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仙藤”

2021-04-21石敏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6期
关键词:感性理性目标

摘要:清明的理性是在这个嘈杂的教育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欢欣的感性可以让我们教育者触目成春,所及之处有更多欣喜。目标促奋进、自知行长远、尊重存心间,实现清明的理性。捕捉瞬间的“灵感”、促使语文灵动起来,最终抓住教育的“仙藤”!

关键词:清明的理性;欢欣的感性

电影《上海堡垒》中提到:仙藤是一种可以自我复制的可再生的超级能源物质,有了仙藤就有了城市的能源供给。那么教育的“仙藤”又是什么呢?答案是具有清明的理性和欢欣的感性,这就是我们以终为始的力量。清明的理性是在这个嘈杂的教育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欢欣的感性可以让我们教育者触目成春,所及之处有更多欣喜。

清明的理性

有这样一幕:木匠拿出一个墨盒,“啪”一弹墨线。佛印见了,做了一首诗: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于转轮王。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在佛印的思想里,人的心中定要有一把尺子,做人要有底线,不能超越世界上行为的守则,就像墨盒弹出墨线一样,清清楚楚,不容置疑。我想这就是清明的理性。

一、目标促奋进

古希腊彼得说过“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没有目标,就如同河里的一棵小草,只能随波逐流。目标是赛跑的终点线,是跳高的至高点,是篮圈,是球门,是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所要达成的自己,心中装有目标,前行才不迷茫。正是有了清晰的目标指引,我们前行的征程才会成功。“A同学、B同学、C同学”始终装在我的心里,他们一丝一毫的改变都在我的眼里,这是底线。每次模考下来,他们会说这次选择全对了没,基础对了多少,作文多少分。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下次考试,我要争取选择全对。看着他们渐渐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是什么的时候,我是多么欣慰E同学的语文失分主要是背默和作文。所有要背的课文她都滚瓜烂熟,但她经常写的字是错的,经常自己创造字。于是我就让她填空练习,我再认真审视每一个字,就这样吹毛求疵了一段时间,终于杜绝了背默的错误。作文就一遍遍写,再从选材到结构到用词,字斟句酌一遍遍打造,最终打造了属于她特有的五篇文章,中考时自然行云流水,一下考场就给我说她用的那篇习作的素材,具体怎样操作的。在选择高中时,让我给她建议。后来接到她的电话时,她兴奋地说刚和心仪的高中签完协议出了校门。给我留言的原话是,我没其他的想法,只要三年后能把我塞到清北就成。心中装有目标,才能促使自己行稳致远。

二、自知行长远

有一只乌鸦,看到老鹰总能抓到羊吃,而自己也长着翅膀、尖利的嘴巴和爪子,于是它就想自己肯定也能抓到羊吃,可是,当它扑向羊的时候,不但没有抓到羊,还被羊角给扎死了。乌鸦没有意识到自己和老鹰的差别,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老鹰能做到的它也能做到。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课堂教学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小说和散文复习以知识理论储备为基础,以审题和思路延伸为核心,以解题思路为突破口,务求实效。集中讲解,强化训练。试题讲评,过程中给时间、引思路、轻技巧,富有延展性。讲评后,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领悟小结,突出时效性。

思考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把他们必须揣在心里,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想主义太严重也需调整改变。总是过高估计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总期望出现问题时,老师的一次提醒、谈话或者批评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也会直接提醒和警示班里其他同学;对于语文教学,我总觉得像诗文背默这些基础知识讲过几遍,练过几次,考过几回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太理想的。通过实践检验才发现这些知识尽管枯燥乏味,但还是要不断强化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们不可能一次就能完全改变,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应该继续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信心,给孩子们时间和空间,守望和陪伴他们成长。

三、尊重存心间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课堂上,老师向两批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告诉第一批学生这是一名因杀人而入狱的囚犯;告诉另一批学生是一个曾得过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结果,第一批学生根据其形象描述可能具有的性格都是贬义的,而第二批的几乎全是赞美的。毕业的时候,有孩子给我送了一个小礼物,附带写了封信,说她刚开始不并喜欢我,每天看着我凶巴巴的样子,有次上课还当众批评她。反思自己,的确在对待这些优等生的时候,没有做到全心尊重,他们毕竟是被宠着走过学生生涯的,所以必须学会尊重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已有的习惯,尊重和他们相处的方式。我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她的缺点变为光圈被扩大,其优点也就隐退到光圈的背后,被我视而不见了,这是自我主张不断泛化的结果。尽管后来孩子理解了我的教育方式,但毕竟那一段不快时光让她刻骨。学生的个体意识很强,追求人与人之间一种平等交往,所以为师者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到尊重,孩子才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欢欣的感性

苏东坡也做了一首诗是:吾有一张琴,五条丝弦藏在腹。有时将来马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这无声的音乐是至极的天籁,琴是人心中感性的欢欣。“游于艺”就是人的自由境界,一个人拥有了一种自由欢畅的心灵,那就是欢欣的理性。让生活有更多的灵动,不要让它僵死,善于打破常规。以一种清楚的眼界给自己定准则,以心游万仞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教学秩序。我想这就是欢欣的感性。

一、捕捉瞬间的“灵感”

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的地砖排列规则、美丽,于是想到了它们和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拿了画笔并且在地板上计算,发现这个正方形面积恰好等于两块瓷砖的面积和,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勾股定理”。

二、促使语文灵动

语文是流动的活水,它的魅力需要我们用流动的思维来推动。我给他们讲了2020年的脱贫攻坚战,有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想起了描写一个扶贫干部,回老家的时候特意让父亲带着她去聊了聊。美国制裁华为的时候,我给他们讲了任正非,讲了”华为”的应对机制,讲了只有华夏人才懂的“鸿蒙”情。后来,有很多孩子自己找资料进一步走进了华为,有人还给任正非写了一篇“颁奖词”!

山川仍在,七月已逝,硝烟尽散,尘埃落定。回首過往,千帆竞进,以终为始,清明理性,欢欣感性。展望未来,“仙藤”冉冉,行稳致远!

作者简介:

姓名:石敏,出生年月:1982.3,性别:女,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工作单位:陕西省西安经开第一学校,职称:中小学高级,主要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感性理性目标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感性理性不拔河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