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民主政治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生成逻辑、运行机理及价值定位

2021-04-21张伟军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全过程民主中国共产党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和理论凝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政治观的确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成逻辑、运行机理和价值定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为指导,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理论,持续建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民主政治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机理包括: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内核,以国家政治制度为载体,以坚持依法治国为方式,以坚持党的领导为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化进程,体现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的新认识、新理解和新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新民主政治观的方位在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重大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方案的世界贡献。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规范与实然之间依然存在差距,在新时代要继续予以发展和完善。

中国新民主政治观;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

D621    A 2096-3378(2021)06-0054-11

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提出,是重大的民主理论创新,描述了全新的民主实践形态。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科学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和真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主张,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特征,是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科学指南。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成逻辑、运行机理和价值定位。本文以中国新政治民主观为统摄范畴,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运行机理及价值定位进行立体考察,以期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参考。

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国内外民主政治发展潮流、经验及其问题深刻洞察、全面总结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论断。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全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和理论凝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政治观的确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之下,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构成原创性理论贡献。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丰富发展的过程。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防止人民在形式上有权而实质上无权的现象。这提出了如何保障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问题,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时,首次提出“全过程民主”的概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民主。2021年3月,全国人大修改有关法律,将全过程民主写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全过程民主成为规范性法律概念。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过程民主”表述的基础上,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与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概念的中心词达成一致,“全过程”成为人民民主的前置修饰。2021年10月,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至此,全过程人民民主表述正式确立,成为人民民主的新表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正式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继“工农民主”“人民民主”之后,对民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集中呈现和准确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的新认识、新理解及新实践,完整确立了中国新民主政治观。全过程人民民主构成中国新民主政治观的核心范畴。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意涵上具有明确指向。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精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百年经验,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理论的超越。全过程人民民主旨在保障和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主权常在、人民参与常在和人民利益常在,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形式上有权而实质上无权的问题。人民主权是民主的根本要求。在以选举为中心的西方民主制度中,人民主权的行使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选举场域之中。人民主权由此克减为选举权,人民缺乏对政治的全过程参与。人民主权在选举之外的其他政治过程中被虚置,这与民主的本义和要求相去甚远。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人民在政治的各個过程中都在场,实现人民主权常在。人民参与是民主的根本要求。民主的本意是人民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实现人民统治。选举仅是人民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极为有限的一个方面,不是民主的全部。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保障人民对政治的全过程参与。畅通多样化的制度形式和参与路径,成为落实民主要义的关键。维护人民利益是民主的追求。民主促进公民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核心逻辑及基本机制,是众人治理要优于专制治理,公共利益要优于少数人的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等领域,都设置了公民参与和利益表达的机制及渠道,能够有效满足和保障人民的利益表达需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机制上具有显著特点。一是在空间方面,人民参与贯穿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不受空间过程条件限制。公民可以通过参与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对国家各个方面的事务表达意见、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二是在时间方面,人民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贯穿政治过程的不同节点,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参与,不受阶段性条件限制。人民对国家公共事务的参与既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向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建议。我国民主制度既有法定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也有一般性的社会性的协商程序。三是在形式方面,人民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和路径是多样化的。选举、协商、监督、建议、批评、信访等都是实现民主的具体方式,不限于选举这个单一形式。我国既具有宏观性国家政治民主制度,也具有涉及人民日常生活的微观性民主回应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述三个方面规范性机制,建构了实现人民民主的科学路径。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价值目标上具有本真追求。全过程人民民主追求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规避人民仅在形式上有权而实质上无权的弊端。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民主概念上做了前置修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全过程要求,在空间、时间和内容上都扩展了民主的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人类民主思想的扬弃,形成集概念、理论、制度、规范、实践为一体的体系,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执政党提出的发展民主的政治要求,通过立法程序进入国家法律体系,具有法律约束力。全过程人民民主既立足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又顺应世界民主发展潮流,能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的新表述。近年来,我国学界对这一范畴展开理论阐释,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一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进行阐释。有的文献从人大制度的视角,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进行了探析;有的文献从学理上论证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还有文献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及机理。二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发展进行梳理。许耀桐教授梳理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脉络。三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有的研究指出,人大制度内涵的充分展现构成全过程民主的实践基础;秦德君教授立足国家制度视角,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理论基础、国家制度支撑及其实践体系。还有文献探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与建设实践的外在形式及内在逻辑。有的文献从回应、参与、协商、监督四个层面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形态,从责任政治的角度解读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逻辑。四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进行界定。有的文献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蕴涵的内在价值、特征及实现逻辑。一些研究成果分析了人工智能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新型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建构问题,通过案例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构要素和生成机制进行分析。

既有研究的缺憾之一是未能提出统摄性概念,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学理论述。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以中国新民主政治观为核心范畴,从生成逻辑、运行机理和价值定位三个维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阐释。

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推动政治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方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的民主实践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观作为标准和范本,遭遇了连续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为指导,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理论,持续建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民主政治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和最终确立具有系统的生成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本意是人民的统治。民主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雅典城邦时代。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民主获得了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成为彰显人的主体性的重要制度。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理论主张和实践行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的理解、定义和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人类社会民主思想的土壤之中,是对人类社会民主思想的扬弃。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更高理论层次和实践水平上创新发展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新贡献。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形态,起源于古希腊雅典城邦。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城邦,发展出一套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管理的城邦政治体系。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亲身经历的民主城邦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政体分类的思想,对民主政治进行了奠基性思考。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古希腊民主思想进行了新的挖掘、解释和建构,构建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理论范式及其制度设计,将古希腊雅典的公民直接民主修改为代议制民主。在代议制民主之下,政党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代议制成为广泛使用的民主形态。从民主发展的程度上看,代议制民主更加关注民主的选举环节,与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仍有距离。

马克思、恩格斯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对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本质进行批判。资产阶级民主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剥削统治服务,在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之下,无产阶级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无产阶级只有上升为国家的统治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府,这一切才会改变。通过革命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是高于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其他民主形态的新型民主模式,但不是最后的民主模式,共产主义才是实现了无支配无剥削的人的全面自由,也就是最为彻底的自治,也就是最为彻底的真正的民主。将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无产阶级专政付诸建国和理政的政治实践,是列宁的偉大创造。列宁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列宁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建立了苏维埃制度。列宁领导创建的苏维埃制度在人类民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开辟了在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之外新的民主实践,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化,形成符合国情的民主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理论及其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性理论体系。毛泽东关于民主的思想,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指出,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政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的民主思想理论,奠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基石。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强调要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思想,在实践中推进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为改革开放设定了民主法制的价值目标及其制度框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重要进展,在人民、国家和政党之间建立起现代性政治关系,使得中国共产党执政在理论和实践上更为融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执政现代化和党内民主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论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民主基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在追求民主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理论和制度框架。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实践史,也是中国新民主政治观的建构史。中国新民主政治观的生成,紧密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民的现实政治需要,具有很强的内生性特征。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民主探索实践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探索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自身力量和反动阶级政治力量对比悬殊,需要寻找革命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开展国民大革命。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关系民主的首次探索。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实现民主的主要力量应该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人民群体,实现民主的方式是推翻反动阶级在中国的统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初步探索了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作形式。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在解放区实行普遍选举,实现了局部民主执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协商重大事务;在统一战线形式下建立了民主关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民主探索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最终成果。在建政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得以建立,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民主探索实践。中国共产党汲取经验教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各领域各层次民主制度,一体推进党内民主、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探索和完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的多样化实现形式,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互结合,立法民主、行政民主、司法民主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主探索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取得新成就,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提出奠定了新的实践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民主实践创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保证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权力的公共属性、人民属性。二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民主的进一步实现创造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四是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真假民主判断标准、民主制度适应性、人民享有权力真假性等关于民主问题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和明晰了对民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清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内在缺陷和矛盾。西方以选举代替民主,选举政治导致国内政治社会分裂、利益冲突加剧、决策短期化、政治内耗等问题,进一步暴露并为公众所认清。在真实有效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实践的总结,也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创新的民主思想理论,也是切实有效的民主实践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由參与主体、社会基础、空间场域、制度机制、政治保障等一系列条件和要素支撑。各种社会、空间、制度、政治等条件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共同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机理。

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和目的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力的诸多事项,涵盖政治领域、行政领域、立法领域、司法领域以及社会领域。这些领域都需要认真对待和吸收民意,回应公众的意见和要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旨归。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各个链条中,都体现和落实民主的要求,贯彻民主的价值。

民主选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方式。人民通过选举制度,选出一部分具有相应品质、能力和意愿的人进行具体的公共管理,在政治领域为人民服务,成为实现民主的间接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依然是以民主选举为基础,奉行平等、普遍、秘密、法治的投票原则。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选举为基础,但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重大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选举,破除了资本和利益集团把持和操纵选举、撕裂社会、空头支票的弊端。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选举,体现人民逻辑和公共利益逻辑、选贤任能逻辑、社会团结逻辑,而不是资本逻辑、利益集团逻辑、媚俗取宠逻辑和内讧分裂逻辑。

民主协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机制。民主是意见交流、利益表达和公共意志形成的过程性机制,是公共理性的显现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协商作为表达意见和利益诉求的协调机制,贯穿民主全过程,充分考虑了公共理性形成的内在规律,避免了竞争性选举造成的群体对立、社会撕裂、空头承诺以及虚假民主等问题。民主协商是在最终的公共意志形成之前,相关群体通过一定的形式,用商量的办法,充分反映个体意见和利益,最大限度形成多数意见和利益,兼顾少数意见和利益。

民主决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关键环节。公共决策在国家政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全国人民民主切入现实的关键。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资本主义民主的关键地方,正是在选举之后,人民依然可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与方法是多样化的。一是公共决策以人民利益和人民愿望为基础,注重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避免短期利益行为。二是公共决策过程中征求人民意见的程序前置,对人民的意见建议进行吸收、反馈和解释。三是在社会层面完成意见征集后,决策机关内部的民主程序同样至关重要。具体的决策体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

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表现。人民当家作主客观上要求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一方面能够为公共管理提供人民参与基础,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公共管理的效能。人民参与立法,除了选举人大代表参与立法之外,还可以对立法的动议、法律草案提出修改建议,也可以向立法机关提出申诉、控告等。人民参与行政,是最为常见、最为广泛,也是影响最大的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人民可以通过提出意见建议、参与各种听证、信访等方式参与和影响公共行政。人民参与司法的主要形式体现在法律对公民各种诉讼权利的保障,并可以通过人民陪审员制度参与具体的司法审判活动。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司法领域的制度安排和具体体现。

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环节。如何保证专业的政治管理团队能够将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依法使用,成为更为重要的问题。人民对公共权力及其行使者的监督发挥着维持底线正义的保险功能。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民主监督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监督于选举、协商、决策和管理过程之中。二是运用专门的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各级党政机关都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建立对监督的接受、响应、反馈、调查和处理机制,实行党务、政务公开,保证人民的民主监督法定权利。

民主是制度化的政治方式和政治形态,失去制度的依托和规范的人民参与,必然会陷入无政府混乱状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建构起与其相适应的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贯彻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价值旨归。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在历史和人民的双重选择与意志下证明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靠制度载体。

社会主义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制度载体。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在政治方面的要求和体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民主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制度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具有原则性、基础性地位,是其他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框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本质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规定性,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必要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承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初心使命,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它以实现人民主权为中心价值,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各种政体的优点,延续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传统和中国革命实践形成的政治格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含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契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宪法约束力,能够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规范性保障。

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载体。新型政党制度主要解决党际民主和不同界别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对农村村级、城市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直接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政策、法规、程序、规范的总称,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在基本政治制度之外,我国还有其他重要政治制度來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一战线制度的重要设置,发挥着重要的民主功能。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现方式。

在国家宏观政治制度之下,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制度机制也发挥着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毛细血管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具体制度机制,涵盖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在立法方面,我国建立了人大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立法听证等征求和吸纳民意的具体制度机制。在行政方面,我国建立了信访、市民热线、行政听证、行政复议等听取民意、汇集民智、了解民情的工作机制。在司法方面,我国建立了人民陪审员制度,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又一生动实践。

民主与法治的复杂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两者并不是一开始就联系在一起的。民主作为政体类型,独立于法治,因此才有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微词和对法治的肯定。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法治的定义:已经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遵守,且这些法律本身普遍是良好的。罗马政治文明形态以共和作为基本追求,在实践上将民主与法治相结合,以法治规范民主,奠定了共和政体的基本模式。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对民主的探索和建构,是在国家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民主实践,客观上需要将民主以法治的方式进行框定。在建立资本主义的基本政治秩序中,民主与法治的关系进一步紧密。中国共产党经过探索与实践,建构和发展了国家的法制体系,逐步确立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间是互为表里、相互为用的关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立、运行和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各领域各方面都要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价值根基,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政治保障和法治保障。首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纳入法治轨道。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原则,并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有关公民民主权利的规定得到健全和完善,规定了公民一体平等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规定了申诉、控告、复议、信访等救济性权利,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权利保障体系。再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上升为规范性法律概念。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新修订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进一步夯实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律基础。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各领域、各环节的落实,也都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在推进。在政治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制度化召开人大和政协会议。立法、行政、司法方面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法律体系,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相应领域相应环节得到落实。作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底线保障,法律对一切破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及其行为都有相应的制裁措施。任何主体都要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都不能逾越宪法法律的底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基本政治经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建、发展、运行之中,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党的领导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主体—行为—价值”有机统一结构。其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代表。党的领导与人民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高度一致,党的领导服务于人民利益并得到人民的承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先锋性、革命性政党的性质,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追求。再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是在中国超大规模复杂性的空间范围内展开的,国家的秩序、改革、穩定和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社会号召力、群众组织力和思想引领力。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精神、组织结构和政治能力,决定了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织者、支持者和保障者。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对传统民主思想理论的发展与超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功能。从民主哲学的视角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重大创新,在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同时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对民主结构性困境的解决方案,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具有世界意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民主本体论的重大创新。民主本体论回答民主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从古希腊先哲到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家,对民主的认识建立在对具体实践的观察和体验之上,建构了以阶级统治为核心的民主本体论。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阶级统治民主本体论,强调以全体人民平等为基础的真正民主,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本体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人类民主实践历史形态的扬弃,是对人类民主价值认识的重大突破,也是对民主本质的进一步靠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民主方法论的重大创新。民主方法论解决民主如何实现和运行的问题,主要涉及民主的制度机制。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实行直接参与的方式。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将公民参与简化为选举,民主政治异化为选举政治。这是对民主的阉割,不是真正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方法论上解决了民主规范与现实之间的结构性困境,明确民主不仅有选举一个方面,还有参与决策、管理、监督和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迈向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方法论。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民主价值论的重大创新。民主价值论解决民主的享有主体是谁、民主为谁服务和民主所要达到的目标问题。在社会主义建立之前的社会形态中,民主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为少数人的统治服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形态,在价值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体人民享有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全体人民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服务,目标是调动人民积极性、汇聚人民集体智慧、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主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果,由全体中国人民共享。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奋斗实践的重要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奋斗实践的重要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奠定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建设为兑现中国共产党民主纲领创造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发展的成果,也是不断发展人民民主、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深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越性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当家作主的切实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规范进一步变为现实,拓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丰富人民当家作主的渠道,提升人民当家作主的效能。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制度体系,形成了丰富多样便捷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渠道。将党的执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结合,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基。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要求,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设计、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可靠方法。如何摆脱中国历史治乱兴衰循环的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非常关注的重大课题。早在1945年7月,毛泽东在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谈话中,表示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走出国家治乱兴衰周期率的政治新路,那就是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实行民主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中国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政治制度有效科学是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进一步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需要保持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建构有效的人民参与、利益表达和智慧汇集系统,有效疏通了民意民情反映反馈渠道,能够汇集全社会的力量建设国家,能够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制约,是保持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进步的可靠方法。

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百年实践,创造和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文明又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内在蕴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各个方面都有独特创新之处。在政治建设方面,文明新形态表现为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实践、政治价值等方面创造出不同于其他政治类型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文明新形态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制度、实践和价值,是中国对人类社会民主探索贡献的方案。

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巨大的优越性。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首先,全过程人民主是复合型民主。资本主义民主以选举作为主导,民主的全部实质集中体现在定期的选举过程中,人民仅是在选举时才出场,在其他政治过程中人民则缺席,选举之后的政治过程落入利益集团及其政治代表的手中。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则不同,是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辩證统一的复合型民主模式,实现了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运行。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绩效型民主。资本主义民主的危机集中反映资本主义国家治理能力的衰落:缺乏长远规划,政策执行拖沓,政府责任弱化,治理成本高企。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关注民主的规范标准,而且关注民主的实践绩效,体现了民主的治理效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特质。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强大的国家实力,通过隐性或者显性手段输出其民主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所谓“民主改造计划”,鼓吹西方民主模式是人类政治的最后模式。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和满足人民民主需求的民主发展道路,在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用事实打破了所谓“历史的终结”论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自身民主道路提供了信心。民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各国人民都有根据自身实际追求符合自身需要的民主的权利。这种认识有利于打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民主话语及其实践模式的霸权。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揭穿了资本主义选举民主阉割和虚化民主的伎俩,为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发展扫清了迷雾、提供了启发。

在新的历史条件,要着力扩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空范围,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实施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互联互动,增强全体人民的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深入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体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完善。要深入挖掘中国政治传统中有利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完善的内生性资源,包括挖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统一战线历史经验,揭示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一致性,发挥统一战线在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1]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2).

[2]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N].人民日报,2019-11-04(1).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N].人民日报,2021-07-02(2).

[4]  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N].人民日报,2021-10-15(1).

[5]  郑辉.“全过程民主”内涵初探[J].上海人大月刊,2020(6):45-47.

[6]  聂启元.论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J].福州党校学报,2020(3):9-14.

[7]  鲁品越.全过程民主: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80-90+155-156.

[8]  许耀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形成和发展[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7):24-28.

[9]  程竹汝.人大制度内涵的充分展现构成全过程民主的实践基础[J].探索与争鸣,2020(12):24-26.

[10]  秦德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国家制度支撑与实践体系[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5):19-26.

[11]  刘军,李洋.“全过程”的人民民主:中国式民主的制度设计与建设实践[J].科学社会主义,2021(1):146-151.

[12]  唐亞林.“全过程民主”:运作形态与实现机制[J].江淮论坛,2021(1):68-75.

[13]  张贤明.全过程民主的责任政治逻辑[J].探索与争鸣,2020(12):16-19.

[14]  张明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特征及实现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21(9):31-37.

[15]  高奇琦,杜欢.智能文明与全过程民主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J].社会科学,2020(5):25-35.

[16]  阙天舒,方彪.国家治理场域中全过程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基于新时代中国话语建构的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21(4):80-87.

[17]  王江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结构要素与生成机制[J].求实,2021(5):17-30+109-110.

[1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8.

[19]  田改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主[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0]  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68.

[21]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6.

[2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6.

[23]  杨振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彰显中国式民主优势[N].人民日报,2021-08-04(9).

[24]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202.

[25]  习近平.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J].求是,2021(16):2.

[26]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民主基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述评[EB/OL].

(2021-10-02)[2021-10-20].http://www.npc.gov.cn/npc/kgfb/202110/ c86e814b7f594fd99089

d6571e532484.shtml.

责任编辑:林华山

张伟军,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全过程民主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全过程公开确保民生大事顺利推进
中国式民主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装睡记
尼日利亚 民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