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randt-Daroff康复练习对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

2021-04-23李洪淮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耳石前庭头部

李洪淮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被称为耳石症,是当机体的头部运动至特定某一位置时所诱发的短暂眩晕,可能还会伴有自主性的神经症状和眼震,是源于内耳的常见眩晕疾病[1]。根据耳石脱落部位可将其分为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以及混合型[2]。BPPV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旋转、摇晃等,可发病于各个年龄层,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仍不断呈上升趋势增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3]。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法复位的方法对BPPV患者进行治疗,虽在80%~90%的患者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4]。其复位手法不具有统一规范性,使一半以上患者治疗结束后仍伴有头晕症状,且易引起复发[5]。因此还需探索更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Brandt-Daroff康复练习是由Brandt和Daroff于1980年提出的针对BPPV患者前庭功能的专项康复训练,对沉积在壶腹嵴上的耳石,通过反复进行Brandt-Daroff锻炼可使半规管内游离的耳石回到前庭椭圆囊或使粘附于壶腹嵴上的耳石脱离下来,并进一步回到前庭椭圆囊,进而减轻甚至消除眼震、眩晕、头晕等临床症状,以达到治疗目的[6,7]。Brandt-Daroff康复练习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8]。关于其有效性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Brandt-Daroff康复练习治疗半规管BPPV患者,观察其临床应用疗效,旨在改善半规管BPPV患者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半规管BPPV患者,男23例,女37例;年龄32~78岁,平均54.46±6.73岁;病程1~24天,平均8.47±1.35天;发作次数:首次发作43例,多发复发17例;前半规管8例,管结石6例,嵴顶结石2例;水平半规管17例,管结石6例,嵴顶结石11例;后半规管35例,管结石27例,嵴顶结石8例,无混合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Brandt-Daroff康复练习。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9]中BPPV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BPPV;②首次接受Brandt-Daroff康复练习的患者;③临床依从性较高的患者;④病情相对较为稳定的患者;⑤心、肝、肾等功能正常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因前庭性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等引起眩晕的患者;②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③合并严重颈椎病或头部活动受限的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复位方法:后半规管BPPV采用Epley复位手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前半规管BPPV采用反向Epley法;必要时对前、后半规管BPPV采用Epley复位,效果不佳采用Semont法[10,11]。

Epley复位手法:患者坐于治疗床上,戴视频眼罩,治疗者双手扶其头部向患侧转45°并协助其迅速变位仰卧位,头悬于床下30°;患者头快速向健侧转30°;患者旋转呈侧卧位,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前倾30°。每个体位保持1~2 min或眩晕消失后30 s。

Barbecue翻滚法:患者戴眼罩,仰卧头颈屈曲30°,治疗者协助患者头向健侧转90°,患者躯体由平卧变成俯卧,头部继续向健侧转90°,头部继续保持向健侧转90°,坐起。每一步骤维持时间为眩晕消失后1 min。

反Epley法:患者坐位,头向健侧转45°,治疗者手持患者头部,迅速将患者由坐位变为平卧位,头下垂30°;将患者头部向患侧转90°;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继续向患侧转90°,此时身体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头部与地面呈45°;缓慢坐起,头略前倾,维持约2 min。各体位均应维持至眼震消失或旋转感消失后再保持1 min。

Semont法:患者坐于床沿,双脚下垂,头向健侧转45°,并在随后的步骤中均维持此头位;患者由坐位快速向患侧侧卧,此时后枕部靠床而鼻尖朝上;将患者由患侧侧卧位迅速经坐位变成健侧侧卧位,此时前额或鼻尖靠床而后枕部朝上;缓慢坐起,头略前倾。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行Brandt-Daroff康复练习[12]:患者直立坐于床边,双腿自然下垂;迅速卧向患侧,面部向对侧前上方转45°,待眩晕消失后30 s坐起;迅速倒向对侧,待眩晕消失后30 s坐起。全套动作每日练习2~3次,3 d后再次重复练习,效果仍欠佳者,7~10 d后重复练习,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13]:痊愈,眩晕、头晕等症状消失;显效,头晕症状消失,眩晕有所改善;有效,头晕明显改善,眩晕无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采用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14]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包括生理、情感、功能三方面,分数越低,则表明功能障碍越小。③观察比较两组发生不良反应(呕吐、恶心、Tumarkin耳石危象等)及随访半年期间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n)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作次数、耳石类型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DHI各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HI各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内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BPPV具有疲劳性、互换性、短暂性、变位性以及潜伏期伴随特征性的眼震等特点,其病理基础为耳石,主要分为半规管BPPV和壶腹嵴顶BPPV,并以半规管BPPV较为多见[15]。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当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未达到临床预期治疗效果[16]。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探究Brandt-Daroff康复练习对半规管BPPV患者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半规管BPPV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HI 评分的比较(±s,分)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HI 评分的比较(±s,分)

*P<0.05

项目 观察组(n=30) 对照组(n=30) t P生理 治疗前 20.77±3.37 21.29±3.28 0.767 0.772治疗后 3.74±0.37* 8.48±1.16* 5.473 0.032情感 治疗前 25.77±5.78 26.33±5.96 0.846 0.569治疗后 7.37±1.76* 12.33±2.27* 6.524 0.017功能 治疗前 23.39±6.36 22.86±6.27 0.931 0.472治疗后 4.59±0.82* 10.27±2.09* 6.528 0.015总分 治疗前 69.33±14.61 70.48±15.01 0.839 0.584治疗后 15.42±3.05* 27.06±5.43* 7.018 0.008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的比较

Brandt-Daroff康复练习是对一系列反复的能够导致机体眩晕的动作进行练习,并将其作为信号刺激源,以诱导机体产生前庭习服和代偿,将动态和静态症状减轻,同时改善前庭中眼的反射功能、动态和静态的步态以及平衡功能,减轻甚至消除机体恶心、眩晕、不稳等不适感[17~19]。Brandt-Daroff练习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17]、明显降低DHI各项评分[20]、降低复发率[21]。常规手法复位主要是根据半规管的不同结构对机体头部开展定向摆动运动,再借助其自身的重力使耳石回到耳石器中,且不会对半规管中的流体力学产生影响,但该方法不具有规范性,在复位前很可能对半规管类型的判断产生偏差,进而影响治疗效果[22]。DHI是临床评价眩晕患者的权威量表之一,其主要从机体生理、情感、功能3方面评价其主观感受,进而对症状严重程度和影响生存质量的程度进行评估,其评分越高,则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生存质量越低[23]。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DHI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综合上述表明,Brandt-Daroff康复练习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了呕吐、恶心、头晕、不稳、颈部不适等不良反应,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4]。经Brandt-Daroff康复练习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复发率明显降低。分析其可能原因:Brandt-Daroff康复练习增强了前庭中枢的代偿功能,促进耳石松动和消散,从而缓解眩晕症状,减轻残留头晕,降低复发率。此外,Brandt-Daroff康复训练可提高机体平衡系统的适应性及可塑性,补偿受损的前庭功能的同时使两侧前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25,26],从而缓解患者的不稳感及漂浮感,对半规管BPPV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功能产生影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机体发生半规管BPPV后,前庭反射不足,进而引发呕吐、头晕、眩晕等多种不良症状。但其症状并不严重,恢复正常体位后,其症状迅速消失。因此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选取的样本量较少,很可能会与实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有一定偏差;另本研究未对远期的疗效进行深究,因此还需扩大样本量和延长观察时间做进一步的验证。

猜你喜欢

耳石前庭头部
前庭刺激对虚拟环境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
被忽视的“前庭觉”
乐乐缘何总摔倒
前庭神经炎 不可忽视的眩晕病
耳石症如何治疗
猛一转身就眩晕或由耳石症引发
你了解耳石症吗
耳石不是“耳屎”
旅行休憩小头枕
长颈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