步实施课程思政做好准备。

为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教师将一些相关视频和图片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观看。还可以针对某个课程知识点要求学生找出与此对应的思政元素,并按照学习要求寻找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视频、资料并上传至平台,在寻找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找到有用的学习资料,又可以增强学习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5.教学评价

相比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现阶段的考核更重视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及期末考核成绩分别占40%和60%。平时成绩全部采用线上模式,包括课堂互动、课程作业、团队学习等。同时,在考核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掌握情况,在平时作业中增加有关思政内容的考核,结合教学内容发放一些与课程内容结合紧密的案例,要求学生既要对专业知识进行作答,又要对思政元素进行分析。这种考核方式合理利用课程特点,获得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6.教学心得

“布衣中国”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思政元素融入时应注意与课程知识点的平滑过渡。通过此次教学实践,笔者归纳出以下教学心得:(1)穿插社会热点新闻,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活跃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重视实际案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增加学生对纺织工程专业的了解,减少对纺织行业的误解与偏见,认识到纺织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将所学纺织相关知识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3)案 例库及教材实时更新常态化,对旧案例做到及时分类和适时删除,每次开课都有最新鲜案例及社会热点加入;(4)及时更新课程知识点,加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与学生形成积极互动,及时采纳学生给出的合理建议,为做“点播课”做足准备;(5)目前来看,课程中难度最大的是对思政效果的考核,如何考核学生是否将思政元素真正融入内心是未来课程思政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大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是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典型案例应用于课程教学,有利于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当前重大现实课题的有机结合,彰显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

猜你喜欢

纺织案例思政
澳洋纺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