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提问培养思维品质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探究

2021-04-22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评价性思维能力语言

(霞浦县第一小学,福建宁德 352100)

课标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英语核心素养也将思维品质列为重要的维度。思维品质是指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而得到的心智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思维的先导,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常见方式。然而,在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中,提问过于单一,多是浅层性的问题,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一般在文本中就能找到答案。这类问题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难以激起思维的碰撞交锋,无法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还有些课堂提问缺乏思维导向性,只停留在回忆信息、回顾事实和检索数据等表层,低于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未能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无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抑制学生逻辑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它充分运用故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使学生在合作与分享中,学会交流、思考、创新。在故事课中,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实现对话课堂构建的目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教师可利用故事素材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2]

一、自主性问题,培养主动思维

课堂是师生双向交流思想、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应合理运用相关情境,为学生搭建语言学习与应用的平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是影响其思维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性表达,也是思维空间的全新拓展。英语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心中所问,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成为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索者。

案例1 人教PEP 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Part C Story time

故事讲述一只老鼠被蛇抓住,但老鼠开动脑筋,因势利导骗过蛇,最后从蛇口逃生。教学中,呈现课题和故事主角Rat,Snake 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tory? 学生基于提示词Question hand(图1),根据自己关注的细节,陆续提出以下问题:

S1:What are they doing?

S2:Where are they?

S3:Who helps the rat?

S4:How to help the rat?

S5:Who is the winner?

图1

本教学环节中,通过读图预测,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储备表达想法、活化思维,激发对故事的期待和猜想,提前参与对故事内容的建构。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自主提问的习惯,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接着,通过扫读第一段落,小组合作,探究解答部分自主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以问启思,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

二、生成性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英语课堂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往往无法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呈现出来,教学活动中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即课堂生成。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体现学生的非常规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生成作为创新的前提,合理加上有效条件,必能促使创新能力的形成。[3]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生成点即时设问,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促使学生从记忆、理解等低阶思维上升到分析、创造等高阶思维。

案例2 人教PEP 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Part C Story time

当老鼠被蛇抓住时,它对蛇说:“Dear snake,wait a minute.I can do things for you.”教学重点是I can do things for you.教师没有直接呈现知识点,而是设计填空题Dear snake,___________,让学生猜测老鼠会说什么。

T:What will the rat say?

S1:Dear snake,don’t eat me.I’m so thin.

S2:Dear snake,don’t eat me.I’m so dirty.

S3:Dear snake,don’t eat me.I have a strong Dad.

S4:Dear snake,don’t eat me.I can play with you.

T:The rat can play with the snake? What can the rat do?

S5:Maybe the rat can dance.

S6:Maybe the rat can sing.

S7:The rat can cook.

S8:The rat can tell stories for the snake.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回答超出教师的预设方案,教师便紧紧抓住学生的回答“I can play with you.”这一生成点,提出问题“What can the rat do?”,引导学生说说老鼠还会做什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做好铺垫。在师生的思维碰撞、融合中,学生大胆说出老鼠可能会做的事,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

三、开放性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是具有多种答案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开放性问题兼具内容整体性、形式多样性、答案发散性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学生的思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捕捉教材的发散点,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开放性问题,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案例3 人教PEP 版《英语》六年级上册Reading for Pleasure——The Leaf

教学内容为中国成语故事“一叶障目”。学生理解故事后,教师通过角色转换,创设故事情境(图2),并提问:If the man was your friend,what would you say to him?学生各抒己见,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S1:Don’t be covered by the trivial.

S2:Know more about science.

S3:Believe in science.Be practical.

S4:Our human being is different from insects.

S5:Study hard and learn more knowledge.

S6:Work hard to get rich.Don’t dream all the day.

图2

在此环节中,教师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体验人物情感,设计以朋友身份提建议的开放性问题,给予学生想象空间,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所学语言自主表达。没有规定答案束缚,让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自由表达,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真实性。[4]学生依据故事内容发散思维,提出多种建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感悟。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想法,提升发散性思维。

四、评价性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故事教学中,评价性问题是指在故事学习后,引导学生对故事人物做出基于个人价值观的判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深层意义,巧设评价性问题,引导学生评价文本故事中的角色,给学生提供独立判断、辩证分析和发表观点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评价性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对文本角色进行评价,训练批判思维,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案例4 人教PEP 版《英语》六年级上册Reading for Pleasure——The Leaf

在学生理解故事文本基础上,教师提出评价性问题(图4),引导学生剖析人物形象和故事内涵。

图4

T:There are 3 main characters in the story:the man,the wife and the neighbour.Which one do you like or dislike?Why?

S1:I don’t like the man.He is silly.He believes in the leaf.

S2:I don’t like the man.He dreams all day and steals things.

S3:I like the man.Although he is wrong,he knows to try.

S4:I don’t like the wife and the neighbour.They should tell him the truth and stop him.

S5:I think the wife is right.She let the man know he was wrong by himself.

T:Wonderful,I think you are all right.We can’t be like the man in the story.

读后环节,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物。以问驱思,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对文本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将个人思考与教师引导相结合,获得踏实勤学、科学求知的正确价值取向。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有的不喜欢这个男人,有的不喜欢他的妻子和邻居,或褒或贬,无论学生持何种评价观点,他们的思维都需经历多元化的过程。此时,学生的语言输出是真实的,真正促进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评价性思维能力语言
培养思维能力
语言是刀
培养思维能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俄语反语理解的核心机制
我有我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分析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