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针对性护理结合呼唤式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应用的机理

2021-04-11杨舒迪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呼唤颅脑重度

杨舒迪

( 辽阳市中心医院救护队 , 辽宁 辽阳 111000 )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由车祸、高处坠落、打击等高能力外力造成,易造成病人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损伤,尤其是重度颅脑损伤伴昏迷病人,给其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如何通过治疗和康复护理尽可能恢复其神经和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目标。有研究显示,通过呼唤能够觉醒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意识,以帮助病情正向转归[1],但仅依靠呼唤护理取得的效果有限,本研究探讨了在呼唤护理基础上结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昏迷程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本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9-68岁,平均(32.67±9.53)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20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6例。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29-70岁,平均(33.12±10.25)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23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4例。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有明确外伤并经颅脑CT确诊;(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3)病人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既往有认知功能障碍、意识不清、精神疾病等病史者。

2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对症急救,包括手术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感染等,以最大程度保存患者生命。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呼唤式护理,包括:(1)医护人员和家属通过鼓励性语言对患者进行语言刺激性呼唤;(2)鼓励病人家属或朋友讲述以往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进行亲情呼唤;(3)每天定时给病人佩戴耳机播放其喜欢的音乐,每次30分钟,每天2-3次;(4)每天定时给病人予以光照和皮肤刺激,每次3-5分钟,每天4-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针对性护理,具体包括:(1)入院48小时内加强体位护理,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或者变化体位1次,注意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垫、床单和被褥干燥清洁,给予患者抗痉挛护理;(2)入院48小时-2周时予以患者被动运动,包括对患侧肢体关节进行外旋、内展、屈伸等,按摩肌肉,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予以呼唤护理,若患者具备一定意识,则指导其进行早期主动运动,包括举、握、拉、蹬、抬和坐立,均视病人实际情况而定;(3)指导病人学习在家属和护士协助下进行吃饭、洗脸、如厕等日常训练。

3 观察指标:(1)记录2组患者采用GCS评分评价患者干预前和伤后3个月昏迷程度,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3个部分,总分3-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意识越清楚。(2)于患者伤后3个月分别采用Barthe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价2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Barthel评分和FMA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越好,NIHSS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好。(3)统计病人在护理干预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血管痉挛、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4)在病人出院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包括康复护理水平、护士沟通能力、交流体检、服务态度等,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计算护理满意度。

5 结果

5.1 2组病人GCS评分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个月时2组病人GCS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病人伤后3个月时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病人干预前和伤后3个月时GCS评分比较分)

5.2 2组病人Barthel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观察组病人伤后3个月时的Barthel评分和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病人伤后3个月Barthel评分、NIHSS评分、FMA比较分)

5.3 2组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5.4 2组病人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病人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病人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 论

重度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极凶险的创伤疾病,病人因长时间意识障碍引起昏迷,进而发生一系列不良事件和预后,造成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如何有效缩短病人昏迷时间并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正常生活能力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护理模式更多强调基本用药护理、手术护理和生活护理,护理流程形式化,未能发挥疗效叠加作用。研究显示,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元细胞虽然受到一定程度损伤,但未完全凋亡,若能尽早给予外界刺激干预能够促使其再塑结构和功能,重新构建和激活新的神经传导通路,使神经元突出形成新的联系,促进神经功能发生良性转归[2]。呼唤护理即通过各种声音、触摸、光感等外界刺激实现改善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目的,屈爱侠等[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呼唤护理能够使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伤后1个月的醒转率由常规护理的65.95%提高至90.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运动功能降低,这又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恶化,也会造成压疮、感染、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因此仅通过呼唤护理并不能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本研究在呼唤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病人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伤后3个月时的GCS评分、Barthel评分和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早期针对性护理是针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来实施的,通过早期体位护理、被动运动,一方面强化了呼唤护理中的触摸刺激,另一方面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肌力,加快了神经元重塑。患者苏醒后尽早予以早期主动运动指导也极大缓解了其关节僵硬、肌力下降等问题,同时也尽可能避免了病人发生血管痉挛、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和压疮的风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病人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刘思苑等[4]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Barthel评分,降低NIHSS评分,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早期针对性护理结合呼唤式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呼唤颅脑重度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无声呼唤
暂时性(牙合)垫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呼唤古风
荒野的呼唤
宫斗剧重度中毒
穿越时空的呼唤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