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

2021-04-11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弹力袜股骨防范措施

王 燕

(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200 )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在医院接受治疗,老年股骨骨折护理对护士要求很高,由于治疗时间长,而且患者有身体创伤很容易发生感染等护理风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范护理风险,避免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护士要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从而切实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加强对护理环节的总体把控[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老年股骨骨折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8年9月-2019年9月,选择我院骨科70例患者分析。男36例,女34例,年龄67-86岁,平均(77.1±5.3)岁。患者排除严重精神及器质性病变。

2 方法:值班护士和患者及家属谈话,询问治疗和护理情况,总结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护理满意度[2]。

3 统计学方法: SPSS19.0数据分析,计量资料t 检验,计数资料卡方(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4 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4.1 压疮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局部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受压也会导致海绵体位垫出现凹陷或者压痕,并反映到局部皮肤上,从而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效果不佳导致急性压疮的出现。为避免体位导致皮肤破损,需要在关节、臀部等部位放置海绵垫,同时在海绵垫上放置无菌棉垫。固定患者肢体时也要在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垫上无菌棉垫,防止因为患者躁动导致皮肤磨损,引发感染。注意控制消毒时使用的消毒液量,避免因为使用量过多导致海绵垫浸湿,增加了皮肤感染的危险。护士要注意动作的轻巧和敏捷性,一定要提高护理动作的技术含量[2]。在护理过程中,对于患者的身体部位要加强保护,避免出现过度牵拉和伸展扭转等,防止发生意外事件。要做好保暖措施,手术前做好室温调节,做好身体部位的保暖,防止过度散发热量。体位摆放的护理要注意保持功能位,确保患者的呼吸血液循环、肢体功能等不受到影响。除此之外,体位的摆放要便于护士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固定工作,防止因为患者躁动引起导管移位、脱落等。

4.2 深静脉血栓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①手术制动:患者术后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肢体长期处于制动状态,因此血流缓慢,一些严重多发伤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肢体活动几乎为零,血流滞缓导致血栓。②药物作用:骨创伤术后要使用甘露醇、抗生素等药物,对于患者的血管刺激性很大,因此血管壁会受到损伤,长期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损伤后引起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血栓形成[3]。③静脉血流流速缓慢:由于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会导致静脉血流缓慢,再加上伤口感染以及其他可以增加静脉容量的因素都会导致静脉血流进一步滞缓,血栓就会在静脉瓣膜内形成。除此之外,解剖因素也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左髂总静脉处于右髂总动脉和骶骨之间,所以该节段的静脉经常是前后壁接触,影响了静脉的血流流速导致腔内粘连,从而引起静脉血栓形成。(2)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可以采用以下防范措施。①医用弹力袜进行护理,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医用弹力袜。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患者早晨起床后要穿上弹力袜,夜晚睡觉前将弹力袜脱下。穿戴弹力袜初期护士指导患者脱穿,后期可以由患者自行穿戴弹力袜。在使用弹力袜的过程中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的注意事项和适应证等。②按摩护理,肢体按摩有利于加快肢体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滞缓问题,从而预防血栓形成。舒展肌筋:患者取俯卧位,通过滚法、揉法、按法和捏法等手法进行推拿[4],舒展肌筋。③穿刺及用药护理,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尽量避开下肢静脉穿刺,预防发生静脉炎,术后加强巡视,掌握患者的下肢远端的色泽、循环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对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进行定时测量,注意倾听患者主诉。用药时尽量避免减少药物使用量,必要时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做好血糖检测,加强血糖控制。④并发症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以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患者具有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要高度怀疑是否发生肺栓塞[5]。

4.3 感染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禁止滥用抗生素,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避免发生细菌感染等。当气温较低时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避免低温环境下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给病毒趁虚而入的机会。做好病房环境的管理,保持地面的整洁和干燥,防止地面有积水导致患者滑倒,及时清理病区的卫生。加固好床位的护栏,避免患者从床上坠落[6]。另外要注意病房内尽量避免摆放尖锐器物,否则将会对患者造成意外创伤。加强切口监测,侧重于重点人群。术后护理人员要对切口进行监测,包括伤口的分泌物颜色以及味道等,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创伤及长时间住院患者重点关注。禁止滥用抗生素,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避免发生细菌感染等。

4.4 疼痛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术后切口导致机械性伤口疼痛,当麻醉药效消失后,会感觉到一定程度的疼痛感,护士可以遵医嘱进行止痛,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效的止痛护理能够减少因为疼痛感带来的不安情绪。护士应该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讲解护理和预后情况,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7],通过向患者讲解护理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提高护理和护理的依从性。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和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交流时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真诚简单。护士要掌握疼痛评估量表的操作方法,定期为患者进行疼痛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止痛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制定科学的止痛方案,嘱咐患者按时口服止痛药,若疼痛仍未缓解,需再次评估。护士要采取多模式镇痛以及心理缓解等方式进行疼痛护理。

5 结果

5.1 实施不安全因素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对比:开展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后,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5.2 实施不安全因素对策前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实施前骨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0.0%,实施后为2.4%,比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

讨 论

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存在普遍的骨质疏松症状,很容易发生股骨骨折。老年股骨骨折护理的难度大,意外情况多,具有较高的护理不安全因素。特别是一些重症患者的严重症状,因此护理依从性较差。另外,由于患者免疫力较低等,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等不安全因素更高。本次研究查阅了与骨科不安全因素护理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日常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护理经验,从而指导患者术后护理干预[8]。不安全因素护理重视预防,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感染、静脉血栓、压疮、疼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防范措施能够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作为骨科护士一定要认识到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做好护理风险预防方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护患关系高度紧张的当下,护士一定要做好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在风险管理的同时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做好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另外,要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只有切实掌握患者的具体资料才能够实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且提高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骨科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只要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就能够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弹力袜股骨防范措施
如何选择合适的静脉曲张弹力袜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医用弹力袜 你会穿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静脉曲张患者怎样选择弹力袜?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静脉曲张吃药能治吗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