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气池变化中医临床意义探讨

2021-04-17林梓圻蔡蘅蔡幸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少阳色泽阳虚

林梓圻 蔡蘅 蔡幸生

揭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 522000

气池,位于双侧下眼睑,又称为“坎下”,是小儿推拿穴位。《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气池,在目下胞,一名坎下[1]。

小儿诊治时容易哭闹,病史、症状描述不清晰,望诊在儿科中尤其重要。随着红外线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体质辨识、疾病诊治及疗效评估,提高了望诊的客观性、科学性[2]。气池是小儿望诊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观察其色泽变化,能发现小儿早期病变。小儿望诊,对判断小儿病情变化、疾病转归、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能为小儿体质调养治疗提供方向。

男孩在8岁内、女孩在7岁内,稚阴稚阳,天癸未至,生机旺盛,不断发育,阳气有余,阴津不足,形质娇弱[3]。倘若有邪气内侵,多犯经络,如《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曰:“年少则求之于经”。气池位于三阳经交汇之处,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阳明胃、足太阳膀胱经等关系密切,其中少阳是三阳经中的枢纽位置。若有其中一阳经病变均可使得少阳经脉枢转不利,“有诸内者,必行诸外”,则会出现气池处色泽变化,拥有“稚阴稚阳”之体的8岁内男孩及7岁内女孩表现特别明显。

1 气池分区及其临床意义

1.1 分区 气池位于三阳经交汇之处,笔者依据太阳经在目内眦交接、阳明经在目下交接、少阳经在目外眦交接,将气池目内外眦连线平均分3等份,由内侧向外侧分别为太阳区、阳明区、少阳区。

1.2 太阳区 即是气池靠近目内眦(太阳小肠经与太阳膀胱经交接处)侧1/3部分。笔者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若是此处色泽变化,多数提示呼吸道病变,如鼻、咽、喉、支气管等急慢性炎症,或者是眼部疾患,部分提示颅内感染。

1.3 阳明区 气池中间1/3部分属于阳明区(阳明大肠经与阳明胃经交接处),该部分色泽改变为主的儿童多数反映胃肠道疾病;部分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也会在此处色泽改变,并会出现下眼睑轻度浮肿。

1.4 少阳区 气池外侧1/3部分属于少阳区(少阳三焦经与少阳胆经交接处),少阳是三阳的枢纽部分,笔者尚未发现单独存在此部分色泽改变的患儿,多数都与其他区域同时出现色泽改变。

1.5 多区色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太阳区和阳明区同时出现色泽改变,多数提示该儿童因长期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慢性炎症迁延不愈,依据色红、色红紫、色淡紫、色紫或黑的不同,提示患儿可能有肝胆气郁、肝胆郁热、脾虚痰湿或阳虚邪郁等,影响患儿生长,出现食欲减退、体质量减低,或皮肤发黄。

少部分患儿出现全眼眶发黑,无光泽,提示三阳经的慢性疾患,多数见于慢性病程日久,由阳转阴,出现脾胃虚寒,甚至肾阳亏虚。与苏慧敏和崔霞[4]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复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损伤稚阴稚阳,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此类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差、身体消瘦。此时需要注意该患儿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病变[5]。

2 气池色泽及其临床意义

2.1 气池颜色变化与病情关系 笔者临床观察后认为,依据病程对身体影响的程度不同,气池部位的颜色提示病变的郁结程度,而光泽提示虚实变化。郑宏等[6]研究表明,气池色泽深浅与疾病的演变和预后善恶关系密切,而随着色泽变化,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随着病情由浅入深,颜色会由红转红紫、淡紫色、紫色或黑色。光泽则是由透亮到暗晦,提示正气情况;光亮提示正盛,晦暗提示正虚,有泽为轻病,无泽为重病或者本虚标实。潘丹萍等[7]研究提示,健康儿童组气池光泽最明亮,脾虚肝亢则偏晦暗,也从侧面说明这一点。

2.2 气池颜色变化与病机 经过临床观察,笔者发现气池颜色变化具有一定的病机演变过程。气池色红,属于疾病的早期变化,与郑宏等[6]研究结果相似,考虑提示阳经轻度郁结,此时多伴有轻微肝胆气郁证。当气池红紫,程度高于红,提示阳经郁结,伴随胆经郁热加重,部分会向肝、心、胃演变,出现肝气横逆,胆热扰心,或胆气犯胃,或胃热证。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风气青惊紫吐逆[8]”;《小儿推拿广意·上卷》:“风气二池黄吐逆,若黄青色定为风,惊啼烦躁红为验[9]”,即是胆气犯胃而吐逆,胆热扰心则惊啼燥烦,肝气横逆则腹痛生风。若是阳经郁结伴有脾气虚,气池开始呈现淡紫色,伴随的胆热症反而逐渐减轻。而气池演变成紫或黑,脾气虚转变为脾阳虚,热症更不明显,因阳虚引起的局部气机郁滞会更加显著。此时,部分小孩出现痰饮证,会伴有周围胞睑浮肿,如《幼幼集成》云,“小儿久嗽,其目两眶肿黑[10]”。

2.3 气池颜色变化及临床症状

2.3.1 气池色红 3区任意1区出现色红,均提示肝胆气郁,患儿可能出现味口变化,由原来的清淡或者不挑食,转变为较为重口味,例如喜欢香脆、偏咸、油炸等,或是进食量减少,且性情开始轻微急躁。而其中若单一太阳区色红者,是肝胆之气传递至胸廓,引起胆热扰心,患儿可能出现入睡时间延后或是入睡困难。而单一阳明区色红者,是肝胆郁气传递至腹腔,患儿会在肝胆经脉运转时间,引起轻微的腹胀而夜间睡眠不安稳,但一般不会出现哭闹。而在此基础发展下,部分患儿会因肝风脾虚而出现轻度磨牙[11],可伴便秘。

2.3.2 气池色红紫 3区任意1区出现色红紫,均提示肝胆郁热,患儿可能出现味口变化,爱吃重口味食物、肉类,少吃或不吃青菜。若热气传递于胃,出现胃热,进食量可突然猛增。若是肝气横逆犯胃,又可出现进食减少,此时多伴性情较为急躁。而其中若单一太阳区色红紫者,属肝胆热传递至胸廓,引起肝火扰心,此时患儿可能出现入睡时间需延续到子时后,或更晚。而单一阳明区色红紫者,属于肝胆热传递到腹腔,患儿会在肝胆经脉运转时间,因腹胀甚至偶发腹痛而可能出现夜间睡眠不安稳,偶有哭闹。多数患儿可因肝风内动而引起磨牙。若是热气传递到胃肠,则引起便秘。

2.3.3 气池色淡紫 3区任意1区出现色淡紫,均提示脾气虚,患儿可能仅吃重口味食物,但进食量明显减少,因“脾意”不足引起精神不集中[12]。而太阳、阳明区色均淡紫,提示患儿脾肺气虚,吸收转运受到影响,可能出现体质量下降。而脾虚的患儿肤色可逐渐变成淡黄色,若伴有肝气横逆,则出现黄青肤色。而其中若单一太阳区色淡紫者,提示脾肺气虚,肺气收敛减少,部分患儿出现睡眠时间缩短。而单一阳明区色淡紫者,属于脾虚肝郁,患儿可腹痛时常发作,无明显规律。

2.3.4 气池色紫或黑 3区任意1区出现色紫或黑,均提示脾阳虚,患儿可能出现进食量很少;因“脾意”不足容易引起患儿多动,但部分患者因阳气不足而出现性情淡漠。而太阳、阳明区色均紫或黑,提示患儿脾肺阳虚,出现疲劳、嗜睡;但部分阳虚尚未明显,将仍表现为睡眠时间缩短。由于阳虚引起转运障碍更明显,患儿可出现体质量下降、瘦弱,若是并有痰饮的患儿可体质量指数不达标。而脾阳虚患儿的肤色可渐成黄黑色,部分因阳气不能转运水气可伴有皮肤干燥。而其中若单一太阳区色紫或黑者,提示患儿脾肺阳虚,部分伴有水饮内生,可出现易过敏体质。而单一阳明区色紫或黑者,提示患儿阳虚肝郁,此时患儿夜间睡眠可因腹痛而哭闹,伴有磨牙。而日常因脾阳虚也容易发作腹痛。

2.4 特殊气池颜色 气池颜色无变化、色黄两者比较特殊。身体强壮的正常小孩或者部分轻症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等,而尚未影响体内气机运转时,气池色泽可以无明显改变。整个气池颜色偏黄,多提示患儿出现脾胃气虚;而太阳区偏黄,提示气虚夹痰;阳明区偏黄提示脾胃湿热,亦有小部分提示胃肠食积。郑攀等[13]通过总结郑启仲教授临床观察气池的规律也发现相同特点。

3 总 结

儿科为哑科,正确掌握望诊,获取辨证依据尤为重要。8岁内男孩及7岁内女孩稚阴稚阳之体,天癸未至,脏气清灵,生机旺盛,发育迅速。而气池属于三阳经交汇之处,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阳明胃、足太阳膀胱经等关系密切,其中少阳更是三阳经中的枢纽位置。若是少儿阳经郁结,气池色泽容易发生变化。其中太阳区代表太阳膀胱经以及肺经的部分变化,阳明区代表胃、大肠经等部分变化,少阳区代表三焦、肝胆等部分变化。而随着病程变化,颜色会由红转红紫、淡紫色、紫色或黑色,阳经郁结由轻而重,由阳证转阴证。掌握气池望诊,结合面部形态及症状、体征,可以诊察疾病、判断预后、辨识体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14]。

猜你喜欢

少阳色泽阳虚
人生的色泽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童心童画
《三千年》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常少阳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