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探究

2021-04-20宋争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法治道德

宋争艳

生命教育是校园德育的永恒话题,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迅速发育的阶段,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若能够以系统成熟的生命教育来引导学生,则能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紧紧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和世界六个主题编排,其中不乏涉及生命教育的章节。可以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生命教育是學科教学的应有之义,而且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课程思政”的倡导。笔者在本文将分别从挖掘生命教育资源、营造和谐交流环境、优化生命教育形式和丰富生命教育活动四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一、挖掘生命教育资源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缺乏教学资源。现有教材虽然广泛涉及“生命观”,但内容不够丰富,且与中学生的认知不相适应,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教师可以依托网络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具体可从以这样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文学作品方面,如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司汤达的《红与黑》、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冰心的《谈生命》等;其二,电影、电视剧方面,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风雨哈佛路》等;其三,纪录片方面,如《寻找手艺》、《穹顶之下》等;其四,社会新闻热点方面,如校园凌霸、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音视频,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使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存在价值。

二、营造和谐交流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保障,学生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对生命及生命价值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生命教育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并拓展到对生命的探讨中。例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教学中,首先提问学生生命的意义及生命如何延续。学生就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众说纷纭,没能得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此时,再引入本堂课涉及的新知识点。学生对该问题充满好奇,不仅教学效率显著提高,而且还明白了生命的延续不仅是血缘的延续,也是思想和文明的传承。此外,在课堂上还可以创设趣味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其中,在游戏中润物无声地渗透生命教育。情境的创设遵循开放性的原则,教师对探讨的主题和观点不做干预。

三、优化生命教育形式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枯燥乏味,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且道德与法治在有些地方不涉及升学考核,因此,教师、学生对此学科大多不够重视。这样一来,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尚且得不到保障,生命教育的渗透更是无从谈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向学生灌输生命的价值,但学生对生命内涵不理解,自然不能产生情感认同,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优化教育形式,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思考探索,从而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敬畏生命”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应用任务驱动法,先用多媒体展示“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寄托哀思”系列组图,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追思哀悼。在具体任务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逐渐了解事件的全貌,从而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四、丰富生命教育活动

有效的教育具有延展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同样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辟更加广阔的第二课堂。就生命教育而言,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显然是不够的,缺乏丰富生命教育活动的巩固和支撑,使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十分肤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校园排查活动,在得到学校及其他班级教师的支持后,引导学生在校园范围内进行生命安全专项大排查。最后,还应要求学生就本次活动写一篇感悟,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活动小报,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思想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深入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和谐的生命主题交流环境。同时,优化生命教育形式,并丰富生命教育活动,从而深化学生对生命意义及价值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