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2021-04-14梁芳

考试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创新力鉴赏诗歌

梁芳

摘 要: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不仅是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还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桥梁。诗歌是语文中的精华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學中,诗歌鉴赏是老师和学生高度重视的部分,但学习诗歌鉴赏的效果不显著,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来说它的效果缺乏显著性。单纯的以字、词、句的学习理解为主,这导致学生对于诗歌美的理解不够,也不利于培养他们在诗歌方面的创造力。如果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来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还能引导学生真正去发现诗歌中的美,更深层次鉴赏诗歌。

关键词:核心素养;鉴赏;诗歌;创新力

一、 引言

古诗词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桥梁,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鉴赏和学习能够真正体会中华文化精髓。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开始大力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如果能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就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中华几千年文化的认识。文章主要围绕诗歌鉴赏对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如何通过诗歌鉴赏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两大方面展开论述。

二、 核心素养的理解

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多维度和多样性,对于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有了更深的层次,核心素养便自然而然的产生,我国教育改革之后,首次于2014年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2016年发布“核心素养”理论框架。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是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

简单来说,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属于一种包含了语文能力为主要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既包括一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在该语文素养中,重点是培养学生自身的语文基本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我国优秀文化对学生身心的熏染,进而可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上升一个高度,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而在语文素养中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诗歌鉴赏出发,进而逐步的培养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我认为高中语文中诗歌鉴赏的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 诗歌鉴赏对提升核心素养的意义

中国的诗歌是中华文化精髓的缩影,读诗、品诗能够拓宽个人视野和思维,同时让我们深入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境界,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引导作用。鉴赏诗歌是对诗歌的深入学习,感受诗歌的美,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诗歌鉴赏能够体会到诗人自身的胸襟和抱负,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对未来成长奠定积极的思想基础。个人的成长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对人生、对世界从不同维度进行认识和理解,培养胸襟,实现个人价值。通过对诗歌鉴赏的深入学习,能够培养个人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是诗意生活的体现。

四、 如何通过诗歌鉴赏提升核心素养

(一)从意境的角度理解诗歌美

过去的教学侧重于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和学习,这主要是基于应试教育的需求而进行的诗歌学习,但缺乏学生在诗歌意境方面的教学,不能够深入地理解诗人所作诗词想要表达的内心思想。从意境的角度理解诗歌首先要求学生要拓展自己的思维,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一首诗,而不是只局限在表面意识。朱光潜先生很早就出了“移情”的阅读方法,“在凝神关照时,我们心中除开所关照的对象,别无所有,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就如同庄子提出的“物我同一”的观点,两者之间能够产生一种“共情”感,学生更加能够有代入感地对诗歌进行鉴赏。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欣赏诗句时如果带入意境,不但能够感受到梅花坚强傲骨的精神,同时当我们全身心投入欣赏冬季梅花时,会自然被梅花的精神所吸引,感觉到自身也像梅花一样拥有了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甚至会体会到庄子笔下“无我同一”的境界。在品读白居易“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石延年“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首先会被松树高大的形象所吸引,当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之后,感觉自己也置身于这种像古松一样挺拔不屈的意境中,并被这种气质所感染。

(二)诗歌鉴赏不仅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境界,每首诗歌都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主观世界,也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通过诗歌的阅读,诗人和读者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并且让读者去诗人打造的这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的空间去做客,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以往扁平化学习模式转化到立体的、有空间感的学习方式上来,让自身沉浸在诗歌中。为了加强对诗歌立体维度的深入鉴赏,在学习和朗诵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加深对其理解。如学习唐代刘禹锡的《插田歌》“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如果在教学中通过最初的阅读让学生去理解作者笔下的花草、燕子、白纻裙、绿蓑衣等画面就缺乏清淡色彩和简单线条的形象勾勒。第七至第十二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口语化的表达展现给读者不同的人物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这些诗歌所展现出来的情景,如果单凭学生想象就会缺乏画面感,也不容易加深印象。如果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一些合成视频进行讲解,并且加入一些诗中所描绘的南方水乡农民插秧的景象,结合空间意境和时间意境,学生便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诗人笔下南方乡村生活的状态,达到真正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对诗歌有深入理解。

(三)通过对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培养自己去判断诗歌优劣的能力

叶嘉莹先生曾举例比较晚唐诗人写的“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和杜甫句子“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前者语句虽然看着优美华丽,但只是从表面上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象,缺乏意境,并且不能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而杜甫加入“深深”等词则表现出了作者对于蜻蜓等昆虫由衷的喜爱,表达出了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且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深入其境,达到真正鉴赏诗歌的目的,培养读者抽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核心素养的体现。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中:“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这首诗前四句用语句描绘出许道宁的《渔父图》的景象,首、颔联描绘了画中山水的万里之势,颈联描绘“苍然”的暮景,尾联赞美画的神妙,又带有自惭之意。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所包含的诗意丰富多彩,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最后两句尤其表现出了作者对画家的高度赞赏之情。在对高中学生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如此深入地理解一首诗还是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能够一直以这种教学方式去教授和引导他们学习,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对诗歌进行鉴赏,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创新力鉴赏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国家创新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
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TOP30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