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庆生运用中医药分期治疗肠梗阻临床经验*

2021-04-17沈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肠梗阻灌肠腹痛

沈毅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2 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外科研究所 安徽合肥 230031

肠梗阻中医属于“肠结”“关格”“腹痛” “肠胀”等范畴,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多起病急骤,发病原因及初始症状表现各异,典型症状为呕吐、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因病因及治疗方法等因素而致病程长短不一,且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各种变证。中医药在部分症型肠梗阻的治疗中效果已被广泛认可,另外在防治梗阻反复发作方面均取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2,3]。于庆生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经过三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和探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现将于庆生教授运用中医药在肠梗阻治疗过程中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肠梗阻的病因病机

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很多,现代医学常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三类[4,5],梗阻发生后,肠管的局部和机体全身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于庆生教授认为认为,肠梗阻多因气血虚弱、阴虚肠燥、瘀血滞留、寒凝固结、燥热内结、食积阻肠以及蛔虫聚阻等均可致肠道运化传导功能失职,则致本病的发生。病变之初为肠腑气机运行不利,痰饮水停,滞塞不通,痛无定处,为痞结,此期多为单纯性肠梗阻;随着病变进展,肠腑瘀血阻滞,痛有定处,为瘀结,相当于存在静脉回流障碍;继续发展出现瘀积成块,迫血妄行而致吐血、便血,为疽结,此期相当于肠管出现动脉血供障碍;进一步发展则热毒炽盛,肠坏肉腐,出现亡阴亡阳之厥证,相当于肠管出现坏死穿孔,进一步导致感染性休克。

分期辨证论治

肠梗阻临床上症状表现变化多端,部分患者对症治疗后可迅速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反复,病期较长,亦有治疗好转后短期内再者发;更有甚者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若未正确辨证施治,观察体征变化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常可出现变证而致热盛肠腐,导致感染性休克[6,7]。于庆生教授根据病程发展的症状特点,将肠梗阻的分为痞结期、瘀结期、疽结期、恢复期,并根据不同分期的辨证特点,针对性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痞结期

痞结期相当于肠梗阻的早期,多有痛胀闭呕等症状,但体征较轻,腹部多无压痛或轻度压痛。六腑特点为实而不满,泻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当肠腑因气血虚弱,肠运无力,血为气之母,血伤气亦损,则肠道失去血润气运;或因素体阴亏,阴液不足,肠道失润而干稿;若素体阳虚,脾肾虚寒,感受寒邪后寒凝气滞,肠道固结;或食积阻肠,蛔虫聚阻,则气机逆乱,传化不行、腑气不通,可形成本症。此期特点为腹胀逐渐加重,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排便排气不畅,或无排气排便,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证多属腑实气滞,治疗宜疏为主,治疗方法应润下通腑,行气活血,治疗方多选火麻仁、枳实、厚朴、大黄后下、生白术、生地、北沙参、黄芪、党参、桃仁、赤芍、丹参等加减。

2 瘀结期

瘀结期相当于肠梗阻进一步发展,此期临床症状较痞结期明显加重,随着肠管的扩张多开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临床体征出现腹部压痛明显,部分患者出现肌卫反跳痛。此期多因血凝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宣达,通降失常;或因燥热内结,腑实不通,热传阳明,热结津伤,阳明燥结,则腑实不通。此期特点为腹胀明显,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舌红,舌苔黄腻或燥,脉滑数。证多属实热内结,治疗原则宜攻为主,治疗方法应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疗方多选择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大腹皮、木香、桃仁、赤芍、丹参、黄芩、金银花、连翘等加减。

3 疽结期

疽结期多为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者,此期肠管出现动脉供血障碍,临床症状明显加重,疼痛呈持续性,脉率加快,体温升高,体征出现腹膜刺激症状。此期多因毒热炽盛,血瘀互结,腑气不通,血肉腐败,腑实不通,甚则见热入营血、出血神昏之症。此期特点为腹痛拒按,痛无休止,痛位不移,或腹中转气停止,便闭无矢气,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证多属脉络瘀阻证,此期为肠梗阻变证特殊时期,不宜继续保守治疗,应及时选择外科手术。手术一般行粘连松解,扭转复位,甚则肠管切除等。

4 恢复期

恢复期为肠梗阻经过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期,但仍时有腹部不适。此期多因久病正虚,或因手术创伤,耗伤正气,长期禁食而致气血生化无源,脾胃虚弱,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腑失通降。临床特点为腹部胀满,腹痛时发,喜温喜按,偶有恶心呕吐,大便不畅,面白乏力,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弱。证多属气阴两虚,治疗原则宜调为主,治疗方法应健脾益气,养阴润肠;方选择黄芪、党参、生白术、茯苓、山药、生地、北沙参、白芍、火麻仁、丹参加减。

辅助治疗

肠梗阻治疗期间,除中药胃管注入、禁食、补液营养支持外,针对不同症候,同时选择中药敷脐、中药灌肠以及针灸等辅助治疗[8,9,10]。

1 辨证敷脐治疗

对于症见脘腹胀痛,痞满拒按,恶心呕吐,无矢气排便,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燥,脉洪数者,证属血瘀热结,选用芒硝敷脐部,以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对于症见脘腹胀满,大便不通或秘结,舌淡苔白厚,脉沉紧或沉弦紧者,证属脾虚寒凝,选吴茱萸炒黄敷脐部,以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2 辨证灌肠治疗

对于症见腹部阵痛,胀满拒按,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弦或涩,证属气滞血瘀,予协定方肠梗阻灌肠1号方(生白术、大黄、芒硝 、枳实、厚朴、桃仁、丹参)煎液灌肠。对于症见腹痛腹胀,痞满拒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小便短赤,无排气排便,重者神昏谵语者,舌质红,苔燥,脉洪数,证属肠腑热结,予协定方肠梗阻灌肠2号方(大黄、芒硝、桃仁、金银花、丹参、枳实、厚朴、黄芩、连翘)煎液灌肠。

3 针刺治疗

针灸在肠梗阻治疗中可以缩短治疗过程,降低手术率及住院费用[11]。由于肠梗阻病位责之胃肠,属胃经、小肠经、大肠经范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均为足阳明胃经之穴,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胃经之合穴,四总穴之一; 关元为小肠募穴、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交会穴,又为三焦之元气所生之处,为培肾固本、补益下焦之要穴,具有疏导作用;天枢穴为大肠经募穴,具有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作用。遵循针灸治疗肠梗阻合治内腑取穴原则,临床常规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天枢、关元、三阴交等。

验案举隅

患者吴某,女,56岁,2019年1月15日就诊。主诉:反复腹胀腹痛2年再发加重一周。现病史:二年前出现腹胀腹痛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就诊当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后反复发作数次。一周前再次出现腹胀腹痛,呈阵发性加重,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肛门偶有排气,大便秘结,渴喜冷饮,心烦身热,小便短赤。三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七年前行子宫肌瘤手术。查体:神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膨软,下腹部轻压痛,无肌卫反跳痛,肠鸣音稍亢;双肾区无叩痛,余(-)。舌红有瘀斑,舌苔黄腻,右侧脉关脉滑数,左侧尺脉细涩。辅助检查:腹部立位片提示双膈下未见游离气体,中腹部见数个气液平,并肩弓状扩张肠管影;血常规、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不全性肠梗阻;中医诊断:肠结(瘀结期),证属实热内结,气滞血瘀;治宜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大黄10g(后下),大腹皮12g、白术 20g,党参 20g,枳实 10g,厚朴 l0g,丹参 15g,黄芩 12g、芒硝 9g、木香 12g、桃仁 9g、赤芍 12g、金银花10g;日一剂,水煎服,共7剂。同时予以灌肠1号方每日保留灌肠二次;针灸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天枢、关元、支沟、气海、血海、大肠腧,取泻法。治疗期间解少许大便,腹胀稍缓解,后于1月21日出现持续腹痛且阵发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诊断肠结由瘀结期发展到疽结期,遂急诊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术后肛门恢复排便排气,进食后时有呕吐,腹部感胀满不适,大便不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夜间潮热盗汗,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气阴两虚,予以健脾益气,养阴润肠;方用:黄芪 20g、党参 15g、生白术 12g、茯 苓 12g、山药12g、生地 15g、北沙参 12g、白芍 10g、火麻仁 15g、丹参15g。后症状消失出院,随访无再发。

按:患者既往有阑尾切除及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史,术后正气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久则气滞血瘀,瘀热内结,肠腑传导失司,腑气不通,郁积久则容易化为热象[12],辨证为肠结瘀结期,故治疗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中药口服,同时辅以灌肠及针灸,患者疼痛缓解。后再次出现腹痛加重,舌红有瘀斑,病情变至疽结期,考虑患者正气尚盛,根据急则治其标原则,行手术松解粘连。术后患者腹部不适,无腹痛,病久且手术的创伤导致气血虚弱,正气亏损,阳气虚弱,阳不敛阴,故表现为术后神疲乏力、夜间潮热盗汗,治疗上予以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方中黄芪、党参、生白术、茯苓及山药健脾益气,补脾运中,生地、北沙参和火麻仁阴润肠,养血和营,丹参、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滋阴养血。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润肠,益气健脾之功,患者恢复良好且无再发。

纵观治疗过程,初期根据四诊辨证遣方用药,当出现变证时,及时手术治疗,恢复期予以健脾养阴益气,充分发挥分期论治的优势,有效地缩短治疗周期,提高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结 语

由于肠梗阻发病原因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受梗阻的部位、发病的缓急有关,部分患者短时间即出现各种变证,从而造成严重后果。于庆生教授在治疗肠梗阻过程当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将肠梗阻分为痞结期、瘀结期、疽结期及恢复期四期,根据不同分期运用中药内服,中药灌肠、中药敷脐以及针灸治疗且取得了明显效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理念,适时运用现代医学辅助检查,及时有效的改变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

猜你喜欢

肠梗阻灌肠腹痛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