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次抉择

2021-04-18夏木

雪莲 2021年3期
关键词:卓嘎青海生活

夏木

幽暗的觉醒时代正悄然来临

从《气球》开始,万玛才旦影片中道德救赎的力道开始淡出,他暂时关上了自己与自己较真儿的那扇门,代之而起的是一种“风吹尽”式的悲剧意识。他开始演绎危机重重的生活本质,开始讲述人类普遍的悲剧命运。

草原上的风很凛冽,经幡一直在持续不断晃动。每一个人物,包括年事已高的爷爷出场时都穿着短袖。显然,这在青海湖畔很不合时宜。在北半球海拔3200米的地方,除了火气极旺,又敢为天下先的青年,人们一般不会这么穿着。 这一件件T恤一下子将草原人物带进了与世界平行的现代文明社会中。和世界平等对话,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欲望。也正是这欲望,支撑着先觉先行者们对世界的信仰。这时候,因为所有人身上的改变仅仅来源于物质领域,所以每个人都表现得很自信,甚至有一些自豪。然而,手持摄像机下持续晃动的镜头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不稳固的,所有的事物从一开始就已经在风中飘摇。看似和谐的生活仅仅是一种表象。并不需要特别重大的事件,仅仅是如微风一样的日常,便会对这生活造成极大的杀伤力,以至于让每个主人公都陷入了生存还是毁灭的炼狱式抉择中。

所谓的灾难,其实是一个大欢喜。我们美丽的女主人公卓嘎怀孕了。这几乎就是上天赐予她的一种古老使命,完全可以当作一种福气来对待。在过往的传统意识里,这该是多么强大而完美的一个女性。而悲剧偏偏是从这大欢喜而来。卓嘎已经有三个儿子,都在健康成长,再添一个孩子,绝不会成为压跨她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影片中对原因有所铺陈,什么家庭负担重呀,什么大儿子要交生活费啦,等等,仿佛是要用层层生活苦情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好给女主人公面临的抉择一个合适的理由。然而,影片几乎又在同时告诉我们,这些苦情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创作者的意图根本不在此处。万玛才旦一面为我们展示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一面又用镜头毫不吝啬地告诉我们:这个家庭的难处完全不在物质生活上。

卓嘎家里羊很多,爷爷也没怎么生病便去世了。人老而逝是再正常不过的,尤其生活相对艰辛的草原民族对这一点看得很深彻,一般不会在死亡上过度抒情。镜头下,这个家里传统家具很齐全,有那个年代很时髦的摩托车,皮袍子很多,也很新,以至于男女主人公要站在一层层皮袍子之间对话、较量。只要对草原生活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家庭不愁养不活一个孩子。展示生活场景时,影片特意采取了纪录片模式,手持摄像机拍摄的镜头一直在晃动,甚至在很多地方出现不连贯,仿佛是一个生手在操作。万玛才旦用这毫无特效的特效告诉我们:难在人心,是人心在摇晃,这里的生活很不安宁。

女主人公卓嘎想主张自己的生育权。她不愿意再生孩子了。而且她几乎是不想与人商量,也压根儿没有迟疑不决。她就是不想再生了。她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影片中,这个家庭经济生活的压力明显承载在丈夫达杰身上,影片所展示的生活困难,仅仅是卓嘎想说服别人的一点理由而已。所以,这些理由在影片中显得有些单薄,甚至有些站不住脚。

纵横古今中外,女人站起来说话一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说明我们赖以依存的世界在某个地方已开始瓦解、坍塌。其实人们已经在微妙中感知到了,固有的价值体系早已在摇摇晃晃,只是我们习惯于自守,甚至是一种惰性,不肯承认罢了。而现在,有一个女人站了起来,说:她不想再生了。管他是男是女,是祖宗还是子孙,她就是不想再生了。理由已经与她无关。由此牵发出的便是整个固有生活秩序的瓦解。什么都守不住了,每个人都感到了极大的恐惧。生活急速动荡开来。卓嘎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只能暂时选择逃避。影片的最后,那只象征着孩童欢乐的气球,象征着父亲爱心的气球,象征着母亲生育的气球越飘越远。谁都知道,一切都将不再复返。

这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在诉说自身无法留住的根脉,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告别史。且痛且别离,谁也无之奈何。

在以颤抖式手持镜头著称的这部影片中,有一个长镜头格外醒目。爺爷升向了天国,这时镜头从草原、雪山推进到天空中,稳健而又漫长。庄严的气息中,瞬息万变的云团在初升的阳光中奔跑。这一告别仪式同时也是一场风云变幻的启示。变,才是世界真实的样子。

所以觉醒是必然的,虽然很痛,会失去很多,甚至摧枯拉朽,让我们不再对生活盲目乐观,让我们触摸到了世界的悲剧意义,然而,觉醒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万玛才旦在《气球》中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人的一场觉醒。

这觉醒在幽暗中闪耀出强韧的人性光芒。

游弋在丢失与寻找间的生活喜剧

微电影《寻牛》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青海群山之间的人们在面对现代文明产物时艰难抉择的故事。片长只有20分钟,而它带给人们的回味和思考却胜似三日绕梁。今年元月份,《寻牛》获 CSFF最佳剧情短片殊荣。前不久,这部电影入围第五届NEW ERA青年电影季主竞赛单元。

这部电影由我的邻家兄长般的友人,兼青海尖扎县文化干将尼玛太主演,其他演员皆全部来源于当地乡村。对于一部以剧情取胜的故事片来说,《寻牛》几乎是冒着风险,将就地取材发挥到了极致。一切都是现成的,出场人物几乎都不需要化妆。您就像您自己那样演好啦。在这一点上,影片非常贴近主题:我像谁?每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想活成另一个自己。谁都有一种活得不那么像自己的隐秘欲望。

因为是青海人在青海演绎青海故事,所以我一直比较关注《寻牛》相关讯息、花絮以及枝枝蔓蔓。及至看到成片时,先是深感诧异,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做得如此之好。后来便唯有欣赏与敬佩,终于明白,他们个个都是一座深藏不露的能量火山,平日里只是装得不那么像自己罢了。这部微电影在完美程度上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寻牛》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述的仅仅是一种生活日常,没有太多的悬念。老村长旺丹去乡上开会,只过了一夜,家里的牛便不见了。旺丹只好提前返回,先是查脚印,无果,后又召集村里男人到护法神殿起誓。在这番豁出去的当儿,乡长提醒他可以查村里监控。像所有的村庄一样,这里每个人都有些生活小秘密。故事从这里开始,从古老的牛转向了现代化的监控。人心徘徊于寻找与丢失之间,最后代表村庄雄健之气的男人们集体选择了丢失。他们用丢失重新找回了自己。

《寻牛》故事情节推进舒张有致,丝毫不与生活相背拗。就拿牛来说,在青海东部半农半牧的地区,牛完全代表着生活之重。它古老而庞大,像一座时光之钟,静静的卧在那里,除了反刍与回味,始终不言不语,用一种天生的耐力支撑着生活往前走。牛不见了,对固有的生活秩序造成了极大扰乱,肯定要想尽办法寻找回来。这个故事很符合我们生活的日常思维,整个剧情在推进中毫不突兀,几乎不着痕迹。巨大的波澜全在人的内心世界里起伏。喜悦、不安、烦躁、惊恐,甚至绝望,种种情绪全都掩藏在眼睛后面的心灵凝望中。用静默来实现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相当难,而每一个乡村级演员竟然都把握得恰如其分,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让男人们到护法神殿盟誓,是很剧烈的抉择。祖宗有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村长旺丹在三五步之间便定了下来。为了牛,他几乎要将自己豁出去。不过,由于生活依然在它固有的轨道上,所以,前往护法神殿时,男人们都是步伐坚定,心无芥蒂,坦然而往。所有人因一种古老的理解而达成了独特的默契。影片中没有一个男人的头在盟誓的时候是低着的。镜头随着村长的视野自上而下,就是在这种俯视下,男人们的身躯依然傲然挺立。

对生活的自信被一样新生事物彻底颠覆。通过现代化的手机传递出来的更为现代化的监控器理念让每个人的眼神瞬间黯然失神。坚定的步伐不见了,连时间都开始摇摇晃晃。人们一时找不着北,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最后全都低下了头。

牛始终没有再出现,人们似乎已经将寻牛忘了。夜幕降临,男人们的步伐再次坚定起来。他们聚集到村口,用孔武之力推倒了所有的监控器。村庄在一片明亮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手电筒的光芒传出去很远很远。故事在清澈的童年歌谣中走向了尾声。至此,电影呈现出一种如释重负般的喜剧效果。

这部微电影的背景音乐很值得一提。音乐入场很早,幕未启时,龙头琴轻柔欢快的节奏便响了起来,人们几乎是在轻松愉悦中给带入了电影场景里。第二段背景音乐伴随着清晨的人声、鸟声、羊声、牛声、车声一起入场。生活正袅袅婷婷,一切再正常不过。毫无征兆的,故事来了:村长家的牛不见了。就这么有滋有味儿。大家到神殿中盟誓时,音乐在缓慢中透出一种圣洁,这让盟誓罩上了一层庄严意味。人们私底下俩俩商量时,曼陀铃的节奏紧张而短促,透出了人们内心的惊恐。直到人们再度商量,“牛已经丢了,可是,人还得要活啊。”这时,音乐变成了人声合鸣,低沉中自然升腾出一股子人性的力量。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没有重复出现过,可以说是对整部电影思想脉胳的完美演绎。

微电影《寻牛》的画面构图同样颇具匠心,力量全部在静默的对峙间产生。人和人的对峙里,画面轻松而和谐。而当出现人和物的对峙時,气息一下子紧张起来。无可否认,有一个镜头在表现视觉牵引力上已臻于卓越。黄昏,天光已暗,几个男人站在监控杆下,他们并没有立刻拔杆,而是全都抬起头来,盯着监控器,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这几秒钟的对峙,一下子将人身上的原始力量凸显了出来。

曾经和这部微电影的主演尼玛太在复旦大学学习过十来天。对他来说,爱喝酒和爱迟到永远胜过爱上课,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爱学习。这几乎是所有拥有优秀艺术创造力之人的共性。他们总是不受世俗之物的羁绊。果然,他在喝酒和迟到的当儿,不着痕迹,创造着一些新生事物,别具一格。尼玛太塑造的村长狡黠而沉稳,在翻江倒海的扰乱物面前,他用沉默,用墨镜,用继续走两步,用缓慢喝茶掩饰自己思想上的摇晃不安。剧中形象亲切而又饱满。他仅仅用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将一位非常有趣儿,又富有幽默感的高原男人形象推到了镜头前。真实而又不失艺术范儿。

微电影《寻牛》英译名为EYE IN THE SKY,与好莱坞大片《天空之眼》重名,讲的都是高科技的监控之下人心的浮动与抉择故事,而《寻牛》又别有一番生活妙趣,更贴近我们世俗的生活,更容易让人产生思想共鸣。

这部影片让我反思了很久。除了其艺术之美,还有我们对现代文明生活的思考。在迈向现代文明之路上,我们该何去何从。如果说《寻牛》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这部片子太短了。而这却又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作者系青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卓嘎青海生活
2010—2020年青稞应用技术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还能陪你一小会儿
大美青海
五星红旗,在卓嘎心中升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生活感悟
青海“闯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