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教材开展微项目学习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室有多长》为例

2021-04-22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多长成果驱动

(晋江市实验小学,福建晋江 362200)

项目学习,通常指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明确对学生提出带有问题解决、创造、系统推理等高阶认知策略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由强大的驱动性问题所产生的内动力中创造一个真实的作品。[1]项目学习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一种深度探究活动,因此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适时开展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按照所覆盖知识范围的大小,划分成不同的课程样态,从小到大分别为:微项目学习、学科项目学习、跨学科项目学习、超学科项目学习。微项目学习是指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15-20 分钟长时段的探索性项目任务;或者在课外,用类似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小探索。[1]微项目学习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设计思路,与学科、跨学科项目学习跨学科项目学习是相通的,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的方式。但是,有时在一节课中,很难进行完整设计,微项目学习通常只取其中的驱动性问题,通过探究性实践、成果展示、项目评价等要素展开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大多为“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见表1),为常态课中开展微项目学习提供基础。可以基于教材、活用教材,把教材中的“情境+问题串”与微项目学习各个阶段进行对接,开展微项目学习。本文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室有多长》一课为例,阐述微项目学习的课堂实践。

表1

一、微项目学习设计

通过对《教室有多长》教材的分析,按照项目式的学习过程,可设计出如下微项目实施的内容与过程(见表2):

表2

从表2 可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重在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独立开展实践探索,积累学习经验,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丰富情感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改变传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材是学习内容,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内容与形式有效结合,提高学习效益。

二、微项目学习的实施策略

1.课题为眼,设计驱动问题

在确定驱动问题时,教师应优先从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的内容出发,结合学生身边的问题、社会需求或社会现象等因素,确定项目主题。[2]北师版教材中,有的核心知识就是以真实情境中关键性问题的形式呈现,并以此为课题,展开一组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学习、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这样的呈现方式与项目化学习的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的特点一致,因此可以据此设计驱动性问题。《教室有多长》的教学设计如下(见表3):

表3

以“教室有多长”为驱动问题,除了提纲挈领地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学生在真实、熟悉的情境中,认知是真实的,所产生的学习结果是和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也就能自然而然、真正地发生。

2.实践为径,助力探究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微项目学习则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指向学习的课程,指向学生学习的发生。这意味着学生学习共同体在真实问题情境的探索中产生学习意义,通过探索解决问题。以北师版二年级上《教室有多长》为例,确定以“教室有多长”为驱动问题后,接着是实践探究的过程。教材以“怎么量教室的长度”作为第一个问题,根据这一问题,设计如下微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究(见表4)。

表4

学生通过自选单位,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教室长度。在思考讨论中,想出多种方法,用数学书量、用学生尺量、用步长量……在这个具身认知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运用真实的资源、材料、工具和方法开展学习。在实践中,学生不断调整测量的方式,主动做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放,以减少误差。学生像真正的研究者、实践者、科学家一样工作,在测量中体会到“量”的本质。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动态建构,并不断创生出更多样的可能性,积累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思维经验。

3.立足学情,展示项目成果

项目学习成果,一般指在学习结束时产生的作品、报告等。本案例的项目成果,指学生测量后填写的学习单。教师把教材里智慧老人的提示“交流各小组测量的过程及结果”,设计成展示项目成果的阶段(见表5)。

表5

这一阶段是在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度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汇报项目活动成果。一方面,基于学情,展示的每组作品(学习单)要能体现本组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倾听者、观看者可以提出问题,汇报组要解释说明。在项目成果展示阶段,学生共享实践的流程、结果,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作的多样性,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初步感受身体上存在的、隐含的尺子。项目成果指向驱动性问题,包含得出什么以及如何得出的说明,具有思维的真实性及深刻性,同时体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学生汇报结果见表6:

表6

4.基于目标,实施项目评价

微项目学习评价是与成果产生、公开的成果汇报紧密相连的,是基于教学目标,对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以引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根据本德等人提出的六个阶段的项目学习,评价阶段也是反思与迁移的阶段。[3]本案例中,教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量的过程要注意什么”,可以把此问题列为微项目学习的评价阶段的内容(见表7)。

表7

本案例项目评价聚焦:是否回答了驱动问题;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学习质量如何(成果与相应的学习实践是否正相关);在类似的情境中,是否产生迁移?这些目标对应四个维度的学习内容(见表8)。

表8

从学生的反思评价中可以看出,微项目学习活动为学生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迁移、运用到后续新情境中的测量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基于教材、活用教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微项目学习,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印象,体验到数学是好玩有趣的,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培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多长成果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一秒有多长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验收成果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长城究竟有多长
脚有多长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