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1-04-22赵子鹏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小学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就业机会增多是必然的结果。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再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奔赴经济发达的城市,寻求其他产业的工作岗位,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这些家庭的经济情况会随着他们在外打工而有所好转,但是,他们的孩子却成为时代的新型产物——留守儿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住房、交通、高昂的择校费等,使得农民工没办法带着孩子在务工地就近入学,现实逼迫他们不得不把下一代留在农村老家。得失均衡,留守儿童就成了新的社会问题。这些孩子多由祖父祖母抚养长大,父爱母爱的缺失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一定程度的无法弥补的伤害。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也面临艰辛的发展之路。本文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阶段出现的教育成长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教育成长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4-0016-03

引言

儿童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进行教育,他们需要多方面的关怀,并且要保持一致的方向与步调。但是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父母是常年在外地打工的,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他们不得不出去谋求更好的发展道路。于是,这些家庭的孩子就成了牺牲品。他们寄养在祖父母的屋檐下,没有足够的父爱母爱,缺乏必要的监管,大多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松散的学习态度。同时,由于农村自然条件和经济环境的艰苦,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系列的原因导致这些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停滞不前。对于小学留守儿童群体来说,相较于非留守儿童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有不同程度上的脆弱和敏感。因此便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会对家庭产生影响,同样也会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将来的社会发展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教育现状分析

1.1儿童缺少家庭关怀,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形成不健全人格

之所以被称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其父母双方或父亲一方常年外出打工,儿童被留在家里,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两代人之间都难得一见。他们被由母亲一人或祖父母等其他人照看。这些孩子虽然也有监护人,但毕竟他们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无法给孩子充足的关爱。由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祖父母大多年迈,年轻人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他们既要负担沉重的农田生产劳动,还要喂养家畜家禽,事务繁杂琐碎。毕竟精力有限,孙辈在他们身边难以得到充分细心的呵护和照料,导致留守儿童有情节不同的“亲情饥渴”,而且身体发育也比同龄人迟缓,个别孩子长期营养不良,免疫力低,非常瘦弱矮小。疏于管理和照料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孩子性格孤僻、任性、脾气暴躁易怒,攻击性强。这些现象其实是隔代教育产生的“后遗症”。隔代教育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有的孩子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治愈童年,严重的可能给这些孩子留下一生的遗憾。而有的“隔代亲”却表现为爷爷奶奶把孙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由于過度保护和无度溺爱,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爱吃小卖部的三无食品,垃圾到处扔,物品随处放,饭前便后不洗手,早晚不刷牙不漱口,衣服不勤洗,别说洗澡了,平时手脚都不洗。这些孩子书包永远乱糟糟,作业本封面脏兮兮,黑乎乎;坐在教室里臭烘烘。学校常常检查个人卫生,有些孩子总也难以改变这些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

另据调查显示,农村妇女和上了年纪的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观念保守落后,但对自己家孩子却是倾尽所能地一味溺爱,任由孩子像野草一样疯长,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在外吃亏,竟给孩子灌输错误的三观,缺乏对孩子积极、主动的正面引导和管教,无疑会助长孩子傲慢及极端自负心理,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致使留守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增加了难度。

小学阶段的孩子精力旺盛,课余时间十分充裕。农村孩子没有辅导班,家长也不过问孩子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那么问题来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本该是亲子互动交流的时间,本该是培养特长的时间,留守儿童是如何打发的呢?有的孩子一回家便打开电视追剧,有的则沉迷于手机小游戏,大一点的孩子在一些网络虚拟空间不可自拔,还有个别好动的孩子,拉拢纠结一帮同样游手好闲的孩子干一些翻墙揭瓦、偷鸡摸狗的勾当,甚至欺辱霸凌更加弱小的留守儿童。这样的陋习恶行,扰乱和危害了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威胁着社会的安宁和谐,令人担忧。

1.2儿童缺失家庭教育,学习成绩难以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笔者当地的大部分留守儿童是跟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还有一小部分儿童则因为父母离异的原因而被迫独居。在农村,老一辈的人大多没文化,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偏低,他们不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根本不能为孩子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业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心态:一种是盲目的焦虑,过度的警示、督促;另一种是任由孩子说了算,根本不加教育引导。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其实都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无法与学校的教育方向保持一致,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难以获得提高。

1.3学校条件有限,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儿童价值观形成和能力培养

随着近几年农村小学学生人数逐年锐减,国家和政府投入的经费越来越有限,本就条件艰苦的教学点,基础设施落后,教学器材陈旧简陋,教学环境没有什么改观,很少能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这里扎根。现有的教师队伍有近三分之一是民办教师转正或短期培训后就上岗的,年龄结构偏大,学历不高,专业性不强,整体素质欠佳。对于信息化技术手段不能灵活学习和运用,教学方法比较刻板陈旧,缺乏改革创新实践,而且应试教育观念依然占据教育思想的主导,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依旧是分数。这样的现实也导致了留守儿童在校学习难以激发出兴趣、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在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德智体美不能均衡发展,素质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留守儿童的视野也就不会有提高的可能。

2.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改善措施

2.1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儿童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儿童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便于对学生成长及时关注,给予学生更多的爱,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家庭温情,家长可以在离儿童较近的地方择业定居,或者尽量不出外务工,在家门口创业。至少不要双双同时出外务工,留一位在家陪伴、看管孩子,让儿童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儿童的发展动向,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异常,家长要及时地与儿童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形成对儿童的积极引导。另外,学校要不定期组织家长进行线上线下儿童教育专题的讲座和研讨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传播家庭教育经验和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不断提升家教能力,促进儿童良性发展。

2.2建立健全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机制

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力量还是教师,主要场所是学校。因此,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学校要肩负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要责任,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留守儿童发展动态,教师要做到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学习习惯、心理思维特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情况,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学校要重视学生尤其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减少说教,加强实践。学校要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和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农村小学应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开展具体的文娱体育竞赛活动、特长展示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这样做,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业余爱好和兴趣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转移学生由于思恋在外父母而产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分散这方面的注意力,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弥补亲情缺失的缺憾,找到新的乐趣。

针对教师专业性不强的现状,可以利用走教、在线学习交流或线下送培等方式解决这个短板。笔者所在的区域周边已经在逐步展开和推进实施中,用发展的眼光看,相信不久的将来,最先惠及的应该就是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个人和其家庭,那么当地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指日可待了。

2.3提高全社会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多渠道关爱留守少年

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要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此问题的关注程度,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方面的教育和保护。对学生的教育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入手。因此,要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建立好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是关键。那么,学校和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例如手机微信、班级群、钉钉等信息技术,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帮助家长及时关注学生发展情况,密切地跟进学生发展动态。在对孩子了解的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联系,加强思想交流。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有专人负责,定期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音频、微电影等形式,为学生播放能够带来正能量的视频文件,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净化他们的心灵,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父母的必须要多运用身边的手机、电脑等设备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联系,经常性地与留守儿童电话沟通、视频交流,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陪伴与精神上的温暖。

另外,学校或社区应该十分重视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建设。学校要想方设法节省其他方面的开支,加大图书馆投入力度,并号召呼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设,课外时间对学生全面开放,为留守儿童创造读书空间,使他们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量。此举可谓一举两得。

在社会层面,政府部门要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优质环境,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健康的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成立“儿童之家”,“七彩小屋”等,实施“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小结

总之,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问题,不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生存状况给予高度关注,还要不断努力去推进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一切工作,号召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建立公平的教育机制,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毛想.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现状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

[2]刘天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3]李登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4]徐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

[5]齐广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

作者简介:

赵子鹏,男,专科学历,高级教师,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农村小学解决对策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