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北传统民居大木作营造技艺与传承研究

2021-04-23陈淑飞,贺虎成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传承

陈淑飞,贺虎成

摘要:当前传统地方建筑工艺面临着退化与消亡。文章选取琼北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地调研与访谈,对琼北传统民居大木作的营造工序与营造技艺进行研究与分析,解读其所蕴含的生态、文化情感、艺术以及科学技术四方面的价值,旨在引起人们对琼北传统民居的关注,加大对中国传统地方建筑的保护力度,更好地传承传统建筑工艺。

关键词:琼北传统民居;大木作;营造技艺;传承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3

1 琼北传统民居大木作构架类型及特征

梁思成在《营造法式注释(卷上)》中将“大木作”定义为“凡屋宇之木结构部分,如梁、柱、斗拱、椽等属之”[1]。琼北地区传统民居屋顶木构架的承重构件,在竖向上使用的是柱,横向上使用的是梁、檩、椽,整个梁柱体系由木结构搭建而成,能对整体框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琼北地区传统民居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南北方营建工艺的综合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特的木构架结构形式——插梁式,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在柱身抬梁的同时,保留了梁入柱身的特性,在柱头直接承檩的同时,梁下又使用枋或托木,使整体框架更加富有弹性,增强了屋架结构的稳定性。

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按照其体系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干栏式等几种形式,其中抬梁式和穿斗式的使用最为广泛[2]。在瓊北传统民居中,正屋一般采用等级较高的抬梁式结构,梢间则采用穿斗式或砖墙呈檩式,这也和主人的财力和社会地位有直接关系。正屋和横屋同时采用了更加经济和易于维修的“砌上露明造”的做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后期维修的效率[3]。

2 琼北传统民居大木作营造技艺

2.1 营造工具

2.1.1 解木工具

(1)斧。斧由斧头和斧柄两部分组成,在琼北传统民居的营建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且用途最广,主要用来进行木料的粗加工。根据其刀刃结构的不同,斧可以分为单面刀刃和双面刀刃,按照工作原理划分,又可分为大斧和小斧。大斧主要用于劈砍木料,使用双面刀刃,斧柄相对较长,方便手持发力。小斧则主要用于斫木砍削,相较于大斧,使用起来更为灵活,一般使用单面刀刃,刃面用于砍削,背面和侧面则用于敲打。

(2)锯。锯在大木作的营造过程中主要用于断料、截角,根据锯片长度和厚度的不同,分为大锯、中锯、小锯三种规格。这三种规格的锯,外形和构造基本一致,均由锯架、锯片和绞绳三部分组成。绞绳一般有钢丝和麻绳两种材质,是工匠锯料时双手把持的位置,结构简单,灵活实用。大锯长度为1米左右,主要用于断料,锯平柱头、锯榫头和开桁条榫卯等。中锯长度稍短,锯齿相较大锯更为细小和密集,主要用于开木装榫头和截料。小锯的锯齿最细,可以轻松锯出弧形等比较复杂的结构,主要用于门窗等构件小料的截取。

2.1.2 平木工具

(1)刨。刨作为平木工具,主要用于打磨及平整木料表面,还可根据需求刨出特定的结构和形状。根据使用需求划分,刨可以分为平刨、槽刨、线刨、圆刨、花刨、边刨等几种类型,在建筑木作中,平刨的使用范围最广。按照尺寸分类,刨可分为长刨、中刨、短刨。这三种规格的刨,外形和构造基本一致,均由刨身、刨柄、刨刀、楔木四部分组成。刨身是整个刨的主体,刨柄从刨身穿过,刨刀由楔木固定在刨身的中后部。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用途的不同,其操作手法也会随之变化,对刨削角度的控制是考验木工做活能力的一大标准,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升,一般情况下湿软的木材刨削角度偏大,干硬的木材角度偏小。

(2)削刀。削刀的作用主要是将木料刮削干净,其形状如月牙,由钢铁锻造而成。削刀由刀柄和刀身两部分组成,两端为圆柱状的刀柄,刀身由刀刃和刀背组成,长度约为50厘米。在使用削刀时,双手紧握刀柄,大拇压住刀身,身体微微后倾,使刀刃和木料之间保持30°角,平稳地朝身体方向拉,循环往复,直至将木料刮削干净。

2.1.3 穿剔工具

(1)凿子。凿子作为主要的穿剔工具,一般作用于不同规格的榫眼、孔槽等部位,为木料打孔、塑形,由凿刀和凿柄两部分组成。凿子的种类繁多,按照使用需求,可以分为平凿、圆凿、斜凿、刨凿、铲凿等,长度从0.33厘米到53.33厘米不等,根据尺寸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

(2)铲子。铲子主要用于雕刻、铲削,比凿子轻薄锋利,使用起来也更为轻便。铲子由刀体和铲柄两部分组成。刀体呈扁平状,按照刀头的形状,可以分为直铲、斜铲、曲颈铲三种类型,直铲、斜铲在大木作中使用最为广泛,曲颈铲多被用于雕花等更加精细的操作。铲柄是木工手持发力的地方,长度一般控制在20厘米,使用起来更为便捷、高效。

2.1.4 辅助工具

(1)墨斗。墨斗作为主要的画线工具,在琼北传统民居中主要用来画定位长线。墨斗由墨斗架、墨盒、手摇线轴、墨绳、线坠等组成,墨盒被用来放吸满墨汁的棉花球,墨线在经过墨盒时沾满墨汁,通过转动轴柄缠绕,另一端线坠上有一小钉,主要起到固定墨线端点的作用。在使用时,将墨斗两端根据要求固定住,轻轻拉起墨线中部,然后松手,墨线便依靠自身的弹性在木料上留下痕迹。

(2)竹笔。竹笔又称竹篾,由竹片削制而成,主要用于画短线,辅助墨斗完成画线工作。竹笔的长度一般为20厘米,上部为手持的把手,下部为储存墨汁的墨囊,切成梳状,切口的粗细程度决定了墨囊的储墨量,切口越细,储墨量越大,线也就画得越细。

(3)木尺。木尺是木工师傅的主要测量工具,主要用来测量长、宽、高等数据,以及测量物体是否水平或者垂直,为木工基本用尺。

(4)鲁班尺。鲁班尺,又被称为公门尺,是设计辅助用尺。其作用不同于其他的丈量工具,并非用于测量尺寸,上面标注有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八字,主要用来测宅第的凶吉,确定设计的尺寸。

2.2 营造工艺

2.2.1 柱的营造

柱子作为琼北传统民居的主要承重构件,多用于房屋内部以及檐廊外部的空间。琼北传统民居中柱子采用“一柱双料”的做法[4],即柱础部分采用石料雕刻的工艺,上部使用木柱进行衔接,直达屋顶的梁柱部分,这种做法既能增强柱子的防潮性,又可以增强房屋整体的稳固性,使房屋更好地适应琼北一带的自然环境。在木料的选材上,因为琼北地区降雨量以及湿度相对较大,所以除了要满足防腐、坚固的基本条件外,还要有良好的耐潮、耐火、抗虫等性能。

备料是现场施工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柱子作为主要的承重构件,对木材的质量要求最高。柱子的制作环节如下:首先在木料的两个截面上找出中点,用墨斗画出十字中线,根据十字中线放出圆心线,以圆心线为基准,顺着柱身弹直线;其次顺着柱身的直线,用刨将木料刨成八方,直至将木料砍圆,刮平,再选定各柱之间的位置,一般将纹路比较好的一面用作看面,并按照柱子的位置以及与其他构件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用墨笔在木料上标记出拼接的位置;最后使用凿子凿出榫卯位置。

2.2.2 梁的营造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梁主要起到承载檩条上屋顶重量的作用,然后将其重力传递到柱子。在琼北传统民居中,梁的作用却并非如此,因为琼北传统民居使用硬山搁檩的形式,以山墙受力,梁在这里便被用于支撑屋架,而非承重。

其主要制作流程如下:首先在梁的两端画好立线,根据立线,画出梁的底线、顶线、两肋线以及转折切面线,然后使用墨斗在木料上进行弹画,为木料作标记,方便接下来的操作;其次使用斧和刨将梁身剔刮干净,使用分丈杆在梁头的外端以及各布架的中点进行勾画,画出榫卯眼、瓜柱眼等构件相互结合的位置,使用凿子凿出榫卯眼和瓜柱眼;最后使用锯和刨,截梁頭,刨平梁身。

2.2.3 枋的营造

枋在琼北传统民居中并不常见,由于梁功能的弱化,枋在这里主要是辅助梁稳固整体的结构,起到联系各榀屋架的作用。其主要制作工序如下:首先在枋料的两端弹出中线,根据截面的尺寸弹线找方,刨平;然后在枋上面弹出顺身中线,确定枋肩及榫头的形状尺寸,按照尺寸标出面宽以及榫长的尺寸线;最后使用锯将榫头部分进行切分。

2.2.4 木构架的安装

琼北传统民居大木作的制作,整体采用预制构件,再将各个构件进行组装的方式,与现代建筑中的装配式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木工师傅就近将所需木构件制作完成,然后由“掌尺”师傅对房屋的整体尺寸进行把控,最后遵循由里到外、由下至上、由前至后的原则安装各个构件。

在安装程序之前,要先搭建好大木脚手架,方便木工师傅接下来的操作。搭建好之后,依照明间、次间、稍间的顺序立柱,在需要的地方捆绑辅助杆。当各个柱子立好之后,木工师傅开始核验尺寸,将各个节点固定,根据柱间距,支好横向和纵向的拉杆。接下来是对梁、枋等各个构件的安装,遵循先下后上的顺序,同时不停调整和校正尺寸,始终保持中线一致。在各个构件安装完毕后,对水平、垂直方向进行最终校准,确认无误后,再安装檩条间的拉杆以及其他榫卯构件。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柱子的根部定入木楔,做好标记,方便检查下脚是否发生偏移,至此,大木作的主体立架环节已全部完成。

3 琼北传统民居大木作的价值

3.1 生态价值

琼北传统民居在建造过程中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其梁柱体系均由木结构搭建而成,表现出了对琼北一带地形条件的良好适应性,同时富有弹性的木构架结构体系增强了房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琼北传统民居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有效阻挡室内外的热交换,发挥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地湿热的环境。琼北传统民居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显著的优越性,都是其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

3.2 文化情感价值

“主屋断气,认祖归宗”这句俗语在琼北一带流传甚广,是祖祖辈辈火山石居民生于斯、卒于斯的印照,是当地居民文化情感价值的最高体现。琼北传统民居作为村落发展的真实见证者,凝结了无数居民的心血,是他们从生到老的见证,是当地居民的心灵家园。或许建筑的本体价值并没有那么高,但是建筑所承载的个人情感远远超越其本身所具有的实际价值,这份“老屋”情结始终印刻在当地居民的内心,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

3.3 艺术价值

琼北传统民居属于木构架结构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南北方营造工艺的综合影响,是不同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插梁式的木构架结构形式,不仅保留了抬梁式建筑的优良特性,在结构及构造技术方面也根据琼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作了相应的改善,展现出了我国卓越的建筑技术水平和高超的艺术成就。琼北一带传统民居的色彩以灰色调为主,墙体选自当地的火山石石材,瓦片与墙体颜色相呼应,以灰黑色调为主,极大地保持了建筑材料的原真性,在科学及美学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同时琼北传统民居在建筑风格、空间布局以及建筑装饰细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美学追求,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

3.4 科学技术价值

琼北传统民居的建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过程。其富有弹性的木构架体系,对整个结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砌上露明造”的处理手法极大地提高了工匠们后期维修的效率。干垒的建造技术使得房屋整体更加稳固,增强了房屋的耐久性,这些技术凝聚着当地居民在建筑及其居住环境方面的营造智慧,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价值。其次,村落的选址、巷道的规划及其面对地震等诸多自然灾害所展现出来的应对能力,也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法则。

4 结语

琼北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无数匠人的智慧,体现了高超的建造技艺。同时琼北传统民居大木作的建造,从选材到各个部件的加工、连接等一系列的构造技术,所展现出来的生态、文化情感、艺术以及科学技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是琼北传统民居最高的价值体现,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学习。

但是琼北传统民居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冲击下,村落中众多传统民居被现代化的建筑形式取代,原有的建造技艺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另外,熟练的匠师招不到年轻的学徒,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在各种问题的挑战下,琼北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的传承以及保护面临着困境,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也逐渐被淹没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之中,令人惋惜。文章立足于琼北传统民居发展的困境,以琼北传统民居大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引起人们对琼北传统民居的关注,加大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力度,更好地发扬传统民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5.

[2]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16.

[3] 蒋哲尧.琼北传统民居形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4] 熊绎.琼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传承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作者简介:陈淑飞(1981—),男,山东临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

贺虎成(1994—),男,山东枣庄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