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鼻中隔缝合术和鼻腔填塞术对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进行处理的疗效对比

2021-04-21石向阳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4期
关键词:矫正术偏曲鼻出血

石向阳

(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 雅安 625000)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可出现鼻塞、鼻部疼痛、鼻出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单侧头痛、眼眶痛等症状。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逐渐获得了临床上的认可[1]。不过,使用何种方式对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实施术后处理,以减轻其术后出现的疼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次研究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11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用鼻中隔缝合术和鼻腔填塞术对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实施术后处理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116 例患者。将这116 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58 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0 例、28 例,其中年龄最大者为60 岁,年龄最小者为18 岁,平均年龄为(36.98±6.98)岁,其病程为0.9 ~16.2 年,平均病程为(6.25±2.87)年。在比较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1 例、27 例,其中年龄最大者为62 岁,年龄最小者为19 岁,平均年龄为(36.87±6.63)岁,其病程为0.8 ~16.7年,平均病程为(6.14±2.97)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 >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取患者左侧鼻阈部与皮肤黏膜交界(略靠近皮肤侧1 ~2 mm)处做一个“L”形的手术切口(该手术切口可延伸至鼻底部),切穿黏骨膜,用吸剥器钝性分离左侧鼻中隔的黏骨膜,使四方软骨暴露。用15 号小圆刀对偏曲的四方软骨进行“三线减张”处理和条形切除(切除的宽度为2 ~3 mm),直至筛骨垂直板完全暴露。用鼻中隔咬骨钳将棘突和偏曲的筛骨垂直板钳碎后取出。对于偏曲明显且坚硬的梨骨,可使用燕尾凿或下甲剪对其进行切除。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保留较多的筛骨垂直板和四方软骨,以确保鼻中隔支架的完整性。在处理完筛骨垂直板和四方软骨后,将鼻中隔黏膜归位,确定鼻中隔黏膜完全复位且无张力后,检查鼻中隔腔有无残留的纱条和碎骨片。筛骨垂直板、梨骨和鼻黏膜表面若存在出血点,可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完成上述操作后,使用鼻中隔缝合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术后处理,使用鼻腔填塞术对比较组患者进行术后处理。进行鼻中隔缝合术的方法是:在0°鼻内镜下使用圆针和5-0 号可吸收线对手术切口进行对位缝合,然后观察鼻中隔发生偏曲的部位,再从左侧鼻中隔前部沿鼻底部对可吸收线的远端进行单独打结并保留线尾。用持针器夹持圆针的针尾,将圆针由左侧鼻中隔穿入黏膜、四方软骨,至右侧出针,轻微拉紧缝合线,再用同样的手法将圆针由右侧穿至左侧,使缝合线保持“之”字形,每针的距离约为5 mm。在缝合至筛骨垂直板前缘处时,将圆针转向前上方进行缝合,最终由左侧切口的后方出针,打结,封闭术腔[2]。在缝合过程中若发现鼻腔黏膜存在破口,可对破口进行对位缝合。进行鼻腔填塞术的方法是:使用圆针和5-0 号可吸收线对手术切口进行对位缝合,然后使用枪状镊夹持纳吸棉由前鼻孔进入,先填塞左侧鼻腔的顶部,再填塞右侧鼻腔的顶部。完成上述操作后,检查鼻中隔的位置是否正常,如无异常,再使用同样的方法填塞两侧鼻腔的中鼻道和下鼻道。在手术结束48 小时后,逐步取出纳吸棉[3]。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无效率。本次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为:1)显效:在手术结束后,患者未出现疼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对其进行CT 检查可见其鼻腔结构完全恢复正常;2)有效: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出现轻微的疼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对其进行CT 检查可见其鼻腔结构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对其进行CT检查可见其鼻腔结构仍存在明显的异常。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比较组患者,其治疗的无效率低于比较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无效率的比较[n(%)]

3 讨论

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临床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方法。以往,为了避免患者在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出现疼痛、鼻塞、鼻出血、鼻腔黏连和鼻腔狭窄等情况,临床上多在其手术后使用鼻腔填塞的方法对其进行术后处理,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还容易使患者因鼻腔内张力增加而发生进食呛咳、口腔干燥、鼻腔感染、鼻中隔穿孔、鼻腔血肿等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鼻内镜下鼻中隔缝合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处理技术。该技术可通过缝合的方法有效地闭合术腔,因此不仅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鼻腔出血等症状,还能降低其术后鼻中隔血肿、脓肿和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术后的舒适度。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使用鼻腔填塞术对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实施术后处理相比,使用鼻中隔缝合术对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实施术后处理的疗效更好。

猜你喜欢

矫正术偏曲鼻出血
天干物燥鼻出血 自灸止血可救急
季节与鼻出血的关系及鼻出血住院的危险因素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