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心电监护仪在剖宫产后走廊床位产妇安全监护中的效果

2021-04-04吴婷婷刘春凤苏月卿

医疗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意外事件心电监护床位

吴婷婷,刘春凤,苏月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 (福建泉州 362000)

剖宫产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产科手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产妇应用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剖宫产术分娩方式为产科的安全分娩提供了一定的帮助[1]。但是剖宫产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产妇产后出现多种不良事件,因此对产后产妇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监护十分重要。近些年,行剖宫产术的人数不断增多,而医院产房床位有限,导致很多产妇被安置在走廊床位,对于这些产后产妇的监护工作变得较为复杂[2]。传统护理通过护士进行常规走访的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应用移动心电监护仪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走廊床位安全监护的可靠性。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移动心电监护仪器在剖宫产后走廊床位产妇安全监护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且产后在走廊安置床位的115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的62名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2—10月的53名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34.05±5.44)岁;初产妇39名,经产妇23名。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33.84±6.04)岁;初产妇35名,经产妇18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历资料符合伦理标准及《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纳入产科护士21名,工作年限1~5年,在两组护理过程中,所有护士人员编制无变动。纳入标准:单胎分娩[3];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的产妇[4];合并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功能障碍的产妇;凝血功能障碍、近期服用过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的产妇;对麻醉药物存在禁忌的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的监护程序进行日常监护和管理,在监护过程中积极防止产妇坠床摔倒,预防产妇出现出血、感染和休克,关注产妇的切口状况和血压情况,防止产妇出现产后并发症。

观察组以对照组的监护为基础通过移动心电监护仪(Mindray-PM-9000 exprss)进行监护,根据产妇产后具体状况确定监护时间,监护内容包括产妇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1)心率设定:将产妇窦性心律的上限和下限均设置为正常心率的±20%,如产妇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可根据其发作时心率的情况进行心率上限的设置,并将机器默认值>120次/min调整为>150次/min;若产妇有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且有血流动力学改变,需将其下限调整为35~50次/min;若产妇存在心房颤动,应将其上限调整为100次/min,只关闭不规则心率、不规则心律报警,防止存在无效报警或错误报警。(2)血压设定:将舒张压设置为60~90 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设置为90~140 mmHg,同时对报警的阈值进行设定,在发现报警后要立刻赶往查看原因,并将情况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3)呼吸设定:将呼吸值最高限度设置为30次/min,最低限度设置为8次/min。(4)血氧饱和度设置:将正常值设置为95%~97%,<90%为轻度低氧血症,<85%为重度低氧血症,通常将最低报警值设置为95%。

1.3 临床评价

(1)统计两组意外事件的及时发现率。(2)统计两组护士工作负荷评分,采用自制的量表将工作负荷分为0~10分,0分为无负担,10分为难以忍受的负担,分数越高负担越重。(3)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量表评分,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意外事件的及时发现率比较

对照组住院期间出现意外事件15起,发生率为24.2%,及时发现3起,及时发现率为20.0%;观察组住院期间出现意外事件13起,发生率为24.5%,及时发现11起,及时发现率为84.6%;观察组意外事件的及时发现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935,P<0.05)。

2.2 两组护士工作负荷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士工作负荷评分为(7.82±1.34)分,低于对照组的(4.5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70,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9.45±10.03)分,高于对照组的(82.64±1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52,P<0.05)。

3 讨论

心电监护仪可以对人体实施连续性的生理参数监测,进而了解人体的基本生命体征情况,设置相关的阈值,在人体相关指标超出阈值时报警,进而及时通知相关的医护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减少病情的延误。

近几年,由于二孩政策的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医院的产妇数量有骤然提升的趋势,导致床位供应不足。再加上剖宫产数量增多,很多剖宫产产妇被安置在走廊上临时设置的床位,而对走廊的临时床位产妇进行产后心电监护也成为产科医护工作人员的棘手问题。以往在进行监护时只能通过护士及时的走访查询,导致护士的工作量加大,但依然很难达到及时监护的效果,导致相关问题表现突出。自应用移动心电监护仪后可以实现对走廊增加床位的剖宫产产妇的监视工作,使相关监视工作更加及时,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意外事件的及时发现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移动心电监护仪的安装可使对产妇的监视工作变得更加及时,有针对性,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处置;观察组护士工作负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移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使护士不用将主要的工作放在来回奔波上,提高了护理资源的利用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移动心电监护仪能够更好地对产妇的具体状况进行监视和处理,所以也提升产妇对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与刘志雯[5]研究相似,可以进行相互论证。

综上所述,对安置在走廊的剖宫产后床位的产妇实施移动心电监护仪监护能及时发现意外事件并及时处理,减轻护士的工作程度,提升产妇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意外事件心电监护床位
脑筋急转弯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医院何以床位论英雄?
浅析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论意外事件在侵权法上的抗辩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