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呈祥旋转拉伸复位法在筋伤疾病中的运用经验*

2021-04-17李建军贺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会点穴骨伤科

李建军,贺辉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骨伤科 北京 100020

孙呈祥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是北京市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师从于正骨名家刘寿山,为宫廷理筋术推拿流派的重要传承人之一[1]。旋转拉伸复位法是孙教授治疗腰椎、骨盆筋伤疾患的特色手法之一,该手法是孙教授老师传承刘寿山老的特色经验,又经过其不断临床实践运用、总结变通,而独具特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得到孙教授倾心传授,已掌握该手法的技术要点,并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获得非常显著的疗效,由于该手法在《刘寿山正骨经验》[2]一书中并未记载,现将其临床经验进行介绍,以飨同道。

旋转拉伸复位法的操作要点与适应症

1 操作要点

患者仰卧位,医者站在患者双足前方,握住患者小腿下部双踝处,屈髋屈膝,先向健侧旋转摇晃三次,在膝部第三次旋转到体侧极限时,猛然向下拉伸,之后向患侧旋转摇晃三次,在膝部第三次旋转到体侧极限时,猛然向下拉伸,此为一次,患者身体会沿着治疗床下移,让患者回到治疗床原位后再行一次,之后比较双下肢是否等长,治疗结束要求双下肢等长。孙教授治疗手法一般施用两次,其称为“试一次,复一次”,试一次的过程有手摸心会,感受患者的病变治疗情况,重复一次,则是经过精细调整后的精准治疗。

2 适应症

该手法安全有效,广泛适用于腰髋部的筋伤筋病,如急性腰扭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小关节紊乱、骶髂关节损伤、脊柱侧弯、骨盆倾斜、髋关节滑膜炎、梨状肌综合征、阔筋膜张肌损伤、股内收肌损伤等。

使用注意事项

1 手法治疗前要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孙教授认为,骨伤科医师要中西兼备,查体过程中既要有西医学的视触叩听和骨伤科专科检查,还要有中医学的望闻问切与骨伤科的手摸心会,也就是说在诊断方面,既有西医学诊断思维,又有中医学诊断思维,是高度融合的临床思维。仔细查体,详细阅片,对整个脊柱与骨盆都要系统全面检查,在此基础上确定手法治疗处方,明确其属于旋转拉伸复位法的治疗适应症。

2 手法施用前需有腰背部准备、放松手法

沿脊柱及脊柱两侧自上至下行按压法各三遍,沿足太阳膀胱经从肩部到跟腱部昆仑、太溪点穴三遍,注意第一遍手法轻,主要是手摸心会的感知,第二遍、第三遍则是调整刺激量有针对性进行放松,有渗透力,透达肌群深层,起到放松作用。

3 因人制宜

①病情单纯者,单用此手法显效,病情复杂者,该手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法,增强疗效,不可替代。②此手法单人操作即可,如有助手,助手则协助扶住患者膝部,屈髋屈膝旋转时行保护作用。③对于体质弱、女性、高龄患者,手法施用时,旋转幅度小,拉伸发力轻,患者躯干挪动距离短。④对于体质强、男性、低龄患者,手法施用时,旋转幅度大,拉伸发力强,患者躯干挪动距离长。⑤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患者,最好有助手协同保护,手法施用时,旋转幅度偏小,拉伸发力柔,患者躯干基本不挪动。

旋转拉伸复位法蕴含的学术思想

关于宫廷理筋术的传承,孙教授强调手法技术与学术思想同时传承,才可以灵活变通,举一反三,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旋转拉伸复位法集中体现了孙教授有关宫廷理筋术的学术思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学习掌握。

1 精准医疗

中医骨伤科学与精准医疗联系紧密,不论是整体观、辨证论治,还是内外用药、手法、康复固定、练功等治疗手段,从理论到治疗,无不体现当前医学新理念——精准医疗理念[3]。孙教授重视精准医疗的理念,不断探索,将其融入到中医骨伤科的临床诊疗当中,其认为我们现代中医继承人,应该打破门户之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相关的现代医学知识,骨伤科继承人的中医经络、筋骨等理论基本功扎实,在解剖、肌肉、神经等西医基础知识等方面下功夫学习,并引入到中医当中,在精准医疗理念的前提下,中西医诊断要求明晰,阐明手法治疗的原理,如此才可以将老一辈的经验,用现代相对精确的语言阐述出来,既提高了临床水平,也能让后学者的学习周期缩短,达到比较好的传承。孙教授认为医者应尽量多地掌握医疗技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明确手法处方,在手法施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精准细致。

关于旋转拉伸复位法作用机理与特点,孙教授认为,旋转可以使腰椎间隙增大,拉伸相当于纵向牵引,发力柔和,运用患者自身的旋转力,在不伤及筋骨的前提下,有复位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的作用,亦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回纳,有利于骨盆倾斜的纠正与复位,有利于胸腰段增生侧弯的恢复等作用。

2 整体观念

人身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肢体损伤后气血紊乱,会内动于脏腑,《素问·调经论》[4]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明代薛己《正体类要》[5]中陆师道作序云:“且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 因此对于损伤的治疗,各伤科流派都注重整体观念。孙教授在多年的骨伤科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视整体观念,将整体观念引入骨科疾病的治疗,认为整体重于局部,患侧筋伤治疗的同时,也要常规治疗健侧,上部筋伤,也要常规治疗下部,局部的筋伤,要配合远端的治疗,点穴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高度认同点穴疗法也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6]。孙教授在点穴开筋方面除了传承刘寿山老的点穴经验,吸取其他流派的点穴经验,如臂穴治疗经验[7]、脏腑点穴法[8],还结合了第二掌骨的阳性压痛点生物全息理论等[9],疗效确切。在手法治疗的同时配合汤药的辨证论治,继承前人用药经验,创立“黄芪三仙汤”“桃膝理筋汤”“鸡藤三虫汤”等治疗筋伤的经验用方[10],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九部八分法中配合中药辨证论治[11],增加了疗效,缩短了疗程。

脊柱是一个功能整体,脊柱作为躯体的中心,为了维持人体的直立状态,其改变是一个连锁式的整体改变,许多中医骨伤科学者均重视脊柱的整体调理[12],旋转拉伸复位法体现了孙教授脊柱疾病治疗的整体观念,孙教授认为有些腰椎和骨盆病变虽然明确了诊断,但是仍有多处筋伤部位不能全部涵盖,因而进行整体治疗就十分重要,经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腕关节筋伤八面缝手法[2]使用前,先行腕关节“总法”也体现此学术思想。

3 手摸心会

手摸心会是中医骨伤科筋伤疾患高级的诊疗模式,是医者手与心智相统一的一种境界,它的“认知”过程相当复杂[13],通常被视为是诊治骨折伤筋的要领[14]。孙教授对手摸心会尤为重视,强调《医宗金鉴》[15]所言“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是体现手法与心法内在关系的重要论述,需重点学习掌握,反复体悟。其手摸心会学术思想的独到之处,与其对于精准和疗效的不懈追求有关,不断学习总结提高,习武练功,调身换劲[16],全身敏感,如行腰部筋伤治疗时,有时会用自己的髋部发力治疗,腰髋部是敏感的,在运用踩跷法时[17],足部也是非常敏感的。医者要中西兼备,知识结构广博,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严格,骨科专科检查细致全面,临床思维严谨,临床诊疗过程融诊断、治疗、反馈、调整于一体,贯穿诊疗过程的终始,治疗时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很自然的施用手法,不经思考,就自动做出合理的治疗手法与刺激量,而患者感觉不知其苦,舒服而有渗透力。旋转拉伸复位法在操作时,也要“试一次,复一次”,试一次的过程有手摸心会,感受患者的病变治疗情况,重复一次,则是经过精细调整后的精准治疗。

4 筋骨同治

筋络骨,骨连筋,伤筋可影响到骨,伤骨必伴有不同程度的伤筋,因此“筋骨并重”为骨伤科疾病首要治疗原则[18],孙教授治疗骨伤科筋伤疾病的非常重视此理念,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重要经验,认为骨正则筋柔,筋柔则骨正,因人制宜,随机应变,有时强调正骨重于理筋[19],心中要以正骨为重,即筋伤疾病大多有“筋出槽、骨错缝”,如果不用正骨手法,仅用放松手法很难达到筋柔的目的,急性期手法尤其注重正骨手法;有时则强调筋柔则骨正,即筋伤患处筋肉僵硬,如果不用点穴开筋及放松手法,则不利于正骨手法的施用,如果强行施用正骨手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新的损伤,对于慢性劳损患者尤其重要。因而,在诊断明确后,会制定手法处方,有准备手法,多为放松类手法;有治疗类手法,多为正骨手法;有善后手法,多为放松手法。孙教授强调正骨手法,与臧福科教授强调柔字诀[20]不完全相同,与孙教授在骨伤科,臧福科教授在推拿科,二者接触病种不完全相同,因而产生不同学术倾向,但二者观点相辅相成,同为宫廷理筋术的发扬做出巨大贡献。

旋转拉伸复位手法是治疗复位手法,可以有复位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的作用,亦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回纳,有利于骨盆倾斜的纠正与复位。

典型医案

1 急性腰扭伤

患者李某,女,49岁,已婚,公司职员,门诊病历号:8612281,初诊时间:2018年8月11日。主诉:腰痛活动受限1日。现病史:患者昨日搬东西时不慎闪挫,遂致腰痛活动受限,经休息不能明显减轻,今来我院求诊,刻下症见:腰痛,弯腰、转侧受限,行走困难,无下肢疼痛,纳可,二便尚调,眠差,无发热。既往体健。查体:腰部肌肉紧张,L3、L4横突两侧压痛(+),L3左侧横突压痛较重,腰椎棘突无明显叩痛,左下肢较对侧约短0.5cm,直腿抬高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腰椎正侧位(2018-8-11):腰椎退变,L3、L4增生,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舌红苔白,脉弦。中医诊断:腰痛(血瘀气滞,骨错筋挪),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辨证分析:患者闪挫,遂致腰部筋骨损伤,骨错筋挪,血瘀气滞,故见腰痛活动受限,行走困难,脉弦为痛、为气滞之象,宗舌脉症,患者辨证为血瘀气滞,骨错筋挪。手法处方:1.俯卧位:腰背部督脉、膀胱经(三条线)按拿法3遍;膀胱经点穴法3遍,重视委中穴附近敏感点,点穴开筋,注意要手摸心会,查找僵筋部位,发腰力用整劲,有渗透力,但是切记发力很柔和,患者感觉舒服而不痛。2.仰卧位:腰椎旋转拉伸复位法套路:左右旋转拉伸各1次,共2遍,手法后患者双下肢等长。3.俯卧位:叩打法善后。疗效:患者治疗后腰痛当下缓解,双下肢等长,行动如常。嘱: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风寒。

按:“点穴开筋”是孙教授的特色治疗手段,其中急性腰痛患者在委中穴附近多有敏感点,非常酸胀,点穴按压之后,患者当下感觉腰痛有减轻的感觉,腰部肌肉容易放松,为之后的正骨手法打下基础。治疗注意发力使用“整劲儿”,勿用暴力,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旋转拉伸复位法是孙教授比较喜用的急性腰扭伤治疗手法,该手法简约方便,旋转拉伸力柔和适度,适用于各种腰部扭伤治疗。临床工作繁忙,如果治疗时间不能保证,就用此手法,事半功倍,往往1~2次治愈患者。

2 老年骨质疏松腰背髋痛案

孙某,女,80岁,丧偶,退休职工,门诊病历号:7892639,初诊时间:2019年7月10日。主诉:右髋痛3周。现病史:患者3周前因劳累、受寒导致右髋部疼痛,经休息、外用膏药减轻不著,遂来门诊,刻下症见:右髋痛,腰背痛,行走不利,不能右侧卧,腰腿怕凉,纳差,时有咳嗽,眠尚安,二便尚调,无发热。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服药控制,发现慢支咳嗽病史2年余。查体:腰髋部活动度正常,腰肌紧张,胸腰椎诸椎体叩痛(—),T12、T11椎体棘突压痛(—),叩痛(—),L3横突两侧压痛(+),骶髂关节压痛(—),右梨状肌压痛(++),下肢直腿抬高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右下肢较对侧短约1cm。腰椎CT:(2019年7月3日):腰椎退变,腰椎左侧凸,腰3椎体内高密度灶,L3L4右侧小关节间隙变窄,L5S1双侧小关节间隙变窄,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内可见真空征。骨盆正位片(2019-7-3):双髋关节退变,右侧髂嵴较左侧高。胸椎正侧位片(2019年7月10日):胸椎退变,胸腰段右侧凸,T12、T11楔形变,胸椎左侧凸,胸椎曲度变大。舌暗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腰痛病,证属:风寒湿痹,血瘀气滞,骨错筋挪,肝肾不足。西医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脊柱侧弯;骨质疏松症。辨证分析:患者年已八旬,正气渐虚,肝肾不足,筋骨萎弱,劳累太过则筋骨易损,风寒湿邪侵袭,痹阻血脉,血瘀气滞,骨错筋挪,经脉不通,故见右髋痛,腰背痛,行走不利,不能右侧卧,肝肾不足,腰腿怕凉,脉弦为痛为气滞,为血瘀气滞之象,脉细为肝肾不足,舌暗为血瘀气滞之象,宗舌脉症,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血瘀气滞,骨错筋挪,肝肾不足。手法处方:①俯卧位。腰背部督脉、膀胱经(三条线)按拿法3遍;膀胱经点穴法3遍,注意要手摸心会,查找僵筋部位,放松患处,发力很柔和,患者感觉舒服而不痛。②俯卧位。第三腰椎横突手法套路:㨰法、点按揉法;梨状肌综合征手法套路:医者在患者腰部健侧,用肘部按压梨状肌体表投影处,发力方向向内向上45°;下肢推按法与按拿法。整套手法,健侧施用3遍,健侧施用2遍。③仰卧位。腰椎旋转拉伸复位法套路:左右旋转拉伸各1次,共2遍,手法后患者双下肢等长。注意手法轻柔,发腰力,用整劲,拉伸后以患者躯干不移动为度。④俯卧位。轻叩法放松善后。疗效:手法治疗后右髋痛、腰背痛明显好转,下肢等长,下地行走自如。两次治疗后,下肢已等长,右髋痛、腰背痛缓解显著,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注意事项:①勿过劳,少弯腰,勿久坐。②避风寒。③避免摔伤,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

按: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患者,在临床中多数医者只是开成药应对或理疗,一般不施用手法,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发生,孙教授治疗此类患者有丰富的经验,其认为:1.要查体仔细,结合全脊柱及骨盆的影像学诊断,判断病情的主要矛盾,然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灵活运用运用宫廷理筋术,治疗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手摸心会,手随心转。2.重视脊柱叩诊的检查,如果脊柱诸椎体棘突叩诊疼痛不著,则施用手法的几率更高些,如果脊柱诸椎体棘突叩痛明显,则少用或不用手法治疗。3.按摩类手法施用多,正骨类手法施用少,正骨手法中骨盆倾斜手法和旋转拉伸复位手法施用为主,正骨手法非常柔和,旋转拉伸手法施用时要求患者躯干不移动。

猜你喜欢

心会点穴骨伤科
初中历史『四会』法探微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拨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葵花点穴手
邢台市中医院骨伤科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消肿止痛酊结合冷敷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不灭的恐惧
因为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