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及其合理性分析

2021-04-21杜享潢川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潢川46515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抗菌切口用药

杜享(潢川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潢川465150)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有效将手术区域的感染率降低,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大大增加感染发生率。近年来,医院感染发生率不断提高,人们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也逐渐关注[1]。为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及其合理性,对我院620例外科手术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620例临床相关资料,其中男364例、女256例;年龄21~75(46.87±9.76)岁;手术切口类型:Ⅰ类清洁切口122例、Ⅱ类清洁-污染切口305例、Ⅲ类污染切口193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1.2 方法根据本院自制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了解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手术等基本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药物名称、种类、疗程、用药时间、给药间隔、换药依据以及使用是否合理等。

1.3 判断标准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4]判断用药合理性。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62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占98.71%(612/620),剩余8例患者均于出院时携带口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前8类抗菌药物。见表1。

2.2 围术期用药时间及用药疗程手术时间超过4h的患者有57例,术中追加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占28.07%(16/57)。见表2。

2.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见表3。

3 讨论

表1 抗菌药物类别及使用率

表2 抗菌药物在不同切口类型手术应用构成比[n(%)]]

表3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构成比(n)

3.1 抗菌药物选择《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中指出,葡萄球菌属是最常见的手术切口病原菌,其次为肠杆菌科细菌,结直肠与阴道内还存在厌氧菌。本调查结果显示,围手术期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居多,如头孢替安(16.94%)、头孢唑林(13.23%),均属合理用药;其次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曲松(9.84%)、头孢米诺(5.97%),可见围手术期使用率较高的药物二线抗菌药物为主,且偏向高档、昂贵的药物,盲目将用药范围扩大,针对性欠缺[5,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抗菌药物喹诺酮类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除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外,其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可使用。此次结果显示仍然在使用,其中左氧氟沙星60例与莫西沙星43例,该种用药方式极易出现耐药菌,并引发二次感染。另外,本次调查中奥硝唑在围手术期广泛应用,占36.45%(226/620),表明更加注重对厌氧菌感染的预防,但因奥硝唑是抗菌药物中的限制使用类,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中用药针对性较弱[6]。

3.2 术前用药时机对于实施Ⅰ类手术的患者,需在术前0.5~2h内或者开始麻醉时给予抗菌药物,有效杀灭手术期间入侵切口的细菌。若手术时间超过3h,则可在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时间需覆盖整个手术,并延续至术后4h,总预防时间≤24h,极少数情况可延伸至48h。对于进行Ⅱ类手术的患者,预防用药时间为24h,必要时也可延伸到48h。而对于Ⅲ类手术需考虑患者情况,相应给予延长,若术前患者已出现感染现象,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需根据治疗性应用制定[7]。调查发现,术前2h内给药的手术占80.81%(501/620),表明医师术前用药时机基本合理,并已了解到给药时机的重要性。其中8例Ⅰ类清洁手术,5例Ⅱ类切口手术未使用抗菌药;另外,仍有17.10%(106/620)在术前过早给予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增加细菌耐药性发生率,还将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本次调查中,手术时间超过4h的有57例,术中追加抗菌药物的为Ⅰ类12例、Ⅱ类4例,仅占28.07%(16/57)。

3.3 术后给药时机本次调查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71%(612/620);Ⅰ类、Ⅱ类用药总时间通常≤24h,但必要时也可延伸至到48h;Ⅲ类用药时间约3~7天。本次调查发现,预防用药时间较长,其中术后1天内有47例患者停药,占7.58%,2天内有70例患者停药,占11.29%;3~7天有132例患者停药,占21.29%;用药时间超过7天患者有363例,占58.55%。平均用药时间为9.58±1.73天,最长用药时间达18天。Ⅰ类、Ⅱ类、Ⅲ类用药平均时间分别为4天、11天、13天,用药时间均明显过长,且术后多次给药并不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方法,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还将浪费医疗资源,使感染风险增加,影响患者远期健康[8]。

3.4 抗菌药物联用调查结果显示,单一用药占26.47%(162/612),二联用药占56.54%(346/612),三联用药占16.99%(104/612)。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单一用药,若无法达到控制效果,再考虑给予患者二联抗菌药物,并非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效果越好,术后联合用药患者有450例,用药不合理占31.78%(143/450)。本次调查中,二联用药以与奥硝唑联合使用居多,可能与奥硝唑所具有的强大抗厌氧菌效果有关,联用基本合理。术前,Ⅰ类无需用药或仅用一次,并且无需联合用药,但本次研究中,仍发现有23例Ⅰ类使用联合药物,属于不合理用药;Ⅱ类切口手术中联合用药最多,有178例患者联合用药,甚至有65例患者使用三联药物,均属不合理用药[9]。

3.5 经验性用药大部分患者未实施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忽视了病原学诊断指导用药的作用。调查发现,620例患者中仅有48例患者实施了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送检率仅有7.74%,主要原因包括检测时间过长、检测阳性率低、医师凭经验用药等,根据经验用药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若控制感染效果不明显,则更换抗菌药物,更加容易产生耐药菌,甚至导致治疗失败[10]。

综上所述,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关于如何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强管理力度,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列入考核体系当中,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化,降低耐药菌产生率,缩短患者用药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抗菌切口用药
什么是抗菌药物?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