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时代博物馆网络空间建设的变革策略

2021-04-06赵馨月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络建设互联网

赵馨月

摘 要: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国家六部委印发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与中国文化深度融合,用以展现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窗口之一,也在大力推行云上博物馆等相关工作。通过对比国内外博物馆官方网站,发现目前国内博物馆网站存在国际化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功能单一等诸多问题。文章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改善策略,以期为博物馆工作者的后续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博物馆官网;博物馆网络展览;网络建设

0 引言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互联网技术层出不穷,博物馆也在互联网时代下在知识文化传播以及公共教育服务上有了新的传播路径。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国家六部委印发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与中华文明深度融合拓展,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殿堂,是传播中华文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最好落脚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主要的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对博物馆未来工作的推进提出了更多的挑战。①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确定了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这同样也反映了当今博物馆对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随着“博物馆热”的日益升温,如何推动博物馆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满足社会功能的延伸以及助力传播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甚至于乡村振兴、乡村普及都是值得尝试和探索的。而在网络信息建设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些功能的外延最终实现“平等的博物馆”都离不开云上博物馆的建设。良好的线上博物馆对于吸引观众来馆参观和文化交流传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

1 “互联网+”博物馆的建设优势及现状

1.1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发展优势

互联网博物馆与博物馆网站的建设密切相关。通过博物馆网站传递信息内容已经成为博物馆宣传的新趋势。与传统博物馆相比,线上博物馆的虚拟性更高,信息传播性更广、更强,让观众能够足不出户看展览,领略博物馆的独特魅力。目前,互联网博物馆建设发展已经由最开始的博物馆官方网站拓展到了微信公众号、微博、博物馆App,甚至于文创网站等各种新媒体平台,这有效地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使观众更愿意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髓。另外,网络博物馆的建设可以更大程度地提升博物馆宣传教育、公共服务、科学研究等能力。

1.2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发展现状

互联网的新兴技术手段已经在博物馆展览中得到了运用。如故宫博物院创建了“端门数字馆”导览小程序、“微故宫”小程序。由于故宫博物院的特殊性,这种带有导航讲解、易于操作并且不占用内存的微信小程序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③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设计了“遇见国博—5000多年中国文明在你眼前展开”的国博地铁专列,让博物馆展览第一次走入地铁中,从2019年年末开始,三个月内陪伴了近500万名乘客出行。此外,巧妙地将网友留言通过AR形式进行互动,使用线上二维码导览等,这些都是博物馆在展览方面的全新尝试。让馆藏文物走出库房,让观众去书写“我与博物馆”的故事,促使博物馆成为观众“自主学习”的引导者。①除了网络展览建设之外,在全媒体背景下借助于三维激光扫描、720度全景拍摄、虚拟现实等数字媒体技术,也使文物的可视化成为可能。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官网上的“数字文物”“数字故宫”也真正地实现让观众足不出户看展览。②文物数据的影像采集本身也意义重大,对于一些脆弱、展出一次伤害巨大的文物而言,一些借出展览甚至出境展览都可以实现网络上的数据传输,并且可以依据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提供不同清晰度的数据,满足研究者以及其他普通观众的观展需要。

2 博物馆网站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博物馆官方网站是博物馆网络建设中的门户。然而,目前国内的博物馆网站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 博物馆网站国际影响力不足

博物馆间的国际合作实际上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展现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已经不再成为难题。我们的文物要“活”起来、要“走”出去,就离不开互联网媒介的传播。博物馆在网上的国际交流也愈发流行,各个国家都建设了属于自己的官方网上博物馆。与国外的博物馆网站建设相比,我国博物馆网站建设总体来说对于国际化内容的重视程度不高,起步时间较晚。除了预约入馆系统外,网站国际化建设程度很低。甚至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国际化建设也才刚刚开始。

就目前国内博物馆国际化建设的现状而言,常有词句错误等现象,这令网站的体验感大打折扣。另外,也缺乏其他语种的建设。以法国卢浮宫的官方网站为例,在首页我们可以更改不同的语言,但是中国多地区的博物馆不曾见过这项功能,有的网站也仅仅提供了中、英两种语言。由alexa.chinaz.com③网站中大都会博物馆浏览国家占比可以看出(图1),除了中、英为母语的国家之外,网站访问地中还有大量的非英语母语的国家,丰富网站语种应纳入网站国际化建设的考量中。

2.2 博物馆官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分析浏览博物馆官网的IP访问量可知,美国、法国等国家级博物馆的官网浏览量远远大于国内博物馆的浏览量,如从2020年第28周到2020年第34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网站的浏览量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网站访问量都远高于故宫博物院的网站访问量(图2)。另外,博物馆网站浏览量与参观人数比例相差悬殊。TEA和AECOM发布的2017年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博物馆以806.3万的参观人次位居世界第二,但博物馆网站的日均IP访问量仅为0.5万人次左右,两者差异巨大。④这些都说明了国内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吸引观众的程度不尽如人意。除了少部分博物馆以外,绝大部分博物馆的页面格式基本一致,没有体现出本馆的自身特点。正是因为千篇一律的页面格式,导致多数观众对于博物馆官方网站缺乏兴趣。同時网站格式混乱,许多陈旧信息与实时信息混杂在一起,让人识读困难,这也导致博物馆官方网站黏性很差,人均浏览时间很短。⑤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如今大多数博物馆的预约系统不仅存在于官方网站,也存在于微信公众号或者本馆App中,这也让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失去了一大部分观众。

2.3 博物馆网络展览形式单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展览”成为一个热词,但是除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大馆以外,大多数博物馆的云展览仅仅是对本馆进行全景扫描。通过全景扫描技术,将整个展览扫描下来再投放到网站上面。这样的全景扫描展厅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放大或缩小,满足了最基本的网络展览需求,除全沉浸式展览如“数字敦煌”“数字圆明园”这种艺术性很强、展览文字较少的地点外,一般性质的博物馆展览在使用这种技术时,若使用太多没用的展览实景可能会令参观观众晕头转向,或由于现在技术精度的问题看不清展览文物、文字等,会大大降低了观众对于展览本身的期望值,没能发挥出网络博物馆自身具有的灵活性高、虚拟性强等特性。博物馆专业展览策划的人才数量并不充足,①目前博物馆网站建设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单纯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对于展览的内容要表达的核心意义理解不到位,造成最后做出的展览过分冗余,或仅仅浮于展览表面,或展示形式单一等现象。网络展览面向的观众类型可能多种多样,但所有观众都是一种参观模式过于单薄。网络展览的灵活性很高,相比于线下观展,线上的展览完全可以基于观众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导览规划,有针对性地让每一名观众都能融入其中。

2.4 博物馆网站教育功能薄弱

博物馆同时兼具着科普教育的功能,但相比于线下兴起的博物馆研学,国内博物馆官网上的教育功能模块缺失严重。除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以外,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官方网站页面模块功能十分简单且相似,与国外重视的教育模块相比,国内对于博物馆网络教育方面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线上教育、线上讲堂等模块很少出现,或者基本不会出现。常见的教育相关模块为“学术”或“资源共享”,相关教育资源多以学术论文和科学研究为主,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十分生涩、缺少趣味性。同时,博物馆数字资源共享环节薄弱,很少有公开的数据资源库供研究者使用(表1)。

3 博物馆网上展览建设的改善策略

一个好的博物馆展览,一定是能让观众看得懂的,是可以为观众带来思考的,甚至让观众像看电影一样产生“共情感”。②博物馆在虚拟的网络策划出平等、多元、包容的符合各阶层观众兴趣的展览,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意义。基于上述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改善博物馆的网站建设。

第一,博物馆网站应加强国际化建设。各级博物馆都应该重视博物馆的国际化水平,增加兼容语言,加强国际化页面语法校对次数,让更多国际友人可以无障碍地浏览中国的博物馆官网,让世界更好地聆听中国的声音。

第二,明确本馆的特色内涵,网页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要更好地凸显出博物馆的自身特色。另外对官方网站的模块以及内容能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更新,消除冗余内容,保证信息的即时性,增强观众的浏览黏度。这不仅能增加观众来馆参观的积极性,并且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更好地讲述本馆的故事、展览的故事,甚至文物的故事。

第三,博物馆应该加强对本馆人员进行基础计算机学科的培训。自《“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文件下发以后,博物馆对于互联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博物馆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也受到了政府的鼓励。在培训博物馆专门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增加对计算机学科的培训,特别是展览策划人员,这样在整个网上展览的制作中就可以与技术人员更好地沟通,及时把握网络展览的走向,充分表达展览的精神内涵。

第四,一个好的网络展览,也应该像线下的展览一样有所策划。一个好的策划方案,才能引导技术人员更好地实现应用目的。网上博物馆应该更重视观众的体验感、参与感以及故事感,更加重视博物馆线上教育的建设。对于观众而言,网上博物馆实际上更好地满足了观众对于视听盛宴的需求,在网络上多渠道、多角度、多内容地去推送展览中的多元可能。除了策展过程能引发观众产生思考之外,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拟人化讲解等辅助网上展览的个性化设定,以及更加科学完备的教育资源,它们能更好地發挥文物“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作用,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也让展览“活”起来。①

第五,明确博物馆网络展览内核。博物馆网络展览的内核目前尚且模糊,正如前文所说,对于博物馆网络展览各馆的发展方向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即研究型展览,也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整个网络展览中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研究,比如上海博物馆董其昌数字人文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甲骨文数字人文展览等;第二种是大多数博物馆采用的形式,即扫描展厅展览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展览面对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在网站建设中也应做出区分。

第六,博物馆网络展览应该建立起一个较为严格的规范标准,保障博物馆网络展览的信息安全。数据的发展带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信息安全,数据库文物信息安全应该纳入文物保护的重要范畴之中,保护博物馆数据的合法权益也是网站建设的重中之重。就目前因没有规章制度所导致的博物馆信息安全现状来说,数据信息安全涉及的敏感性问题仍然很多,甚至有太多数据因为政策需完善的原因只能暂时封存。因此,制订出一个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也应在各馆网络空间建设的考虑范围之内。

第七,建立博物馆网络展览指标体系规范以及元数据规范。在厘清网络展览的内核后,一个更重要的概念是构建出符合行业标准的指标体系及元数据规范。这使博物馆网络展览未来的发展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固定,这在未来各博物馆网络展览之间进行数据融合的时候,甚至“万物互联”的时候都会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4 结语

本文观察了不同级别的国内博物馆网络展览,以及同级别不同国家的网络展览之后,对线上网络展览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例如从国内博物馆网络展览的浏览量的角度来说,像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国家级、省、市一级博物馆的网络展览都是非常精美绝伦的,并且浏览量非常高,市、县一级博物馆网络展览水平良莠不齐,浏览量也不尽如人意。

本文目前对于博物馆网络空间建设中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元数据的构建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对博物馆网络空间建设应该遵循的规范以及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的规划也不够详细。但是网络展览在博物馆的整个建立、宣传、传播、角色定位等过程中,可以完成很多线下无法做到的事情,例如让各馆之间进行网络协同合作,推动及提升博物馆研究以及观众参观体验满意度,以此让博物馆网络展览产生最大价值。

目前,博物馆网络空间的建设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发受到重视,但与“网络博物馆热”相对的则是目前对于博物馆网络空间建设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应该更加重视博物馆网络空间的建设,实际上这对于博物馆未来“多元与包容”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网络建设互联网
浅析高校影响力与其官网影响力之间的关系
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路政案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需求因素分析
浅析TD—LTE网络性能干扰因素及防治对策
云端资源网站在《交互媒体制作》项目化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