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致病性毒力因子

2021-04-17孔海芳胡志东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克雷伯毒力致病性

孔海芳 胡志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检验科 300052

1986年,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在我国台湾首次被发现[1],它可导致免疫正常机体发生如肝脓肿、化脓性脑膜炎和化脓性眼内炎等感染,甚至还可引起原发性骨髓炎[2]。 与普通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不同,hvKP 感染在形成单一脓肿病灶后,可继续向其他组织器官迁徙[3]。由于hvKP 的高致病性,且检出率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hvKP 的认识,现将hvKP 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主要的致病性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hvKP 的流行病学特征

hvKP 可引起免疫力正常个体发生严重的器官及其他部位感染,并且耐药性不断增强。 目前为止,CC23 是最常见的hvKP 克隆群, 其次为CC65 (主要包括ST65 和ST375)和CC86[4-6]。 中国、越南和老挝的研究表明,CC23 与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相关,其在hvKP 中的比例超过10%[7]。 在亚洲以外的地区有关CC23 的研究非常有限, 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而CC23 通常为敏感菌株,临床分离率小于2%[8-9]。

大量研究表明,hvKP 在亚洲地区的分离率较高。 我国一项多中心研究收集了10 个城市导致血流感染、 肺部感染和腹腔内感染的230株肺炎克雷伯菌, 其中37.8%为hvKP,各城市间分离率各不相同,其中最高的是武汉(73.9%),最低的是杭州(8.3%),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是导致hvKP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10]。另有研究表明,糖尿病不会显著影响中性粒细胞对hvKP 的吞噬作用,但会影响机体产生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外周单核细胞对hvKP 的杀伤作用[11]。 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一旦发生hvKP 感染,往往会发生转移性感染,预后较差。 hvKP 主要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可导致医院获得性感染。 我国一项研究发现, 从肺炎患者中分离出来的276株肺炎克雷伯菌,131株为hvKP,hvKP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9.4%和41.0%,39株导管相关性肺炎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中17株为hvKP[12]。hvKP 除了能引起肝脓肿外,还可以引起包括眼部、肺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远处部位的转移[13]。广州曾报道1 例58岁中年男性患者, 他因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脓肿和菌血症入院,确诊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1 周后出现转移性化脓性脑膜炎,虽然分离出hvKP 和新生隐球菌,最终因脑疝死亡[14]。 因此一旦发现hvKP 感染,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其他部位的转移。

二、hvKP 的主要毒力因子特征

1.菌毛

在肺炎克雷伯菌致病过程中,菌毛发挥重要作用。 引起机体致病的首要条件是细菌的黏附与定植,菌毛利用菌毛尖端的黏附素黏附在宿主细胞黏膜上皮细胞上,进而侵入宿主的组织器官,这是细菌侵入宿主的关键步骤。 肺炎克雷伯菌具有Ⅰ型和Ⅲ型菌毛,其中绝大多数菌株表达Ⅲ型菌毛[15]。

2.荚膜多糖

hvKP 在血琼脂平板上呈高黏稠性、 与相邻菌株相互融合的形态,所以被称为高黏液肺炎克雷伯菌,此黏液性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 实验室可用拉丝实验测试菌株的高黏液表型,用取菌环挑起待测菌落,若黏液丝>5 mm,可初步鉴定此菌落为hvKP[16]。 hvKP 产生高黏液性的主要原因是含有大量荚膜多糖,可以有效地抵御宿主血清补体的杀伤作用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hvKP 在中性粒细胞中可以存活, 间接地促进细菌的转移性传播[17]。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可分成82 个血清型,其中K1 和K2 型与hvKP 的致病性相关[18]。

参与编码荚膜多糖的毒力基因主要有黏液表型调节基因A(rmpA)和黏液相关基因A(magA)。rmpA基因为荚膜合成的重要调节因子, 促进荚膜的合成和高黏液菌落的形成,hvKP 携带的rmpA基因有3 种,包括染色体携带的c-rmpA,质粒携带的p-rmpA和p-rmpA2。有研究表明,当rmpA/rmpA2基因发生突变后,hvKP 菌株的高黏液表型将会消失, 并且将会影响hvKP 对实验动物的半数致死量[19]。magA基因全长1.2 kb,仅存在于K1 型hvKP 菌株中,编码荚膜合成的Wzy聚合酶,是hvKP 菌株高黏液表型重要原因之一[20]。

3.铁摄入系统

临床致病菌的生存和感染宿主都需要铁离子,由于铁离子不能透过细胞膜主动转运到细胞内,细菌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摄取铁的系统,细菌铁摄取系统在克服宿主缺铁环境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研究发现,hvKP 区别与传统肺炎克雷伯菌的因素主要在于前者含有合成种类更多、生物活性更强的铁摄取系统[21]。 肺炎克雷伯菌铁摄取系统主要包括气杆菌素、肠杆菌素、沙门菌素和耶尔森杆菌素,其中气杆菌素是最重要的铁摄取系统,它由iucABCD操纵子编码,其转运体由iutA基因编码,是一种柠檬酸异羟肟酸铁载体,不能被脂质转运而抑制[22]。 总之,铁摄取系统使hvKP 即使在铁缺乏的条件下也有充足的铁离子,是hvKP 的重要致病机制,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靶向治疗位点。

4.脂多糖

脂多糖又称为内毒素, 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脂多糖由O 抗原、脂质A 和核心多糖组成,O 抗原通过阻止C3b 与细菌结合,从而抑制补体激活系统。在hvKP 中最常见的O 抗原是O1 型,与传统肺炎克雷伯菌相比,O1 型hvKP菌株高达90%,同时,O1 血清型对抗体的抵抗性更强[23]。核心多糖的减少可降低肺炎克雷伯菌的定植能力,有助于抵抗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脂质A 为脂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脂多糖主要的毒力成分,有助于肺炎克雷伯抵抗宿主的天然免疫,也有助于肺炎克雷伯菌抵抗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脂多糖具有抗吞噬,抗杀伤,刺激宿主产生败血性休克的免疫应答作用,可作用于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使之产生细胞因子,引起发热反应和白细胞反应[24]。

三、hvKP 的耐药现状

传统的观点认为,hvKP 和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是两个独立进化的菌群,hvKP 具有高致病性但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致病性较低。 但是,近年来不断有报道称从临床分离的hvKP 具有耐药性, 这就表明两种肺炎克雷伯菌有逐渐融合的趋势[25]。 我国于2015年首次报道了碳青霉烯类耐药hvKP(CR-hvKP),该菌株分离自血液样本,荚膜血清型为K2型, 主要的耐药机制为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以及膜孔蛋白ompK35/36 的低表达,与同期分离的其他菌株相比,此菌株表型出较高的血清抗性和小鼠的致死能力[26]。目前,我国有多个地区报道分离出CR-hvKP, 有学者在56 个多中心医院中对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进行回顾性研究,共在1052株CRKP 菌株中分离出55株CR-hvKP ,80%菌株为产KPC-2 碳青霉烯酶,且为K64-ST11 的菌株,CR-hvKP 菌株在各地区的分离率有很大差别, 分离率最高的为海南省,其次为山东省[27]。 我国台湾地区一项报道称,在1 例87岁女性患者的腹腔脓液中分离出1株泛耐药hvKP,此株hvKP 不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 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同样耐药, 该菌为产KPC-2 碳青霉烯酶, 荚膜血清型为K47,ST11的菌株[28]。 全球其他地区也不断有CR-hvKP 感染的病例报道[29]。

四、结语

综上所述,hvKP 的高致病性已经给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虽然大多数hvKP 除对氨苄西林耐药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敏感,但是CR-hvKP 已经出现。 CR-hvKP 具有高耐药、高致病性的双重特性,一旦在临床广泛传播,其将成为新一代的“超级细菌”,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CRKP 可通过获取毒力基因转变成CR-hvKP,hvKP 可获取耐药基因转变成CRhvKP,临床医生若发现有患者感染CRKP 或hvKP,一定要做好隔离,防止CRKP 和hvKP 接触而进化成CR-hvKP。临床微生物工作人员要加强对hvKP, 特别是CR-hvKP 的细菌耐药监测,积极研究其进化发生机制,有效阻断hvKP 高耐药性以及CRKP 高致病性的进化; 同时积极配合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流和沟通,一旦发现CR-hvKP 第一时间通知临床,做好隔离措施以及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克雷伯毒力致病性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CT特征对比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连翘等中草药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粘附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