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担当使命的实践考察

2021-04-08王先亮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毛 丹, 王先亮

(1.井冈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2.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时首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其中,“担当使命”既展现中国共产党勇担天下任的精神风貌,也是其百年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风采,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奥秘。本文拟考察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的理论意涵和百年实践,以便看清楚我们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将来怎样继续成功,为在新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提供经验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的理论阐释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蕴养中,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世界大同一往无前、持久奋斗。

(一)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的内涵解读

“践行初心”与“担当使命”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处于同一层次,讲清楚二者的关系是解读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内涵的前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初心”和“使命”常作为一个词组出现,二者在表意上为并列关系。“践行初心”与“担当使命”尽管用词不同,但都是对中国共产党担当责任践履使命的高度概括和形象表达,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常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来表述党的初心使命,除此之外,他还使用“为世界谋大同”充实初心使命的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初心使命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的本质解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一步丰富了初心使命的内容。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使命的有关论述,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担当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确立起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百年奋斗主题的重要论断具有极其重大的政治意义。一是阐明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的初心使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二是阐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三是阐明中国共产党进行一切奋斗、牺牲和创造的动力在于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为了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将初心使命赫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历经百年沧桑,始终孜孜以求。回望过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穿了党的百年历史,引领我们党披荆斩棘;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将作为党的历史主题继续延伸下去,引领我们党不断前进。

第二,担当为国家谋富强的使命。为国家谋富强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国家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没有国家的富强,民族复兴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p39)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在古老东方大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初心使命化作实际行动,始终在为国家富强奋斗。

第三,担当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为人民谋幸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宣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着解放人、发展人而努力。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人民同甘共苦、站在一起,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耀眼成就和辉煌业绩。党的百年历史证明,只有和人民生死相依才能无往而不胜,因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百年历史还证明,只有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我们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第四,担当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担当起的又一重要使命。2018年4月8日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曾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3]中国共产党不仅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具有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求索奋进,不仅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为解决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以天下大同为目标,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宽广博大的人类情怀。

(二)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的思想基础

我们党何以成为一个使命型政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自觉的使命认同与有效的使命践行”提供了思想前提,使其“始终全心全意锚定认定的目标使命而努力”[4]。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注入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带着责任与使命来到人间的,它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研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可以发现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的直接理论来源。关于民族复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波兰工业的迅速发展……是波兰人民即将达到民族复兴的新的保证”,而“独立强盛的波兰的复兴”只有“波兰无产阶级才能争得,而且在波兰无产阶级手里会很好地保持住”[5](p395)。实现民族复兴不仅要有坚实雄厚的物质基础,更需要无产阶级的领导。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关于人民幸福,马克思、恩格斯注意维护人民利益,追求人类解放。他们认为:“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6](p368)“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必须加以保护”,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能力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所以“必须使工作的儿童和少年免受现存制度之害”[7](p269-270)。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追求的未来社会是一个这样的联合体,在那里,人们可以摆脱对物的依赖,“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p422)。关于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不断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举足轻重的国家内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之间的竞争停止”[5](p557),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属于全人类的真正共同体。另外,马克思、恩格斯还论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问题。他们指出,共产党人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锋,“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5](p155)。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经典论述富于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如一道闪电射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责任思想赋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使它区别于其他一切形式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坚决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使命型政党。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铺就底色。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使命意识和责任自觉,展现出担己、担人、担天下的气度。这种使命意识和责任自觉蕴含在以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思想精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人主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8](p452),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p247)强调“舍生取义”承担社会责任,尚慕人人平等、“天下大同”。体现出深沉的使命意识、广博的仁爱情怀、崇高的道义担当。在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一代代中华儿女挺起独特的精神世界,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追求,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刚卓,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自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畏,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坚毅……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担当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给养,也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担当实践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9](p3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构建精神大厦的坚实地基,中华民族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镶嵌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内,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中国共产党100年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牺牲一切奋斗实践的背后就有中华民族担当精神的精神支撑。担当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成功,赢得胜利的精神密码。

二、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的百年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第一次明确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此历史分期更能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更能感受感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风貌和初心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赢得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

近代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在这样的历史演进中,古老中国终于在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一批新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下思想渐开、彻底觉醒,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求独立,中国人民求解放有了主心骨。

觉醒救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爱国情怀。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民族至暗时刻作为一个群体觉醒起来。如青年毛泽东发出的激情呐喊那般:“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10](p202)觉醒展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作为那时最先进的群体,中国共产党人的觉醒使“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成为可能。他们在一百年前高高擎起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旗帜,发出了爱国救国的时代强音。

革命斗争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为了反对内外压迫,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28年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境,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11](p292)。如果没有崇高信仰、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无惧牺牲英勇向前,不可能领导人民赢得民族独立。艰苦的革命斗争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加速了世界革命化进程。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汇聚成为新中国最鲜亮的底色,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一心为民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不论何时何地遇到何种困难,我们党都始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就说要关心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抗日战争时期又说,我们“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2](p1004),“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12](p1005)。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使人民群众获得解放。同时,正因担当解救人民的责任,党才能赢得人民信任与支持。“一心为民——信任支持”的双向互动加固了党和人民的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奠定国家基业,团结人民力量

新中国一成立就面对双重困难,一方面是国家破败不堪,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的政策。尽管国内国际形势异常复杂艰难,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后退一步,团结人民群众,在一片废墟之上艰苦创业,奠定了新中国的物质和制度基础。

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为新中国争得和平发展环境。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出兵朝鲜并将战火烧至鸭绿江岸,尚未满“周岁”的新中国遭遇严峻的生存危机。面对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和步步进逼,党中央作出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以我们的“气多钢少”打他们的“钢多气少”。历史和事实证明,同世界强国交手,只有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才能赢得尊重。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为新中国提供了和平发展环境和坚不可摧的民心力量。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国家富强之本、民族复兴之基、人民幸福之源。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提前完成“一五”计划,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1956年,我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华大地上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新中国的发展腾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3]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打下基础。

产出重大科技成果,支撑起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为代表的大批出国留学人员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联撤走全部援华专家的情况下,他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凭借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品格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功……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支撑起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14](p279)。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参与国际事务担当大国责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和科技上取得了巨大进步,政治上也实现了巨大跨越。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在政治上的长期封锁。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成就。从此,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便可以更加合情合理合法地参与国际事务,担当大国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辟中国道路,促进人民发展

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使国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具有不可忽略的世界历史意义。然而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误在所难免。当社会主义探索出现失误之时应该怎么办,是对中国共产党能力与智慧的考验。1970年代末,面对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5](p150)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逐渐找到一条真正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路,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何去何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13],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继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8年金融危机致使其他国家萎靡不振,唯独中国经受住了考验,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奠定了雄厚基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惊艳了世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民发展。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邓小平首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期望人民过上温饱不愁的好日子。党的十六大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开始奔向全面小康。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基本实现了安居乐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胸怀两个大局,成就人民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

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一是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大大提高。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天宫筑梦、嫦娥奔月、天眼寻空、蛟龙探海、航母巡洋……一大批标志性成果相继涌现。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五是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坚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六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七是全面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推进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八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形象更加闪亮,中国价值更加传扬,中国担当更加彰显。九是全面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完整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氛围。

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秉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我们党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8年时间始终和老百姓肩并肩、心连心,奋斗在世界范围内最为恢宏的脱贫攻坚战线。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群众追梦圆梦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但它不是终点,而是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更为幸福生活的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到那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基本实现。现在,我们正在党的领导下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拼搏奋进。

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成功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挑战。面对美国无端挑起的“贸易战”以及在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遏制打压,我们果断出击,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维护自身利益。在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锻造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事实证明,困难和挑战无法压倒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却能淬炼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面对百年变局,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天下大同为目标……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16](p42-43)。我们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与他国开展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担当使命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百年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在新的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方法借鉴和思想启示。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证。民族复兴要靠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历史和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正因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中华民族在近代以后的至暗时刻才看到了曙光,燃起了希望,才有了梦想复兴、追求复兴、实现复兴的坚实脊梁;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思想得以重塑、精神得到重建,志气更坚、骨气更硬、底气更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最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最为厚实的群众基础。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还要牢记“国之大者”,发扬自我革命和勇于斗争的精神,确保党在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保持肌体健康、精神昂扬,以更高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持续奋斗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所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唯一正确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2](p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提供了正确的道路方向、科学的理论指导、有效的制度保证和持久的文化力量,构建起中国发展的“四维立体支撑体系”,使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进入“快车道”,获得“推进剂”,保持“加速度”,实现“超进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在世界各国发展中一枝独秀,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极大增强。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难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实考察,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21世纪中叶实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2](p8)。还要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精彩故事,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四个自信”,为共同理想奋斗。

第三,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久久奋斗、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p413)《老子》也讲:“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17](p18)只有无私才能成其大,也才能成其远。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很好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责任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理念,它“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始终把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崇高使命。正因始终坚守初心,一心为民,我们党才成为无往而不胜的百年大党,才实现了在中国的长期执政,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真心相待。新的征程上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方面,要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就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一致性,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虑人民之所虑,时刻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另一方面,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躬身实践“人民至上”理念,激励他们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第四,必须持之以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发展中,坚持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坚持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与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并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期,人类正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以进步代替落后、用福祉消除灾祸,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道义所在。本着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我们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16](p43),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和”文化的结晶。在世界百年变局中,要继续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大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前进。

第五,必须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提供思想指导。一切有效的行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富有创见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担当实践取得辉煌业绩的思想根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富有责任意识和使命精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征途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才更有底气和定力。因此,要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一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的重要思想,“两个结合”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是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坚持在“两个结合”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三是要坚持不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四是要坚持不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更好融入中华文明,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