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堂构建

2021-04-12洪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洪妍

内容摘要: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重在增加关注作者“怎么写”的阅读思维。本文从“把握文本体式,开发写作知识”“立足语言形式,落实语用思想”“重视引导点拨,调动多重感官”三个层面对甘密老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阅读教学课例进行分析,谈谈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堂构建。

关键词:指向写作 阅读教学 《记金华的双龙洞》

20世纪至今,我国语文教育中一直是以阅读本位观为主。“阅读本位”强调语文教学中,以培养阅读能力为核心。潘新和认为这一观念体现的是传统的阅读观,并提出了写作本位教学观。写作本位观强调的是以培养写作能力为核心,同时带动听、说、读等其他各项能力的发展。管建刚也是支持“写作本位”教学观的一员,但他称其为“指向写作”。在2010年他便首次以《神奇的克隆》一文为例进行了“指向写作”的课堂实践。2012年发表的《交给学生更有价值的10%》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指向写作是阅读教学的新阐释。而后在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指向写作”的理念体系,对传统的关注文本内容“写什么”的语文阅读教学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写作本位”,旨在学生原有阅读思维的基础上,增加一种新的阅读思维——关注作者的“怎么写”;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文本形式”,重在写作意识的培育,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的渗透,如篇的意识、篇的路径、段的意识、段的方式、线索意识、读者意识、剪裁意识、剪裁路径等;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引导点拨”,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而是学生经历一番思考、推理、碰撞和冲突,最终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在管建刚提出“指向写作”理念但还未完善体系的早期,甘密老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便也体现了“写作本位”和“指向写作”的观念,算得上早期的“指向写作”的课堂实践,这一节课获得了2012年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我们可以从这节课中借鉴如何进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堂构建。

一.把握文本体式,开发写作知识

王荣生教授提出语文教材选文具有五种功能,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和引子。语文教师将选文确定为哪种功能,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能力,指引着阅读教学的路径。倪文锦曾提出: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等同,意味着语文教师不能够仅仅“教教材”“教选文”,而应该将选文主要作为语文知识的例证(例文),而成为教语文课堂内容的手段、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媒介或途徑。”《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游记散文,若教师从“阅读本位”的观念出发,带领学生赏析双龙洞的特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未免有些单薄。四年级学生刚刚处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对游记的写法并不了解。而《记金华的双龙洞》出自大家叶圣陶,于学生而言是一篇值得学习的游记范文。甘密老师明显也看到了该选文作为写作教学材料的价值,因此她把课文的功能定位为例文,把选文当做学习“客体知识”的例子和学习写作的例子。

管建刚认为,真正的写作知识是藏于每一篇课文中的写作奥秘,具体涉及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意识等等。甘密老师把握住了一篇游记散文中的写作奥秘,开发了适合四年级学生学情的写作知识—如何写游记。这一知识点又具体分成两个知识点传授。知识点一是写游记应交代行程,即游览过程,也是游记的段落结构。她为了让学生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制作了一张游程图让学生合作完成。这一环节设计之妙有两处:首先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使游览顺序更直观,为学生理清游览过程搭设了支架,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妙处之二在于学生完成游程图以后,甘密老师还让学生与同桌对照着课文内容把流程图互相说一说,这一安排既是对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文章游程的检验,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知识点二是游记中如何写出景点的特点。受课时限制,在这节课上甘密老师重点选择了孔隙这一段的描写作为教学内容,分别从字面含义、小船的小衬托孔隙的小以及作者的感觉三个维度逐层深入赏析孔隙窄小的特点,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景点描写指明了路径。这便是这一篇课文中蕴含的重要的“写作奥秘”。

二.立足语言形式,落实语用思想

阅读教学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无论“品意境”、“品情感”等,都要回归到语言文字进行品析。这也是为什么管建刚强调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关注文本的“写作奥秘”。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容易让人误解为不顾理解,只顾写作。恰恰相反,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突出强调语言文字的“语用”功能,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在不同阶段掌握相对应的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落实“语用”思想,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亦可做到语言积累与理解融会贯通。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甘密老师以“蜿蜒”一词将学生引入下一环节。她让学生说说“蜿蜒”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选择“蜿蜒”这个词呢?这里其实有教师想让学生温故知新的一个设计:“温故”体现在“蜿蜒”一词曾经在学生学习过的《长城》一课中学过,所以学生们都能很快说出“蜿蜒”的含义;“知新”体现在“蜿蜒”一词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也出现了,其出现之处与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密切,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其次为了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甘密老师带着学生品词析句。先通过字面理解“孔”的含义和“隙”的含义得出孔隙指的就是窟窿眼狭小的缝,可以看出孔隙的特点是窄小;通过赏析作者在“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一句中出现了四个“小”以强调船的小;以及与厦门能坐几百人的轮渡船相比,“并排仰卧,刚合适”看出小船的小,从小船的小进一步衬托了孔隙的小;找出描写作者的感觉的句子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进行品析和朗读,读出作者经过孔隙时小心好奇的感觉,从作者的感觉体会孔隙的窄小。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并非摒弃内容理解,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懂得写了什么,还能在原有的“写了什么”的阅读思维上,增加了一种“怎么写”的阅读思维。而从课堂效果上看,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中描写的孔隙的窄小,在课堂练习写作环节,也能较好地迁移从文中学习到的写作思维。

三.重视引导点拨,调动多重感官

管建刚认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能老师一味地在讲,学生要经历思考、推理、碰撞和冲突。常用手法有试错、对比、类比、矛盾、还原和辨认。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表达小船的“小”时使用四个“小”的用意,甘密老师将句子进行了改动,让学生进行对比。为什么作者不是说“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而是说“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呢?经过比较,学生立马就反应过来,作者使用了四个“小”的用意在于强调小船的“小”。学生经过点拨之后自己有所发现,这种成就感与喜悦比教師直接讲授更加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与投入,活跃的课堂能够避免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走向机械与枯燥。

在《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让学生对孔隙的窄小有所感受,有所体会的教学目标。甘密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认知,全方位地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首先是调动眼睛这一感官,将文中的描述还原为更加直观的游程图图像,学生完成了游程图便可明确孔隙是连接内洞和外洞之处;其次调动嘴巴这一感官,出声朗读。学生会根据自己对句子所传达感情的理解,在朗读时对语言进行语气或者语速的处理,因此从学生的朗读中,能够感知他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如甘密老师点评一个学生所言:“通过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你过孔隙的好奇和小心”;而在之后的环节中,甘密老师加上了音乐,调动了耳朵这一感官,伴随着悠长舒缓的音乐,学生们和老师合作完成了文中描写作者感觉的语句的朗读。当老师询问“终于过了孔隙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学生长舒一口气,说出“很让人激动,没受伤”“不用再胆颤心惊”的回答,可见学生经过老师三个环节的引导,多重感官的调动之后,真正做到了身临作者之境。也让学生意识到,让读者能够从景点的文字描写中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游记写作所要追求的目标。

综上可以发现,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堂构建中,教师要依据文本开发合适的写作知识,注重对学生的点拨引导,关注文本形式,培养学生关注作者“怎么写”的阅读思维。如此坚持训练,将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构建“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一)——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答疑[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05):12-16.

[2]管建刚.寻找阅读的专业属性[J].人民教育,2014(09):33-35.

[3]管建刚.教给学生更有价值的“10%”[J].人民教育,2012(21):40-42.

[4]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5]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6]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06.

[7]李佳琳.管建刚“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8]刘志茹.潘新和写作本位语文观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