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2021-04-12汤超珍

旅游纵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汤超珍

摘 要:有着1 400多年历史的博白县,是世界上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如今,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博白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直面博白县文化旅游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挖掘客家元素,打造客家文化品牌,以期为博白客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客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博白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浅探》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KY1480)。

引言

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风尚,文化旅游产业非常特殊,因其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关联性高、辐射性强,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包括历史事迹、名人古迹、建筑、饮食、民俗艺术、宗教文化等内容,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体验性。文化旅游,文化是灵魂,旅游只是形式,所以要求开发者以文化内涵为基础,注重消费者的深度参与和旅游体验。客家文化作为古汉代文化的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一、博白縣客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

广西博白县,旧称“白州”,是绿珠女、世界语言学家王力的故乡,博白地处桂东南,北接陆川,南接北部湾,属亚热带气候,自然风光优美,有200多万人口,其中80%属客家人,是世界第一大客家聚集县。博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如今在政府的倡导和全县人民的努力下,正全力打造博白特色文化品牌,博白客家书香小镇、博白世界客家文化园、客家文化步行街、客家文化广场、客家文化博物馆、王力书院、博白客家文化生态产业园等一大批以客家文化命名的场馆、园区纷纷涌现,可见文化旅游发展迅猛,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城镇化建设,但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交通短板突出,经济效应不明显

博白县地处桂东南,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部湾的桥头堡,西江-珠江经济带途径之地,但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却相对落后。公路方面,全县的二级公路及乡村公路的路面基本为水泥路面,灰尘大,坑洼多,且面临较大的交通压力,其中通往玉林的主干道省道321客流量较大,路况较差,经常出现交通拥堵。另外,通往博白的高速路网较少。铁路方面,途径博白县城的只有短途普速列车,且目前只在南宁至博白之间往返。机场方面,该县距离2020年开通的玉林福绵机场30千米。综上所述,目前通往该县旅游景区的交通路网不太发达,基本靠自驾出行,大大制约了景区到访率。另外,由于大部分文化旅游项目都是在建工程,博白文化旅游的经济效应发挥还不够明显。

(二)资源缺乏整合,挖掘不深

博白县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但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目前博白县的旅游景点越来越多,“散、小、平”是突出的特征,很多是传统的观光旅游,文化内涵缺乏,规模小档次低。部分旅游开发者对客家文化不熟悉,客家元素挖掘不深,导致博白的客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面较窄,层次不高,客家文化旅游产业链短小,形式单一,缺乏体验性、互动性。

(三)宣传渠道较窄,品牌效应不足

在旅游行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远去,要想把旅游目的地打造为地方靓丽的名片,就离不开有力的宣传。据了解,目前宣传博白客家文化的权威媒介单一,缺乏统一宣传口号,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渠道了解到博白客家文化的游客相对较少,部分自媒体账号的访问量较低,部分文化旅游产品缺乏精心设计,难以发挥营销的巨大威力。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文化旅游品牌特色不够明显,竞争力不强。

二、客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客家文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博白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敬祖睦宗、爱国爱乡;刻苦勤俭,开拓进取”的博白客家精神镌刻在每个人的骨髓里,乡村振兴如何留住乡愁?如何实现文化传承和家乡建设的双赢目标?这些问题不可回避。笔者认为,要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要牢牢抓住客家文化这条主线,更要在整体规划上下功夫,在“创意”上做文章,真正把博白的历史、人文、生态等资源变成可体验的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竞争新优势,让“文化+旅游”实现“1+1>2”的效应。

(一)政府整体规划,发挥多方协同效应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在第十四条提到“编制村庄规划要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第十五条提到:“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这些都为乡村振兴加足了马力,也为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此博白县政府更抢抓机遇,把文化旅游开发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抓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资金和人才回流。博白县于2020年5月底实现了全县脱贫摘帽,该县应在5年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公共文化建设工作,全方位加大投入,大力推进特色文化示范工程建设,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实现多方联动,为推动博白客家大县的建设而共同努力。

(二)深挖客家文化元素,寻找文化旅游融合契合点

博白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集县,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客家歌舞、客家名人、客家饮食、客家建筑、客家民俗是客家文化最集中的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许多客家人外迁落户他乡,客家老宅逐渐被高楼取代,传统技艺的传承者越来越少,不少客家年轻人“身在客家不知客”,要找到客家文化和旅游产业新的契合点,就要在创意上下足功夫,深挖客家元素,在体验上做文章。

1.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下功夫

一是在客家传统建筑上下功夫。可以在传统建筑中充分挖掘客家文化元素,充分汲取修复马门滩伏波祠、古代客家美女绿珠女祠庙、王力故居、朱锡昂故居、大坪坡水楼、樟木朗城的经验,在各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同时,突出客家文化元素的挖掘,如那卜镇见龙窝民俗文化、大垌镇客家围屋等。

二是要敢于创新设计新建筑。在新的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应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充分融入客家元素,体现客家特色。目前博白县围绕“一城三带五园”建设思路,重点以名山、名水、名人为载体,充分挖掘客家元素。尤其是在博白世界客家文化园、博白客家文化生态产业园等这些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向福建龙岩、长汀,广东梅州学习,尤其是参观学习近期刚开门迎客的梅州“客都人家”的建设经验,学习他们以文化体验、地方美食、康养度假为主线的设计理念[2]。目前在建的博白客家文化生态产业园、博白世界客家文化园、博白客家书香小镇等大型项目,更应抢抓特色小镇建设机遇,挖掘客家文化元素,在规划建设、线路设计、项目体验等方面凸显博白的客家特色。

2.要在文化体验下功夫

文化旅游尤其突出游客的体验性,博白在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侧重开发互动性、体验性较强的旅游项目,寻找“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契合点,打出传承文化组合拳[3]。博白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杂技之乡”的美誉,在旅游项目中增加客家山歌、客家饮食、客家杂技、客家編织等方面的体验,更能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游客亲自动手参与博白桂圆肉、簸箕炊、白切鸡、饭心籺、落水包、脆皮扣肉等特产美食的制作过程,体验过客家山歌的对歌等活动,往往更让游客印象深刻,因此在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游客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发体验性较强的项目,更能彰显客家文化的魅力,突显文化旅游的灵魂。

(三)打造客家文化精品,做强文旅融合特色产业

营造旅游精品是文化旅游策划项目的重要原则,也是旅游项目的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在客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中,出现了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福建永定、福建龙岩、江西赣州、广东梅州、广西贺州等地,在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山歌方面,赣南、闽西、粤东、粤北的客家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要打造客家文化精品,就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博白有着丰富且独特的人文资源,是世界语言学家王力的故乡,是长江以南地区目前唯一的“中国杂技之乡”,博白“桂南采茶戏”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故可在名人、名艺上打造精品。

1.打好王力文化品牌

2020年是王力先生120周年诞辰,作为近百年来世界伟大的语言学家,王力在语言学、散文等方面的研究颇丰,对传承客家文化有重要作用,亦可打造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精品。目前,博白县重点打造了“七个一”工程,即王力故居、王力中学、王力书院、《一代宗师语言学家王力》一书、桂南采茶戏《书箱缘》(影视正在筹拍中)、王力学术研究基地以及王力基金会,通过一系列纪念活动和文艺演出,研究和传承了王力精神,提升了博白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关于王力精神的表述意见征集正在整理汇总,下一步还将继续打造王力文化品牌,加强博白客家大县与各地的交流,不断弘扬王力精神,传播博白故事。另外博白县将传承王力精神与深耕乡贤文化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参与乡村振兴发展,助推资金、企业、人才回乡,加快“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实现博白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2.打好戏剧与杂技牌

桂南采茶剧和博白杂技是当地传统特色文化,是博白客家文化两张靓丽的名片,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这两门文化艺术传承的投入,在人才培养、艺术展演、技艺传承方面不断创新,开展深度的跨区域合作,加强海内外艺术交流,不断提升其影响力,为宣传博白客家大县插上飞翔的翅膀,目前博白县已把杂技艺术纳入县特色文化产业范畴,在壮大博白杂技产业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博白特色文化品牌。

(四)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文化旅游长远发展

文化旅游业虽是新兴产业,但因其关联性大、辐射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撬动的经济效应不可估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国内经济的回升,文化旅游产业逐渐升温,博白县可从市场营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3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质量意识、服务水平,进而增强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

1.面向市场,加大营销力度

巧妙营销、强力营销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推进“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中要有文化营销意识,应积极发挥融媒体合力,加强县级融媒体与自媒体融合,推出层次高、质量优的旅游宣传专栏、客家宣传片等,采用性价比较高的微营销模式[5]。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区吸引力

鉴于博白文化旅游的交通短板较为突出,该县应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县级和村级路网建设,提供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和智能化停车系统,不断优化功能进行分区,应用科学合理规划旅游路线等方法,提升景区的舒适度,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3.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升游客的获得感

可联合美团网、携程网等互联网平台,使票务服务方面更便捷,同时开展景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开展导游服务大赛等,提供更科学、便捷、高效的游客体验,提升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文化旅游的美好体验。

三、结语

客家文化是古汉代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引擎,博白县人民对客家大县的发展充满期待,相信在客家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融合下,千年古白州定能在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焕发出时代风采,博白县的文化旅游事业一定会更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2021-03-02].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_5588098. htm.

[2] 吴新,吴涵.梅州客家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77-81.

[3] 岳泰国.关于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的几点思考[J].文化学刊,2019(7):49-50.

[4] 罗宗光.传承王力精神 发展客家大县[J].文史春秋,2020(7):36-39.

[5] 兰跃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55-57.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