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

2021-04-22梁洪维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程标准新课程

梁洪维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逐渐深入人心,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是,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也有一些教师过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歪曲了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否定了接受性学习的作用,借口注重能力培养,轻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新旧课程观念和教学形式之间的差异和碰撞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教学矛盾和冲突,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导致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符合。因此,作为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以懈怠,相反,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这里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方案

预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课前自习初步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前预习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学生通过自学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解决了一些问题。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提,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习。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探究的能力。

如思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课之前,我给出了学生课前预习导学:①党在社会主义出街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是什么?②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④观察生活,说说家乡的变化。实行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⑤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⑥怎样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指导学生预习方法:第一步,粗读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第二步,细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知识。第三步,理清脉络,找出教材中的疑难问题。思品课预习不占用学生其他课余时间,安排在上课时间的前5分钟,这样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会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开始。学生在预习中要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要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发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特别注重实际生活热点问题导入

课中展开生活化。毛泽东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尝一尝的感觉,绝对和只听说的滋味不一样,也绝对和只看着的滋味不一样,那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教师在课堂展开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活起来,既用脑子想,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总之,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悟。

例如,在讲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时,我就和学生进行一次模拟市场交易活动。活动中,我特意戴上了事先准备好的草帽,脖子上搭上一条毛巾,把自己打扮成小贩的模样,并拿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食品(大部分是优质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过期的、假的食品,比如把红糖水装进可乐瓶的“假可乐”等等)做起买卖,鼓励“买家”们来购买我的商品。这样一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马上进入“买家”角色参与进来。不出我所料,他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很少有人看生产日期、保質期、瓶口密封情况等等,都是付了钱之后拿了就走。在这一买卖活动结束之后,我特意把不合格食品要了回来,于是引发了学生一场激烈的大讨论: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些什么?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而且,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内心真正有了感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提高了认识,这样的东西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努力培养合作探究习惯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都得以充分发挥,个性都得以张扬。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能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以而达到推动每一位学生进展的目标。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开放性不足。像《我与父母交朋友》的教学,可让学生深思、探究“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矛盾的理由?”“如何用智慧化解父母的冲突?”……这些不足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议论文素材具有开放性。由于学生考虑不足的角度过于单一,使他们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深思不足并组织更多的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小组合作中多向拓展,受到全方位的启发。 以人教版九年级《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课为例,在对“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学习与总结之后,教师可以顺势以“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为素材,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众人拾柴会火焰高,而三个和尚却没水喝呢?”最终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使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学生对“集体如何才能发挥最大能量”这一问题获得了正确的领悟,从而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总之,精心设计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利用生活中的热点对接、合作探究等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课程标准新课程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