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4-09

广州化工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化学教学内容

徐 英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环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涉及化学、生物学及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依靠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发展起来的学科[1-3]。《环境化学》作为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主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自身化学化工专业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机理方面的分析探索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在环境化学知识方面的认知,加强其对环境化学相关分析检测等方面的实验技能[4-6]。

因此,对《环境化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分析,探索和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整合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成为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7-9].笔者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形式等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为应提高化学专业的《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1 教学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以掌握化学化工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作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应用拓展型专业人才。开设《环境化学》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身化学化工专业理论知识,认识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多介质中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与效应,探究环境问题的微观化学原理,应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解决环境问题,追踪环境化学领域的前沿进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环境化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识别与表达涉及化学污染物的复杂环境问题;提高诊断、解析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与过程和初步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专业水平;启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的思路;为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环境监测、环境分析、环境评价、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等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教学内容

以戴树桂主编的《环境化学》作为教材,以王凯雄主编的《环境化学》、刘兆荣主编的《环境化学教程》、王晓蓉主编的《环境化学》, 江桂斌主编的《环境化学前沿》Manahan, Stanley E. 主编的Environmental Chemistry,唐孝炎主编的《大气环境化学》,《Stumm W主编的水化学-天然水体化学平衡导论》等教材作为参考书目。主要教学章节为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课程主要内容是大气、水、岩石、生物等各圈层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迁移过程中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和基本原理,介绍和讨论了近年环境科学领域新发展且应用性较强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即“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绿色化学”内容。

3 教学形式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也需要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期望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案例式”教学:联系环境问题,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为案例,是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鲜明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穿插案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例如,以国内外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如“水俣病”、“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海洋赤潮”、“沙尘暴”等为例,引导学生应用课程内容知识分析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利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导致污染事件发生的条件,并进一步探索该类环境问题如何从源头上进行防止,环境问题发生时如何进行污染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关污染阻断措施,以及环境问题发生后如何去解决,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和再次发生。通过“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关注环境,采用环境化学相关课程知识去分析所遇到的环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应用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2)研究性教学

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通过组织小型课程讨论会的方法开展研究性的教学改革探索。利用环境化学这门课程联系实际比较紧密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课程内容知识,而且更应与利用国内外前沿知识,联系目前重大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程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从而深刻认识环境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课程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环境化学分支方向的研究进展,选择一个专题,由学生组织材料,主要介绍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方案,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生作为“评议团”,对其方案提出质疑、建议和意见,最终评出最佳方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行动。

(3)多媒体教学和电子课件

采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通过多媒体很强的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一环。应用性强是环境化学课程的特点之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将课程知识体系中一些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的化学现象原理,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或生动的动画和视频,在丰富教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立体化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快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 教学效果

通过《环境化学》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的改革,形成多层次的教学体系,突出学科前沿,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研讨、研究性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模式,通过多样化和立体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基础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环境化学专业知识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和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通过对应用化学专业的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丰富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为今后环境化学以及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5 结 语

《环境化学》课程是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选修课之一,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应用化学的专业特点,结合环境化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多模式教学形式的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了与学生的配合,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克服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缺乏活力的缺点。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重要和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积极探索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化学教学内容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奇妙的化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