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评估大豆皮纤维含量的研究

2021-04-13向娜娜赵江涛夏超笃王晓琼纪昌正

动物营养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定标大豆光谱

向娜娜 赵江涛 陈 丽 夏超笃 王晓琼 陈 林 纪昌正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浮527400)

大豆皮作为大豆加工副产品之一,主要由纤维和果胶组成,几乎不含淀粉[1]。大豆皮水分含量约10%,干物质的80%是碳水化合物,其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约占20%,且木质素含量低、适口性好、消化率高[2]。对单胃动物来说,大豆皮由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较高,能够在盲肠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为动物供能,故大豆皮是很好的纤维饲料原料,而且具有价格低、产量大的优势,可以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效益[3]。大豆皮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可以增加其唾液的分泌,促进瘤胃蠕动及乙酸的产生,提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4-5]。我国大豆皮资源丰富,其不仅可以代替粗饲料,还能替代部分玉米和小麦等谷物饲料,且价格低廉。因此,大豆皮作为动物饲料资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红外光谱(NIR)技术作为目前发展最快和最具前景的过程分析技术之一,具有无损、快速、准确、无污染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目前,在畜禽饲料营养评定方面,NIR技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评定方面,关于玉米、小麦、稻谷、高粱及豆粕等营养成分含量的NIR检测已有报道[6-9],此外在饲料成品的评定以及畜禽饲料消化率预测等方面也有研究。王勇生等[10]应用NIR技术建立了高粱中粗蛋白质(CP)、水分含量近红外模型,模型的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8.41、12.20;交互验证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4.97、7.97;外部验证RPD分别为3.32、5.36,表明该模型具有精确地评估高粱中CP和水分含量的应用效果。Nirea等[11]利用NIR技术准确地预测粪便的化学成分和营养物质含量,如有机物(OM)、CP含量及总能的表观总消化率(ATTD)。王旭峰[12]研究了饲料成品中水分、CP、粗纤维(CF)和粗脂肪(EE)含量等近红外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1、0.867、0.945和0.917,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而对于饲料原料纤维等营养指标的报道较少,尤其在大豆皮CF、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目前饲用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应用NIR技术进行图谱采集、模型建立及验证,以期为大豆皮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样品收集与处理

选择饲料用大豆皮,大豆皮样品来自于国内不同地区,共106份单个样品。将大豆皮样品用莱驰粉碎机(ZM 200型,德国)粉碎,过40目标准筛。过筛后,将样品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取样,取相对的2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直到达到分样要求。样品分为2个重复,装入自封袋中,干燥避光处存放,并对样品进行NIR扫描,扫描的同时采用湿化学分析法测定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含量。

1.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NIR仪(BRUKER,MATRIX-I)、全自动纤维浸提仪(Gerhardt, FT12)、脂肪分析仪(ANKOM,XT10)、天平(METTLER,ML204T)及马弗炉(上海一恒,SX2-4-10)、烘箱(上海一恒,DHG-9075A)等。

试剂:石油醚、丙酮、四硼酸钠、无水磷酸氢二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氢氧化钾、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广州化学试剂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天津大茂);正辛醇、乙二醇乙醚(国药)。

1.2 试验方法

1.2.1 大豆皮中水分、CF、NDF及ADF含量测定

分别采用GB/T 5009.3—2016、GB/T 6434—2006、GB/T 20806—2006及NY/T 1459—2007方法测定大豆皮中水分、CF、NDF及ADF含量。

1.2.2 大豆皮NIR采集

本实验室利用BRUKER公司MATRIX-I傅里叶变换NIR仪,采集106份大豆皮样品的光谱。光谱采集范围为4 000~11 500 cm-1,分辨率为16 cm-1,扫描次数64,样品重复装样扫描3次,取3次扫描光谱作为样本的原始光谱,大豆皮近红外扫描光谱见图1。

1.3 数据处理

1.3.1 近红外图谱数据处理

大豆皮近红外预测结果及湿化学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采集的大豆皮样品光谱,利用MATRIX-I傅里叶变换NIR仪中OPUS 8.1软件的各种光谱数据预处理技术和统计方法进行校正,根据检验结果确定最佳的定标参数设置。光谱基线校正:使用矢量归一化(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等;数学处理:使用导数处理和平滑处理2种方法。导数处理又分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处理;平滑处理又分移动窗口平滑和S-G卷积平滑。定标模型的验证:采用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将样品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定标集和验证集)2种方法,根据R2、内部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外部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P)及RPD等评价定标模型的可行性。

图1 大豆皮原始近红外扫描光谱图

1.3.2 定标模型评估指标

定标模型对各指标的评估,如果RPD≥3.0,说明定标效果良好,建立的定标模型可以用于实际检测;如果2.5≤RPD<3.0,说明利用NIR扫描对该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如果RPD<2.5,则说明该成分不适合进行NIR定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的测定

采用国标湿化学方法,检测了106份大豆皮样本中水分、CF、NDF及ADF含量,并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检测结果见表1。

2.2 大豆皮近红外建模参数及模型构建

近红外建模过程中参数的选择,包括谱区范围、预处理方法(基线校正、数学处理)及最优主因子数等,均会影响近红外模型构建的质量。本试验大豆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建模,水分含量参与建模样品71个,预测集30个,5个为剔除值,主因子数为7;CF含量采用PLS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建模,参与建模样品69个,预测集29个,8个为剔除值,主因子数为8;NDF和ADF含量均采用PLS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建模,光谱处理方式均选择一阶导数+SNV,保证建模的稳定性,参与建模样品68个,预测集28个,10个为剔除值,预测模型的建模参数见表2。

表1 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表2 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预测模型的建模参数

2.3 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近红外模型的评估

2.3.1 评估指标

本研究利用OPUS 8.1定标软件,通过内部交叉验证及外部验证2种方法,对大豆皮3种纤维指标的近红外模型进行评估。从表3可以看出,大豆皮水分及3种纤维指标模型决定系数均接近于1,且模型的RPD均大于3,均方根误差<0.6,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预测能力,用该模型预测类似样品可以得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表3 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预测模型的评估指标

2.3.2 内部交叉验证

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内部交叉验证的结果分别见图2至图5,内部交叉验证得到各化学组分交叉验证RMSECV较小,且模型的R2均大于0.9,RPD均大于3.0,说明整体样品分布均匀,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中心线附近,定标效果良好,建立的定标模型可以用于实际检测。其中大豆皮水分含量的模型较好,RPD>13.6,且RMSECV为0.07,而纤维指标中CF、NDF及ADF含量模型的RPD分别为3.62、4.82及3.37,R2分别为0.92、0.95及0.91,这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模型的精确性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图2 水分含量预处理光谱图及内部交叉验证结果

图3 CF含量预处理光谱图及内部交叉验证结果

图4 NDF含量预处理光谱图及内部交叉验证结果

图5 ADF含量预处理光谱图及内部交叉验证结果

2.3.3 外部验证

为了更直观地考察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近红外模型的预测能力、准确性及重现性,本试验同时对近红外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由验证结果图6~图9可知,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的外部验证结果RPD低于内部交叉检验,但RPD均大于3,且模型的R2均大于0.9,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准确性高、重现性较好。定标模型建立后,按梯度选择10份大豆皮样本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同化学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通过比较发现,水分含量化学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绝对偏差均小于0.2%,满足国标要求(水分含量<15%的样品绝对差值<0.2%),相对偏差均≤1.3%,3种纤维指标相对偏差均小于3%,满足国标要求。因此,本试验建立的大豆皮3种纤维含量的近红外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够用来评估大豆皮样品中纤维的含量。

图6 水分含量外部验证结果

图7 CF含量外部验证结果

图8 NDF含量外部验证结果

3 讨 论

NIR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饲料原料及饲料养分预测、营养价值评定、质量监测等方面。目前在NIR技术应用方面,不局限于快速检测水分、CP、EE、灰分等这些常规指标,同时也可检测许多功能性指标,包括淀粉、氨基酸、能值及消化率等[13-14]。常冬等[15]利用NIR技术测定玉米、豆粕、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等饲料原料中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麸皮和菜籽粕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喷浆玉米皮、DDGS、玉米次之,豆粕、棉籽粕等淀粉含量较低的原料预测效果相对较差,但模型的R2除棉籽粕外均大于0.9。何云等[16]利用NIR技术建立了苜蓿干草常规营养成分包括干物质(DM)、CP、NDF和ADF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且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RSQV)均大于0.80,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V)均大于2.50,建模效果较好,可用于实际含量的测定。李军涛[17]使用NIR技术快速测定了生长猪玉米的可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其中消化能实测值近红外校正、交叉检验及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0.89、0.87和0.86,代谢能分别为0.87、0.86和0.86,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图9 ADF含量外部验证结果

表4 10份大豆皮样品纤维相关指标化学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结果对比

关于近红外预测模型验证指标的评估方面,主要包含模型的R2、RPD及均方根误差等。Chen等[18]研究指出,当RPD≥3.0时,定标模型能精确预测相关成分含量,定标模型的预测效果较理想。同时需要兼顾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值及R2,一般R2值越接近于1,均方根误差越小,模型的稳定性及适用性越高。本试验研究的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的近红外模型,RPD>3.0,且模型的R2>0.9,RMSEE、RMSECV及RMSECP均<0.6,表明建立的模型精确性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确保建立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及准确性,同时需要保证收集样品的代表性、近红外仪器的稳定性、建模参数选择的合理性以及湿化学数据检测的准确性[19]。定标集样品应该在区域较广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近红外仪器的稳定性会引起预测结果的误差,如仪器波长的准确性、基线的飘逸、噪声等。建模参数的选择,包括波长范围、光谱预处理方法及建模方法均会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实验室人员的操作能力也会影响整个建模过程的可行性,包括样品的取样、粉碎、湿化学检测及样品的扫描等。本试验在研究过程中,严格按照近红外定标的操作流程,保证取样的代表性、规范制样和粉碎过程、控制合理的仪器环境温湿度和扫描前校准、保证湿化学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降低试验误差的产生。

4 结 论

① 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均采用一阶导数+SNV光谱预处理方法。SNV是散射校正技术之一,光谱经过SNV处理后,减少了非线性弯曲作用而产生的偏差;一阶导数处理,提高光谱的精细度,减小基线的不稳定,消除基线漂移,减小颗粒度变化对光谱的影响,提高近红外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猜你喜欢

定标大豆光谱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基于三维Saab变换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法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我国为世界大豆精准选种“定标”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基于恒星的电离层成像仪在轨几何定标
基于角反射器的机载毫米波云雷达外定标实验
4m直径均匀扩展定标光源
星载近红外高光谱CO2遥感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