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初探*

2021-04-17段凌燕曾小艳童丽杨芳李永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医药新冠糖尿病

段凌燕,曾小艳,童丽,杨芳,李永平

1 青海大学医学院 2018级研究生 青海西宁 810001

2 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省糖脂代谢疾病防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 8100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是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引起的新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病毒肆虐迅速在几个月内蔓延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普遍易感,患者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过程中伴腹泻、纳差等症状。该病属中医“瘟疫“范畴,据中科院专家分析认为该病属“寒湿疫”,病位在肺、脾,病机为寒湿伤阳,有化热、伤阴、致瘀、闭脱等变证[2]。《素问·刺法论篇》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2020年初《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数据显示,大约一半的病患有慢性基础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及糖尿病为主[3],JAMA的138例新冠病患文章报道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达10.1%,在危重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为22.2%[1]。长期高血糖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不良反应,导致更易于发生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加之最新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同样可以通过ACE2侵入细胞[1],进而加重病情,增加死亡率,因此糖尿病患者是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与新冠肺炎的关系

从中医角度出发,COVID-19 基本病机为疫毒外侵,肺脾受邪,损伤正气,病理性质涉及湿、热、毒、瘀、虚。病情发展至炎症风暴阶段,邪盛正虚,出现邪毒闭肺、毒扰心神、瘀毒互结与气阴亏虚并见,严重者甚至出现阴竭阳亡的危候[4]。陈瑞等[5]对收集的 52 例新冠病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属“湿毒疫”范畴,疾病可发展到不同阶段,初期属湿重热轻、肺脾气机不利,进展期属湿毒闭阻肺络,极期属内闭外脱,恢复期属肺脾气虚,邪气留恋。

其中湿可有外来亦可由内生,疫情流行始于2019年末,武汉地区时值冬至、三九之时,气候应寒反温,冷雨缠绵阴霾留连,属 “非其时而有其气”[6],当地的异常物候、地域环境的特殊性也会导致疫病的发生,故而南北方发病也有寒湿和湿热之别。瘟疫之邪首先犯肺,肺失宣降无以通调水道;湿热邪毒困脾,水谷精微不得布散,气血生化乏源;邪热入里,里热炽盛,伤津耗液,正邪交争,易成痰、成虚、成瘀。消渴病患者本有燥热伤肺之烦咳多饮,胃火炽盛之消谷,肾之开阖固摄失权之小便频数,已有正气亏损,现外内合邪,使正气渐虚,日久阴阳俱虚,甚或出现脾肾阳虚、阴竭阳亡、血脉瘀滞等危症。

中医药在糖尿病病患防治COVID-19的建议

《中国疫病史鉴》记录了我国从西汉到清末至少发生过的321次大型疫病,中医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医消渴(糖尿病)的防治方面中医药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仝小林等[2]针对寒湿疫毒,闭肺困脾,提出了散寒除湿、避秽化浊、解毒通络的治则,以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藿朴夏苓汤、神术散、达原饮等化裁而成制定了 “武汉抗疫方”,随症加减。国医大师周仲瑛认为,COVID-19属于“瘟毒上受”,基本病机演变是 “湿困表里,肺胃同病,如遇素体肺有伏热者,则易邪毒内陷,变生厥脱”;治疗应以表里双解、汗和清下为主[7]。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个特殊人群,已存在气虚阴亏、痰浊血瘀、郁热虚损的情况,其发病从正虚到标实不同阶段,在COVID-19的暴发流行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更应注意预防、治疗和调护,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

1 未病先防,实施个体化的综合管理

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与当下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素问·奇病论》),糖尿病患者多脾胃受损,脾虚无以传输水谷精微和输布水液,无以为胃行其津液,津不上布而口渴欲饮;运化失权,阴津下流,则溲多且甜;脾不得化生阴液而旁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脾不生津而口渴欲饮,化湿生痰阻滞气机,进而发为消渴。在新冠流行大背景下,更易于受疫毒外侵,肺脾受邪。未病之时应注重三焦调护,即是上焦养心肺、中焦顾护脾胃、下焦调治肝肾。预防选方应以益气养阴、扶正固表为法,临床上玉屏风散应用较为广泛,具体应用应三因治宜,以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偏性制定方案,特别对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的进行筛查、血糖监测及早期管理。《素问·刺法论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预防疫病要注重顺应四时、饮食有节、动静有度、做好个人防护,配合中医传统的针、灸、导引、按跷等,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坐姿八段锦、古本易筋经、呼吸吐纳功等舒筋骨、调情志,扶正气祛病邪,正如《吕氏春秋·尽数》中所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此中道理也是说明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外界微生物等的侵蚀。

2 既病防变,避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糖尿病在其病理演变过程中易生痰湿,痰湿也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基础[8],糖尿病合并症的主要原因是痰湿不仅可耗伤阴液,且可因郁而化火损伤阴液,加之疫疠之气乘虚袭人,COVID-19初期为以肺气失宣、寒湿困脾、邪正相搏,里热炽热为主,治疗应以散寒祛湿、化浊辟秽、清热宣散、分消走泄等为法及时祛邪外出,治以麻黄加术汤、九味羌活汤等加减,以辛温宣肺开表,助寒湿邪气外达,苦温药燥湿运脾,以复气机升降[9]。张伯礼等[10]以升降散、栀子豉汤加减,避免寒凉凝遏,使邪气凝滞难解。配合针刺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糖尿病的热火炽盛、怫郁结滞,灼伤阴津之热毒是其基本的致病因素之一和重要病理机制[11],且病程日久的糖尿病患者易于出现脉络瘀阻,大小血管的病变,主要以心、脑、下肢、眼底、肾等多脏器受累,COVID-19的中期正邪交争,湿邪蕴而化热,可出现痰热壅肺、瘀毒互结、邪毒闭肺等证候,在从痰从瘀论治的基础上,气营两燔者可予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12];痰热壅肺,可予麻杏石甘汤、小陷胸汤、千金苇茎汤等宣肺清热祛痰;也可仿清肺排毒汤中宣肺逐饮、化痰燥湿理气多法并用[13]。予以蒿芩清胆汤和胃化痰[14],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15],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调节免疫的功效[16]。配合针灸合谷、太冲、天突、尺泽、孔最、足三里、大杼、风门、肺俞、气海、关元、中脘等穴位,配以大椎、曲池、十宣以退热,列缺、丰隆、定喘以止咳化痰,天突、支沟以清化热痰,天枢、上巨虚以健脾止泻。

糖尿病病机多以燥热阴虚,COVID-19后期邪盛正虚,脏腑气机失调,病情凶险,易于出现虚证和脱证,以热毒邪实内陷或正虚气脱为主,应在滋阴清热和益气养阴基础上,予以 以安宫牛黄丸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或以回阳救急汤回阳固脱。

糖尿病患者在COVID-19不同阶段的管理,需制定个体化的降糖目标,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联合用药,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病,以及患者心脏、脑血管及肾脏等综合情况,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抗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推荐用药,易导致血糖异常(临床报道血糖升高或降低均存在),老年人群更易发生;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应避免大剂量及长疗程使用,以免造成类固醇性糖尿病,需密切监测血糖,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17]。

3 瘥后防复,指导血糖管理和健康管理

糖尿病多为慢性病程,加之疫毒之邪外侵,恢复期余邪未尽,正虚气耗,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或忧思过度,甚或寝食难安,继而肝失条达、肝气郁遏、郁而化火上灼肺阴,使肺失清肃,无以布散水津以润脏腑;中耗脾阴,脾失健运,精微不能上承濡润布散精微,而直趋下焦外泄,致消谷善饥;肝肾同源,肝火耗伤肾阴,相火妄动,使肾失封藏、固摄,故而治疗应从肝从脾论治、益气养阴为法,治以温阳健脾、顾护脾胃、健脾疏肝、疏肝解郁等为法,兼以清热、化痰、化瘀,宜益胃汤、清燥养荣汤、百合固金汤加减益气养阴[18],五叶芦根汤加减清解余邪[19]。肺脾不足、痰瘀阻络,可予以针刺肺俞、心俞、膈俞、肾俞、中府、膻中、丰隆、定喘等。糖尿病患者除了密切监测并平稳控制血糖,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合理控制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综合管理其合并疾病并积极处理其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在2019-nCoV下的中医药防治的方面趋向多脏并治、重视肝肺脾,祛痰除湿与滋阴清热并重、活血化瘀通络贯穿始终;温热之邪耗伤人体津液,温疫毒邪耗伤阴液更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首当固护阴液,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吴鞠通指出“疠气流行,多兼秽浊”,芳香透邪为要,使膜原之邪外达;且2019-nCoV初起时往往邪盛正虚或失机失治,疫毒兼夹秽浊之气弥漫三焦,内犯清虚之脏,瘀毒充填肺络,治当宣肺降浊,截断内陷之路;中医已同疫病斗争了几千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问道先贤,结合临床实际,不断探索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案,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新冠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新冠疫苗怎么打?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