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21-04-26刘坡妮周丹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缺失原因亲社会行为对策

刘坡妮 周丹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JGJX2019C41);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JGJXZ2019D19)。

作者简介:刘坡妮(1990-),女,汉族,吉林农安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教学;周丹(1977-),女 ,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通讯作者)。

摘 要: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乐于助人、与人合作分享和帮助,甚至牺牲自我利益帮助他人,充分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新时代的精神,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就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原因、对策及效果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35

在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比较多的学者认为社会的转型使得集体主义的观念逐渐弱化,而个人主义的观念越来越强,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出现亲社会行为低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了解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原因,本次研究以600位大学生选进研究中,探究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原因与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研究开展

1.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把2017级非医学专业600位学生选进,观察组为被动划定参加第一轮次《现场急救常用技术》课程的学生,对照组为随机抽签选到的学生,每组各300名学生。

1.2 研究内容与实施

在展开研究开始之前,需要对研究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然后在上课之前向观察组的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并让学生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上课结束之后,让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学生都填写相应网络问卷,并在发放问卷之前由专业培訓的调查员对问卷进行统一的讲解,此次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以消除同学们在填写问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顾虑。填写问卷后当场回收,并进行资料录入及相关统计分析工作。

2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原因

经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缺乏足够的亲社会行为能力训练,使得大学生仅有爱心而没有爱的能力;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缺乏移情能力训练,随着网络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无法有效体验他人的各种情绪。此外,大多数大学生缺乏主动性训练,此情况的发生大多是由于学生怕惹祸上身,也怕对方不领情而被拒绝,使得大学生逐渐形成自我保护倾向;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生展开现场急救教学,包括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和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

在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状况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目前亲社会行为的星狂主要是缺乏同情心、政治意识比较单薄、犯罪情况比较普遍,且利己思想过于浓厚。其次,刘毅等学者认为目前的大学生大多可以理解其他人,并对是非有着良好判断的能力,可以主动认识并交新的朋友,且行为比较礼貌,碰到事情讲道理,可以真诚地赞美他人也可以善意建议别人,不过也不乏缺失同理心、不愿帮助他人以及功利心重,且感情比较单薄的人。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时常处于竞争的环境中,包括大学生,他们需要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这种压力使得大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对社会的疏离,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缺失。其次,社会上的一些人利用人们的求助心理从中获取利益,其假装遭遇不幸向社会以及他人求助,使得一些人在发现上当受骗之后,严重挫伤大学生乐于助人行为的积极性。此外,大学生大多缺乏间接性帮助人的训练,在帮助人过程中,大多会选择直接救人,但这会极大牺牲自身利益,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大学生直接帮助人的能力,也要训练他们间接帮助人的能力,从而在不威胁自己利益与生命的情况下更好地帮助他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而在此种背景下,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大学生会存在诸多犹豫状态,怕惹祸上身,也怕被拒绝等情况,使得大学生选择放弃帮助,这也是造成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原因。

3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对策

思政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意识还有道德素养以及文化素养等,也是目前高校教育领域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敢于担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急救在实际的应用中是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挽救生命安全,其中在急救现场中正确操作能够更好地提高抢救效率,所以在教学课程各种加强现场急救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面对突发事件。大学生是社会未来重要的成员,也是普及急救相关知识最为重要的群体,但是在相关研究中显示,学生对于心肺复苏、止血还有包扎以及搬运等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要低于6%。目前对于大学生来讲,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需求较高,但是在中小学期间接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比例较少,主要是由于学习紧张没有过多时间学习急救培训。在对大学生展开急救培训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和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并逐步提高社会亲和力。

4 研究统计与结果分析

(1)亲社会行为量表(PTM)评分,其中共包含26个题目,总共分成6个维度,包括利他、公开、依从、匿名还有情绪性的以及竞技的亲社会行为内容。

(2)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分,此种量表主要是根据肖水源版的量表修改来的,主要包括客观、主观支持还有对支持的利用程度。

(3)生命意义感量表,采用7点计分的方式,主要使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半年以来的具体感受进行相应内容的选择。

4.1 现场急救教学后调查显示亲社会行为高于调查前

调查前观察组的亲社会行为(2.89±0.42)要比调查后的亲社会行为(3.38±0.57)低,且调查后对照的亲社会行为要比观察组高,由此可以得知,对学生展开现场急救教学,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从而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能够有信心完成相应急救操作。

4.2 现场急救教学后调查显示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行为高于调查前

观察组在调查前学生社会支持(23.52±3.42)要比调查后低(25.63±3.27)。其次,调查前生命意义感(3.27±1.13)要比调查后低(3.67±1.02),且调查后观察组的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评分要比对照组高。充分证实对学生实施现场急救教学能够更好地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并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5 分析与结论

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关系,并促使社会可以和谐发展,而且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讲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他们可以获得很多非常重要的社会技能,对自己还与对社会的关系都有着良好的定位,也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本身存在的消极心理,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养成乐于助人和善待他人的心理。

在对大学生展开亲社会行为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增强责任感以及明确意识,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以及解释相关事件,从而增加责任的明确性。现场急救主要是指意外或事故发生时,在医护人员或救护车未到达前,在事发现场对患者实行初步的救助或救护。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并通过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大学生可以深刻认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在展开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改变自身存在的教学观念,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利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日后的实践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详细讲解现场急救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在讲解的时候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还有学习的需求等,从而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学业评价体系,使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培养目标,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改善。并且教师也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能力,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现场急救教学知识。由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怕惹祸上身等因素,所以在进行教学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改善学生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亲社会的行为。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对照组及观察组调查前的亲社会行为、社会支持及生命意义感评分要比调查后的评分低,充分证实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急救技术训练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掌握程度,并有效提高其亲社会行为。

综上所述,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急救技术训练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其亲社会行为,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谢婧,郑春东.钦佩感与群体关系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6):943-947.

[2]王超,翟明月,刘森,等.本科护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相关性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35):4369-4372.

[3]叶宝娟,杨雪,雷希,等.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6):1208-1210,1214.

[4]梁麗芬,陈忻,余春沐,等.大学生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24(6):568-570.

[5]欧高文,黄蓉,谭成,等.衡阳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第一反应人”急救知识培训效果评价[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45(2):210-213.

[6]王宗华,杨漾.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信行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2):176-178.

[7]童玲,李静,杜彦瑶,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8):1255-1256.

[8]贵海峰,乔萍,徐林丽,等.混合教学模式在非医学类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0,(7):271-272.

[9]邹霞.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以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9):123-125.

[10]黄种宝,李金祥,郑林颖,等.大学生常见急救知识、技能掌握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6):11-14.

[11]危秋平,卓龙彩,殷婷婷,等.基于云班课的延续学习模式在大学生急救培训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865-3868.

[12]张孟玉,宁思艺,任继轩,等.在校医学生急救能力和急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7):514-517.

猜你喜欢

缺失原因亲社会行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策略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