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民小组长的大果园

2021-04-08何顺学

壹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华坪鱼塘泵站

◆何顺学

村民小组小组长罗帮云的职务按现行的干部级别制度来看,已经算不上是一个干部了,即便要算,也应该是最小最小的那一级。如果把村民小组长放进当今干部的这条长河里,他也许只能算得上一滴小小的水珠。

然而就是这滴小小的水珠,截至2020年底,让家乡123 户乡亲,4600 多亩干旱的杧果地用上了水,所有杧果地块都接通了喷灌的喷头,杧果产值由通水以前的每亩几百元,上升到通水后的近万元,这样的村民小组长在广大农村多如繁星的村民小组长中又是最独特的那一个。龙头村十九组的村民沿着宏地河两岸逐水而居,世世代代靠着宏地河水浇灌着有限的一点水田解决吃饭问题,宏地河东岸有一大片水田就是曾经创下高产记录的田块,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稻谷湾。

华坪县是丽江市一区四县中幅员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一个县,然而小也有小的优势,华坪县有着其它区县所没有的气候优势,区位优势。华坪县地处川滇交界处,从华坪的荣将镇驱车到四川攀枝花市区,走蓉丽高速只需30 分钟左右的车程,蓉丽高速公路华坪段开通以后,将华坪这个小县与攀枝花融为一体,从此华坪的经济搭上了全国高速公路网这条快车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华坪的河谷区冬无严寒,夏天高温多雨,全年无霜期达300 天以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华坪的荣将镇,石龙坝镇,中心镇,兴泉镇这些乡镇,很多农民将冬季闲置的田块利用起来,尝试着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冬早蔬菜,在温暖的冬季,那些敢想敢干的先行者们将之前闲置的田里种出了番茄,西瓜,玉米,小南瓜,豆角这些夏季作物。

反季节蔬菜的成功种植,让大家尝到了在粮田里种植经济作物的甜头,一季冬早蔬菜种下来,掐指一算,收入居然是种小麦的四五倍甚至是更多,坝区的冬早蔬菜种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山区半山区的农民由于田块不集中,交通不方便,与坝区相比,部分地方还有霜冻,无法种植冬早蔬菜。不能种冬早蔬菜,就只能种一点冬小麦,蚕豆,豌豆这些常规作物,忙忙碌碌一年干到头,结果是除了自己的口粮和牲口的饲料外,口袋里还是没有一点闲钱。

上世纪最后那几年是罗帮云人生中最困惑和迷茫的几年,当时高中毕业的他经历了代课,后来被正规学校出来的师范生取代;到村委会做文书,又因自己的见解和规划得不到村主要领导的理解,愤而辞职;回到家里,又得不到妻子的理解,最后妻子与他离了婚。

生活已经跌到了谷底,再差也不会比眼前更差了,那么以后的奋斗和努力就是在谷底向上攀登,罗帮云已经没有退路了。

罗帮云的父亲早些年将家安在宏地河与茶腊箐河的交汇处,这里也是308 省道与村里联接的支路经过的一个路口。茶腊箐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只有雨季才有水经过,平时漫长的旱季这条河就是一条干涸的河道,罗帮云自小生长在这里,对这两条河每年河水的涨落情况,他早已了然于胸,经过多年来的观察,他决定在茶腊箐河道东岸建两个鱼塘,他选择建鱼塘的地方是一片乱石滩,河水流经这里时转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河湾,这个河湾一边临河,一边临山,临河的一边需要打起一道挡墙,这样就把河湾围在了山脚下,让原本弯曲的河道变得笔直,河湾所在的地方形成了两个一亩多水面,水深一米五左右的鱼塘。他请了村里几个和自己一起从小玩到大的伙伴,找来空压机,将河道内的大石头打开,再把这些石头支砌起来,经过一个冬天四个月的艰辛劳动,两个容水一千来方的鱼塘终于建好,旱季利用宏地河的水,雨季利用茶腊箐河的水当年就将鱼养了起来。

华坪的三月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罗帮云在这两个鱼塘里养下了几千尾草鱼苗,他在鱼塘上还建起了小房子,白天他要割草喂鱼,晚上就住在小房子里守鱼,一住就从春天住到了冬天。春节到了,华坪农村把过年看得很重要,过年家家户户都是要吃鱼的,讨“年年有余(鱼)”这个彩头。

三月份放进鱼塘里的鱼苗,到过年时只有半斤左右,正是生长的时候,不能养成商品鱼,但是他从邻居家卖鱼的情景看到了自己鱼塘的前景。这一年,过年时的鱼卖到了每斤四块五到五块钱,那么自己这两个鱼塘里养的几千尾鱼到明年就可以卖到上万元的钱了,眼前虽然困难,但是前景肯定是光明的。

春节一过就到了第二年春天,他把鱼塘周围的空地都利用了起来,种上了黑麦草,菊苣,葟竹草等饲草。浇透水,施上肥,各种饲草就争先恐后地长了出来,随着鱼的长大,取食量也大了起来,好在他事先有准备,各种饲草割了一茬又长起来一茬,刚刚够得上鱼儿不断增加的取食量。

生长了两年的草鱼,到春节时,已经长到平均每尾一公斤左右了,算起来,他的这两个鱼塘总共能打到四五千斤鱼,这年春节,他先放干了东边鱼塘,收获了两千多斤鱼,考虑到两千多斤量太大,附近村民的购买力有限,他在腊月初就开始把鱼拉到集市上以每斤四元钱的价格批发给鱼贩子们出售,到腊月十五左右,一池鱼基本上卖完了。放西边池子的时候,鱼贩子们提出要增大进货量,因为他家的鱼到集市后很受欢迎,受欢迎的原因是他都是用饲草来喂养的,不像有些以养速生鱼为主的鱼塘,在鱼饲料里添加了生长激素和大量的药物。

到腊月二十八那天,他的两池鱼已经全部卖出,算下来,六千多斤鱼,卖得两万多块钱,这是他淘到的第一桶金,除去修鱼塘时的工钱,材料费什么的,这两年他这两个鱼塘净赚了一万多块钱。

修鱼塘养鱼的经历让他看到了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带来的效果,总结让他开始反思父辈们传承了上千年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否合理的问题。他对比自己修鱼塘与种庄稼的效益,按修建鱼塘的水面面积来算,这两个鱼塘水面相加也就是一亩多点不到两亩,就按两亩来计算,这些水面如果都种水稻,每亩每季水稻产湿稻子一千公斤,每公斤水稻按1元钱算,两亩水稻也就只值两千元钱,如果再加上小春作物,小麦每亩每季产值300 元来算,这些水面的面积种粮食按最高产算每亩每季大春加小春也就是1300 元,两亩两年的产值也就是5000 元左右,还要除去化肥农药人工费什么的,算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了,更何况他修建鱼塘的地方是乱石丛生的河滩,根本种不了庄稼。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转变经营方式才是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华坪县委政府也在探索转变发展方向的问题。为此县里成立了经济开发办公室,农业部门成立了生物创新办公室,决策者们在思考怎样在华坪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热区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的小县充分发挥其优势,把经济发展引入到健康,绿色,可持续的道路上来。

热带水果之王——杧果的引进在华坪产业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上世纪初以来,杧果在华坪一直有零星种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据说杧果最初是由一些南洋华侨从东南亚引进的。在华坪县的荣将镇,兴泉镇,石龙坝镇等乡镇有零星种植。有农业技术人员发现在荣将镇有树龄超过百年的古老杧果树,这个发现说明杧果树适宜在华坪这块土地上生长。最古老的那棵杧果树现在作为功勋树被保护了起来。杧果的试种是华坪县农业局经济开发办做的事情,当年的农技人员用自然生长在这里的三年杧,野生杧做枮木,从我国杧果的传统种植区海南、广西、广东等地引进的红象牙、白象牙、爱文、凯特、肯特、圣心、金煌做接穗进行品种选育。

在县开发办领导刘宗顺他们开辟果子山杧果种植园的时候,罗帮云还在专心喂养他的鱼。

到了新千年以后,杧果产业已经在开发办的大力倡导下在全县海拔1400 以下的坝区大规模种植。罗帮云所在的龙头十九组村民看到邻村刘宗顺他们依靠杧果种植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也不甘落后,先是将自己的山地,水浇地全部种上杧果,后来见杧果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粮食作物,便将曾经的高产粮田也种上了杧果。

也就是在这时,罗帮云被龙头十九组的村民推选为村民小组长,成为村民小组长的罗帮云这时已经将自己家里所有的承包田,承包地全部都种上了杧果。从村集体承包过来的田、地都是能灌溉的,当年分田地的时候,村集体是将好地坏地搭配起来分配的,这样分配的好处是所有村民都一视同仁,体现的是分配上的公平性,可这样分配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大家的田地都很分散,一家人的土地到处都有,往往是这座山上一小块,那座山上一小块,水田也是零零星星,村民们把这种土地叫做插花地,一大片田里,你家一块我家一块,表面上看是连片的,可实际上却是零零星星,各吹各打。田地这种零星的分配方式给村民们日后的耕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比较典型的矛盾就是用水的问题,本来一条水渠在大集体的时代是供给一片田地的,上满下流这是自然规律,在大集体时代所有田地都是集体的,水自然也是集体的,种好一片,安排好水再种下一片,相安无事。

包产到户以后,一大片田被分给了各家各户,为了早一天种上禾苗,争水的事自然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为了水发生争斗,打出人命的事也有发生。现在大家把所有田地都种上了杧果,对水的需求没有像种水稻时那样迫切了,争水打架的事一下子减少了很多。然而随着杧果树的一天天长大,到了终于可以收获杧果的时候,大家发现现在杧果产量虽然上去了,产值也翻了好几番,但是另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又横在所有村民面前,那就是交通。

种粮食的时候,因为产量不高,生产出来的水稻依靠牲口驮,人工背也能勉强应付过去,现在的杧果收获季,大量的杧果生产出来,要运到交通方便的地方集中包装,包装好后用小货车运到货运站,从货运站再用大挂车上蓉丽高速运到国内各大城市。

这时,原来那些崎岖的山路便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了。龙头村十九组的村民在经过了两年用人力背杧果的艰辛劳动后,罗帮云决定带领全村人修路,沿着宏地河两岸修两条村公路。

修村公路的过程也是凝聚人心,整合资源的过程,罗帮云自己的土地基本上都在河东,但是龙头十九组的村民还有三分之二是在河西的,为了修好龙头村十九组的公路,罗帮云在修路那两年基本上都是在处理各种矛盾中度过的,村民们心里有怨气了,觉得对自己的利益有损害了,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这个村民小组长,河东河西总共四条乡村公路修建完成时,罗帮云苦笑着说,他成了全村村民的出气筒,所有怨气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不过这样也好,所有不满和埋怨都让他一人承担了,他有针对性地化解这些怨气,这总比让村民们各自在下面争强斗狠,烽烟四起要强得多。经过两年全村人的艰辛努力,现在龙头村十九组的村公路都通到各家各户的门口,果园。如今到了芒果收获季,运输杧果除了一些特别崎岖的地方要用人背以外,绝大部分果园里的杧果都可以用小货车运输了。

当大家把包产田包产地全部种上杧果并获得了满意的收成以后,很快就发现现在这种各自为阵的做法费力不讨好,这里一小片那里一小片在实际耕种中给施肥,打农药,收集采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罗帮云率先将自己的土地与邻居家的土地进行交换,调整,以最合理的方式把大家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与自己的房屋最近的地块就调整给自己,这样做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大家都减少了去地里干活要走的那些本不必走的路。平时的田间管理也是出门就能看到田地里的情况。

现在大家的包产田包产地都种上了杧果,收成也在以前种粮食的基础上翻了几番。现在杧果产业在县开发办和邻村果子山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仅凭着那些水浇地,每家每户也就只有三四百棵树,每年收入最多也就四五万元。

正在大家为自己的田地太少种不了更多的杧果发愁的时候,罗帮云作为村民小组小组长认真考察了自己这个村小组的山地和山林。

龙头十九组的山地都在308 国道以上海拔1400 米左右的地方,山地总共近千亩,山林也有三四千亩。山地在包产到户以前,生产队种包谷,每年都能得到很好的收成,包产到户以后,要来这里的山上种地,首先要爬近三公里的陡坡,到了地里干不了多长时间的活,肚子又饿了,还得下山吃午饭,这来一来一去,一天干不了多少活,再加之这里的地块在旱季根本找不到水来浇灌,没有水的土地仅靠天上下雨,收成不好,刚开始那几年也有人来这里种地,可一季庄稼收获后,大家算了一笔账,收入与支出根本不能平衡,甚至还有亏空,种这些靠天吃饭的山地实在不划算,于是便将这些土地撂荒了。想着村里山上那几千亩撂荒的土地,2006年罗帮云来到山上,根据自己这几年种杧果的经验,考察土地的土质,水源,周边环境,他最后决定在山上搭建一个窝棚,住下来,考虑开发的问题。

回到村里,他找到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五个伙伴,来到撂荒了十多年的山地里先搭建起一个简易窝棚,然后开始用土筑墙修起一院土木结构的房子。院子修好以后,罗帮云一头扎进大山里,第一年种下了几百棵杧果苗,第二年又种下了几百棵。

在他的带领下,在这片高高的东山顶上,先后有十来户人家加入到了种植杧果的行列,那一大片被叫做“大地”的荒地又焕发出了生机。两年时间,罗帮云在他自己的50 亩山地里种下了1760 棵杧果苗。

第一批杧果苗种下地的第三年也就是2009年开始嫁接,嫁接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1年开始挂果,一般情况下杧果苗从种下地到挂果得五年时间,五年时间过去了,罗帮云他们山上的杧果树也挂果了。这五年来,他山上的杧果园旱季没有水,杧果苗基本上都停止了生长,只有等到雨水一下地,才恢复生机。种过杧果的人都知道,杧果这种水果适当的干旱并不会致它于死地,反倒是内涝会把一株大杧果树淹死。罗帮云去咨询了开发办的技术员,技术人员告诉他说这是因为挂果初期树体缺水,雨水下地后突然到来的水分会导致了树体短期大量吸收水分,果树出现应激反应,就会大量落果。他又问技术人员要怎么做才能杜绝落果,技术人员告诉他说要杜绝落果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浇水,花期结束小杧果座果以后保证每周浇一次水,土地一直保持湿润,透雨下地后就不会落果。罗帮云回想自己在田地里种的那些杧果,之所以没有像山上这些那样大量落果,正是因为家里人经常浇水的原因了。这样一想,问题的关键就找到了。

水,这个水果生产的命脉,现在成了制约罗帮云他们在旱地大面积种植杧果的一只拦路虎。罗帮云他们的水田和水浇地都在宏地河两岸海拔1000 米左右的地方,现在他们种杧果的地方海拔都在1400 米左右宏地河东岸的大山上。由于缺水,山上的杧果都长成了“小老果”,个头小,拿在手里比山下那些水源充足的地块里长的杧果重,虽然比山下的杧果甜,可是品相不好,自然也卖不到什么好价钱。这一年邻村果子山上的和自己山下水浇地里的杧果每斤价格达到了4.5 元,可是这些没有水浇灌的山上的杧果只能以每斤2.5 元的价格卖出,2013年山上的这一千多棵杧果只有3000 来元的收入。这一年,罗帮云卖掉山下自己那几百棵树的杧果,收入了四万多元,再来到山上,看到摘掉杧果的那一大片杧果树,心里对在这里种杧果产生了怀疑,这里还能种杧果吗?满眼的莽莽大山,杧果苗虽然在雨水的浇灌下长得郁郁葱葱,可光长树没有果的杧果种出来又有什么价值呢?看着天天从家旁边白白流过的宏地河的水,再看看大山顶上这一片片已经成林的杧果树,罗帮云的内心充满了困惑和迷茫。如果能将宏地河的水用水泵提升450 米,在海拔1450 米左右的山顶上建一个蓄水池,那么像他的那一千多株杧果树那样的杧果园的灌溉将得到彻底解决,可是将河水提升450米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呢?

带着这样的理想,罗帮云继续又种了一年,2014年他的杧果挂果情况跟13年差不多,没有水,但是果树比2013年又长大了一圈。2014年他的杧果收到了两千多斤,卖到了7000 来块钱。为了解决水的问题,2014年杧果全部卖完后,他找到了跟他一起在山上种植杧果的八户村民,这八户村民跟他一样,都是在坝区种了几百棵,觉得数量太少,想在大山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户。有水的河谷区杧果园和没水的大山上的杧果园区别之大他们是深有体会的。

现在村民小组长罗帮云提出从宏地河抽水的方案,大家一听都特别赞同。前期罗帮云计划每户投入5000 元,八家人也就有4 万元了,这4 万元先用来购买抽水机,钢管。至于施工,就全部靠这八户人家出工出力,大家都是农民,有的是力气。

想到很快就能用上从宏地河里抽上来的水,大家干活的劲头很足,虽然从河底到山顶的绝对落差只有400 多米,可是要铺设钢管,就得有差不多1200 米远的距离。由于落差大,压力大,为了承受巨大的压力,罗帮云决定用3.5 毫米厚度的镀锌不锈钢管,钢管直径80 毫米,从河底到山顶的钢管长度是1200 米,带动水泵的是一台380 伏75 千瓦的电动机,这台抽水机的扬程是450 米,罗帮云他们准确测量的结果是山顶的一号蓄水池到河底的落差是420 米,这台450 米扬程的抽水机完全可以将水提升到山顶的水池里。

要启动这样一台大功率的电动机,启动系统是必须的,罗帮云去电力公司的商店看了一下,像带动他们抽水机这样的大功率电机的启动柜新买至少需要两万多块钱,怎样才能既不用花那么多钱,又能解决软启动的问题呢?他找到这八户人家中专门做电动机修理的李正国,李正国想了很久,提出用一台二手的启动柜,根据启动电动机的功率重新设计修改一下,可以满足这台电动机的要求,说干就干,李正国用了两天的时间,花费了8000 多元钱,终于重新装配出一台既适用又经济的启动柜来。

电动机,抽水机,钢管全部购买到位,启动柜也做好了,这时,集资的4 万块钱早已花光了,架设钢管道的工作他们这八户人家自己可以干,焊接的事就交给了自己的弟弟罗帮国,罗帮国之前一直在做电焊工,现在他的焊接技术派上了用场,焊接水管按每米12 元的价格算,这一万多元的工钱也只能先赊着了。

2014年10月开始策划,12月动工修建,大家一直在加班加点干活。当时抽水机房的位置还不通公路,材料都是用车运到通车的地方,再用人背马驮的方式将这些材料运到河边,光这一项的工钱就高达1 万多元。虽然都是最初发起的这八户人家在干活,罗帮云还是按每工/天100 元的工价给大家计钱,没有现金付给大家,就记上账,等有收益了再支付,入股的这八户人家都知道他们的财务状况,并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从2014年12月动工到2015年4月,整整5 个月的时间,宏地河的水终于被这台大功率电机带动的抽水机从海拔1000 米的河底通过1200 米的钢管提升到了海拔1420 米的山顶水池里。

山顶的水池是请挖掘机挖出的一个可容纳800 来方水的大坑,由于资金有限,第一年他们采用池底水池四周铺设防水布的办法蓄水,为了能在2014年的旱季让杧果园都能用上水,这边挖掘机还在开挖水池,那边入股的八户人家同时把出水管都架设到了自己的果园。

当山顶的简易蓄水池修好时,抽水机经过调试顺利工作起来,河底的水被抽到了山顶的水池里,从这个水池里引出的各家各户的水管里马上就有水了,打开闸阀,清澈的水喷涌而出,看着这些欢快流动的清水,罗帮云心中的欢乐取代了之前所付出的辛劳,焦虑和迷茫。

随着杧果树的逐年长大,他家那台小抽水机抽上来的水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灌溉需要,更严重的问题是旱季他们杧果园需要大量用水的时间,半山上那条水渠里的水常常都是干的。他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现在村民小组长罗帮云要从宏地河底抽水上山,而山上的这个大水池就建在他家杧果园的上方,他是这个工程的最直接的受益者。2014年他家虽然也收入了二十多万,但是用在修路,修房子上就花去了大部分,现在要做这个引水工程,罗帮云找到他,他还是很慷慨地借出了3 万元。上山挖水池,运钢管,运建筑材料都要从他家园子的路上经过,他不仅大力支持这些运送材料的车子从自己修的路上通过,还亲自参与到施工中。在整个引水工程中,他家的支持和付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山顶的水池蓄满水后,赵顺品家的杧果园上面山顶上罗帮云专门给他建了一个蓄水池,从这个蓄水池出来的水都接上了喷灌管道。现在他家的杧果园需要浇水时,只要打开喷灌的阐阀,水便通过喷头直接浇灌到每一棵树下,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拖着胶管一棵一棵浇灌了。有了水,一切都有了可能,真是一通百通。

2015年罗帮云自己的杧果园由于有了水的浇灌,产量一下子增加到了1 万多斤,由于杧果的座果期是在每年2月中下旬,而2015年的2月中下旬,他们的引水工程还正在进行中,正需要水的时候,他的果园依然无水浇灌,到4月通水时,他的杧果幼果因为干旱已经落了一大半。尽管幼果落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一半还是因为有了水保住了,这剩下的一半长大后也有一万多斤,这一年他的收入达到了2.8 万元。从14年的7000多元一下子增加到2.8 万元,这就是立竿见影的效益。

水引到山上来了,大家的果园都成了高产果园,这是所有山上种杧果的人梦寐以求的事,但是之前政府给果子山杧果基地修建的蓄水池和其他村的政府工程的实际效益时时警醒着罗帮云,制度,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让这些投资发挥最大效益的关键。

2015年4月抽水机顺利将水抽上了山,5月,罗帮云以参与引水的8 户人家为基础成立了“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罗帮云任合作社的董事长,成为合作社的法人。当年就有77 户在灌溉区内的种植户加入到了这个合作社,合作社一成立,罗帮云就制定出了用水制度。

“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的2015年到2016年,又有26 户杧果种植户要求加入到他们的用水户中。有了理想的硬件设备,再加上合理科学管理制度,二者相加充分发挥了作用,这个作用最直接的表现便是经济收入的提高,2016年,罗帮云自己的杧果园收入达到了11.5 万元,赵顺品家的杧果园收入更是达到了70 多万元。到2017年,申请用罗帮云泵站水的种植户达到了34 户,这时,罗帮云算了一帐=账,发现之前自己那台流量25 方每小时的抽水机抽上山顶的水,要负担这34 户的用水户已经接过最大负荷,再增加他的水就将供应不足了。

就在这一年,也就是2017年,县水务局及时向他们合作社伸出了援手。经过前期的考察,县水务局认为罗帮云他们集资修建的这个泵站充分调动起了用水户的积极性,用水管水制度科学合理,用水户与泵站、合作社之间形成了共生共赢的良性互动,在2015到2017年的实际运营中,泵站利用“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个组织,凝聚了社员与合作社、泵站之间的合力。谈到成立“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初衷,罗帮云说当时因为制约大家种植的水,终于在他的组织下解决了,接下来的工作当然就是要种好这些灌溉区内的杧果了。

罗帮云在学习借鉴果子山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的基础上,觉得自己的合作社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那这个特色应该从哪里入手呢,想来想去,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蓄水池,看到从河底抽上山的清冽透明的河水,他一下子有了灵感,对!“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从“绿”和“佳”上入手,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绿”就是要向省市县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绿色认证,“佳”就是向相关部门申请有机认证。为了申请这两个认证,罗帮云积极招贤纳士,将几个大学毕业学习相关专业的年轻大学生招入到合作社,让他们放手去做网上营销,同时将合作社申请绿色、有机认证的事也交给他们去做。

经过层层申报和检测,到2020年,“绿佳园”杧果生产专业合作社有2000 亩杧果获得了绿色认证,260 亩杧果获得了有机认证。由于合作社的社员和用水户的逐年增加,泵站之前规模已经不适应增加的用水户的需求,县水务局经过严密的考察论证,决定投资216 万元,给“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一座泵站。县水务局兴建的这个泵站从2017年4月份开始动工,泵站的兴建充分听取了罗帮云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新泵站就建在罗帮云他们之前那个简易泵站的原地址上,只是将房舍及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泵站的升级改造和移交让罗帮云的“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生了质的飞跃。

水的问题解决了,现在的泵站交到罗帮云他们“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手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让这座泵站在自己手里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县水务局,各级党委政府对自己的信任和托付,更重要的是要让在这座泵站的灌溉区内的更多果农得到确确实实的实惠。

认识到这一点后,罗帮云在2018年就将用水户从2017年的34 户增加到了86 户,这其中还包括了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增加一户用水户,就要为他们铺设钢管,安装水表,闸阀等设备,仅2018年,为了让所有的用水户都能及时用上水,罗帮云又贷款30 万元,自筹19 万元,更新了水表,新建了14.7千米长,直径80 毫米的管道。到2019年年底,用水户增加到了110 户,到2020年,用水户增加到了135 户,灌溉面积达到了4600多亩。“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有110 户,合作社里的社员绝大部分都是灌溉区内的种植户,用水管理和杧果种植管理结合在一起,是“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能高效顺利运行的一个特色和亮点。由于管理科学合理,所有用水户和泵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微信群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和用水管理提醒事项,把所有种植户的心联结在了一起。

合作社成立至今,特别是2018年泵站升级改造以后,合作社的社员们果园里都安装了喷灌管道,花期一结束,泵站迎来了用水高峰,两台大功率抽水机昼夜不断轮换着往山顶抽水,保证了山上四个总蓄水量为1600立方水池的蓄水,100 多户种植户通过这四个蓄水池,将水引到果园里,保证了每周每棵杧果树至少浇水四个小时的要求。

“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罗帮云董事长的带领下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在2019年的华坪县杧果文化节上,“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十佳经营主体”证书。也是在这个杧果文化节上,产自“绿佳园”社员果园中的热龙、凯特杧果通过激烈的竞争评比,获得了这两个品种“杧果王”称号。2020年,合作社社员赵顺品、何先友、甘洪宾三户的杧果园获得了全县“十佳最美果园”中的三席。也是在2020年,罗帮云自己的1700 多棵杧果树获得了历史上最多的收益,达到了32 万元。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作为“绿佳园”杧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罗帮云现在考虑的早已不只是自己那一千多棵杧果树,他考虑的是合作社那一百多户社员和他们的四千多亩的果园。解决了杧果生产的命脉——水以后,接下来的工作自然就是要解决水果生产的关键——品质了。

经过了这些年的忙碌,他和他的合作社,泵站能有现在的成就,他认为最应该感谢的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大力支持,才有了他今天的一切。他说对党委政府的感恩并不是一句场面话,而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要实现这一切,他将用上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他们去外地考察学习到的先进经验都推广给合作社内的成员,让一直以来支持自己,信任自己的这些邻居,乡亲都能乘着党委政府脱贫攻坚这股东风,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站在泵站一号水池的水泥封盖上面,面向前面苍茫的大山,看着大山上那些碧绿的杧果园,罗帮云知道,眼前的成就只能证明自己在脱贫攻坚战中曾经做出的努力,一切只能说明过去,而生活总是要向前展望的,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不仅要让合作社所有成员的杧果靠辛勤的劳动获得好的收成,还要在销售市场这个大考场上考到一个好的成绩,也就是说,让所有的果农都种出真正的有机绿色杧果,卖到一个好的价格,才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华坪鱼塘泵站
基于SWOT分析和钻石模型的云南华坪芒果产业竞争力研究
鱼塘的面积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华坪女高的校训
丽江华坪花傈僳服饰特征探析
巧建鱼塘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泵站数量
华坪县鲜食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
全省已建成泵站数量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