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气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2021-04-13周鑫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法律对策大气污染防治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然而目前在农村发展与绿色发展中仍面临着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监管不力、民众环保意识不强及对有关企业的监督惩处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在进行乡村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需要加强有关部门对环境违法者的监督与执法力度、构建政府与民众沟通制度、鼓励企業绿色生产等,争取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对策

分类号:X51

引言

随着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呈现相关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以农村大气污染为主,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质量。由大气污染带来的系列问题也日益呈现,如农业产量日趋低下,新生儿呼吸类疾病增加等。且由于空气的流动性,若不加以防控与治理,便会造成相邻区域性的共同污染。因此,在乡村大气污染中探索防治政策经验和防治措施对维护生态安全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以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注意,避免因追求经济发展而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避免出现 “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最重要的是保护群众身心健康,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大气污染产生背景中,乡村工业污染尤为突出。本文以A县为例,A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天然的自然环境与土地资源,因此曾经主要以茶园来创收。但自从该地建立黄磷厂后几年不到的时间:茶园茶树尽数枯萎,整个县城一年四季都被浓雾笼罩着,能见度极低,空气质量日趋下降。农民庄稼也产量低下,仅剩下黄磷厂的浓烟与荒废的茶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搬离城镇,留下的大多都是一些老人以及少数留守儿童。不可否认的是,乡村企业工厂的建立为乡村经济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因此探索一条乡村企业绿色发展道路,是新时期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A县大气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违法成本低

据调查得知,近些年对A县黄磷厂公开处罚就只有2002年被罚款了五万元,其次就仅有政府及当地环保局进行的少额罚款。这点罚款对于企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犯罪成本过低,而收益又较为可观。这就是黄磷厂这些年变本加厉的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违法行为,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罚款力度以及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用法律的武器给与违法者威慑力。使之违法成本远远高于违法收益,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违法行为。其次是要提供政策补贴扶持,推动工业废气排放净化设备运用。

2.村民缺乏环保权利意识

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群众的环保意识影响着污染治理的进程。目前在我国乡村污染中,由于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政府的宣传不到位,村民甚至意识不到污染环境是违法行为,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责任。其次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村,村民对经济发展的渴望远胜于生态保护的追求。如对A县村民访谈过程中,仅个别群众会意识到工厂的排污行为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生活,其余群众均肯定该化工厂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面而选择忽略环境治理。其次缺乏与民众沟通的信息平台,致使导致民众无法表达自身想法,亦缺少对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措施的了解。当公众自身权益都无法得以保障时,大气污染防治理念也无从谈起。

3.有关部门对工厂排污监管不到位

关于乡村企业的乱排乱放行为,除企业自身的监管自觉性不高以外,还因为相关部门对其监管不力。首先政府作为地方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实际中政府往往仅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宏观指导,缺乏执行力为威慑力,对于企业的惩罚措施也走于形式。由于政府往往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者,因此政府大多趋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对于污染企业采取和平手段,以期拉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其次相关司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也不强,虽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在实际中乡村污染过程中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主体单一,对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实施效率较低。公益诉讼的顺利开展往往离不开行政机关、司法部门、民众的相互合作与参与,否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制度的实施效率。再次是环保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强,在乡村工业污染排放中,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排污标准,但到地方治理上时,环保部门并没有严格按照排污标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本文中对A县黄磷厂成立至今也仅有一次公开少额处罚。

二、乡村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措施

1.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首先可以明确乡村企业的污染损害赔偿标准,严格执行环境监管部门的“按日计罚”标准制度,使企业的污染罚款与污染程度、污染时间成正比,并严格按照标准实行停产整顿。其次严格落实相关人员的行政拘留惩处措施,对情节严重环境污染者上升至刑事惩处措施等,以高昂的代价威慑企业严格遵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其次事前预防与事后监督也很重要,制度的设定若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便形同虚设。政府及有关环保部门应做好宣传,严格把手企业检查与监督,加强事中管理,建立企业大气污染的监督与问责。

2.完善政府环境数据公开,鼓励公众参与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与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向群众共享环境数据,使得公众可以获取更多的环境信息,满足公众对环境数据的信息需求,进而更好的参与到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如政府可以创新数据管理体制,使信息公开不再形式化;打造群众易获取信息平台,扩宽信息传递途径;充分吸取群众意见,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带动公众参与。毕竟公众参与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对农作物的燃烧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等。只有使公众树立环保意识,才能真正促使农村大气环境绿色发展。此外,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和扩散性,单靠属地模式来治理具有局限性。因此政府可以联动周边区县进行跨区域联合治理,加大相互间的协同治理、资源共享,进而共同防治大气污染。

3.鼓励企业绿色生产,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近些年,中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代价。而目前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重要,绿色发展更重要。近几年我国在各领域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企业用可清洁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也发布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因此在以乡村企业污染为主的治理过程中,应鼓励企业升级转型,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履行《巴黎协定》的减排义务,推进企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对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行严格的监测。对于落后的产能设备要进行更新换代,提高产能配置、完善废气收集、优化废气处理,努力实经济效能和环保效能同步发展。此外,政府也应当加大资金资源投入、技术资源投入、人力资源的投入等方式对农村大气污染进行优化治理。

其次是推进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实行,以提高污染治理的整体效能。所谓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是指由大气污染治理的受益者向大气污染防治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制度。目前我国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的专门立法,导致大气污染生态补偿缺乏法律依据而存在运行效果不佳等局面。因此建立专门的大气污染生态补偿立法,为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提供法律依据,尤其是在乡村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生态补偿的建立对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此外可以建立多样化的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方式,提高企业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性。

4.提高农村空气污染司法执行力

加强农村空气污染司法工作首先要健全环境公益诉讼。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是检察机关,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检察机关可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使检察监督的权利。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设计在我国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污染主体的违法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群众的环保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仍存在实施效率低、执法效果不强等问题。因此一方面要探索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高效合作机制,坚持监督与协调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是建立环保部等有关部门与检察机关协调联动执法等机制以提高执法效果。在举证方面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协助,以减少当事人诉累和提高检察机关的办案效率。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0条的规定:当企业或者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排放污染物,对于相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毁损的,由县级以上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环保部门对企业相关证据进行查封、扣押等措施。

三.结语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而要实现绿水青山离不开各方的参与,本文以A县工业污染为例,分析目前在我国乡村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与原因,并提出完善建议。现下我国农村大气污染治理还是一场攻坚战,必须鼓励多方合作、公众参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更要注重创新,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共创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戚建刚,余海洋.“雾霾应急的环境法理”之反思.法学论坛,2019,34(5).

[2]常纪文.区域大气污染侵权救济的法理难题及其解决建议.法学杂志,2017,38(4).

[3]李嵩誉.环境保护责任共担的法治进路——对破解环境保护“搭便车”难题的思考.现代法学,2020,42(5).

作者简介:周鑫(1995—),女,汉族,贵州开阳人,硕士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为法律(法学)。

课题名称:《大气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以开阳黄磷厂污染为例》。

课题编号:2019Zx017课题类别: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科研项目。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猜你喜欢

法律对策大气污染防治
网剧“禁播”事件的法学思考
农村剩男现象法经济学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财税政策选择研究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及其法律对策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