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法对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观察

2021-04-21朱光桥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4期
关键词:胸椎全麻胸腔镜

朱光桥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常用术式[1]。临床实践证实,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常会出现创伤性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其发生呼吸衰竭、脓胸等并发症[2]。因此,为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选择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案尤为重要[3]。为了探讨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法对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0 月收治的72 例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0 月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72 例肺癌患者分为单纯全麻组(n=36)和超声联合组(n=36)。在单纯全麻组患者中,有男性18 例(占50%),女性18 例(占50%);其年龄为43 ~73 岁,平均年龄为(59.2±2.9)岁。在超声联合组患者中,有男性19 例(占52.78%),女性17 例(占47.22%);其年龄为46 ~72 岁,平均年龄为(58.5±3.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期间,对单纯全麻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方法是:1)为患者使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罗库溴铵(1 mg/kg)和异丙酚(2 mg/kg)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成功后,为患者静脉滴注丙泊酚〔2 ~3 μg/(kg·h)〕和瑞芬太尼〔2 ~3 μg/(kg·h)〕进行麻醉维持。术中,使用镇静深度检测系统对患者镇静的深度进行监测,将其Narcotrend 指数控制在40 ~60。Narcotrend 指数<40 时,为患者追加适量的舒芬太尼、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术后,对单纯全麻组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方法是:使用一次性镇痛泵为患者静脉滴注由舒芬太尼〔1 μg/(kg·d)〕、托烷司琼(5 mg)和100 mL 生理盐水混合而成的药液,滴速为2 ml/h,持续滴注15 min。对超声联合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在其手术切口旁(靠近脊柱中线位置)1.5 ~2 cm 处进行穿刺。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患者的椎旁间隙处,经穿刺针向患者的椎旁间隙处注入罗哌卡因(2 mg/kg)进行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经穿刺针向椎旁间隙置入导管,导管置入的深度为3 ~4 cm。退出穿刺针,固定导管。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方法同单纯全麻组患者)。术后,对超声联合组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方法是:使用一次性镇痛泵为患者静脉滴注100 ml 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滴速为2 ml/h,持续滴注15 min。

1.3 观察指标[4]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瑞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不同时间其VAS 的评分。应用VAS 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后30 min、6 h、12 h 及24 h 时其手术切口疼痛的程度[5]。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及瑞芬太尼的用量

超声联合组患者术中的血压〔(13.66±7.52)mmHg〕低于单纯全麻组患者术中的血压〔(38.42±8.35)mmHg〕,超声联合组患者术中的心率〔(5.28±4.49)次/min〕慢于单纯全麻组患者术中的心率〔(16.09±4.47)次/min〕,超声联合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234.96±22.63)mg/h〕少于单纯全麻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321.32±33.64)mg/h〕,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及瑞芬太尼的用量(± 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及瑞芬太尼的用量(± s)

组别 例数 血压(mmHg)心率(次/min)瑞芬太尼的用量(mg/h)超声联合组 36 13.66±7.52 5.28±4.49 234.96±22.63单纯全麻组 36 38.42±8.35 16.09±4.47 321.32±33.64 t 值 14.7492 17.7834 21.7835 P 值 <0.05 <0.05 <0.05

2.2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

与单纯全麻组患者相比,超声联合组患者术后30 min、6 h、12 h 及24 h 时其VAS 的评分均更低,P <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分,± s )

表2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分,± s )

组别 例数 术后30 min 时 术后6 h 时 术后12 h 时 术后24 h 时超声联合组 36 3.25±0.77 2.87±0.53 2.52±0.49 2.07±0.34单纯全麻组 36 4.62±0.81 3.53±0.64 3.15±0.58 2.93±0.54 t 值 9.7834 8.4652 8.1743 4.2925 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对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药物可直接扩散至邻近的胸椎旁神经及硬膜外腔,不会影响其血流动力学指标。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被广泛地应用于胸部手术中。临床实践证实,对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时,可直观地观察到其胸椎旁神经的位置、药物扩散的区域等,从而可确保良好的麻醉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单纯全麻组患者相比,超声联合组患者术中的血压更低,其术中的心率更慢,其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更少,其术后30 min、6 h、12 h 及24 h 时的VAS 评分均更低,P <0.05。这说明,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法对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胸椎全麻胸腔镜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