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献血场所安全策略研究

2021-04-03——蔡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献血者场所消毒

——蔡 雁 许 敬 陈 虹 林 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做好献血现场安全管理,保障血液质量安全和人员身心健康,是采供血机构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武汉血液中心从多方入手,对献血场所实施了安全管理。

1 管理举措

1.1 献血场所选择及空间布局

疫情期间,市民出行不便,献血人数骤减,在充分考虑便利和现场安全管控的前提下,选择部分献血点开展采血工作。献血点的选择以室内条件较好、区域分隔清晰的固定献血屋为主,采血车则人为进行功能分区。

1.1.1 全血献血点 选取两个固定献血屋和1台采血车,分布于3个主要城市区域,另配置1台流动献血车用于上门服务。献血屋内设立独立采血间,体检征询、等候与休息区实行区域隔离。采血车划分采血、体检、等候休息区域,并实现相对独立的区域功能。

1.1.2 成分献血点 开设在中心两个常规室内献血点。室内独立设置体检征询、采血、等候及休息4个空间区域,每个区域之间使用物理隔离,保证区域间的独立性。

1.1.3 新冠肺炎恢复浆献血点 选择4个室内献血点和1台采血车,要求远离现有常规献血场所与居民区。各献血点专项开展血浆采集工作,所有采集点均使用隔墙、屏风、隔帘等屏障,将采浆、体检征询和休息区域进行独立划分。

1.2 人员分级防护

1.2.1 一般献血场所 工作人员采用一级安全防护,穿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和工作圆帽。在进行血液热合、标本离心等可能发生血液喷溅或气溶胶污染操作时,佩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1.2.2 新冠肺炎恢复浆献血场所 工作人员采用二级安全防护,穿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以及帽子、防护服、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1.2.3 严格执行手卫生[1]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进行手消毒。脱卸防护装备时避免接触污染面,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前和脱去防护装备后使用流动水洗手。接触献血者前后及时更换手套,并进行手消毒。工作结束离开工作场所时进行手消毒。

1.3 人员接待管理

实行献血者电话预约,合理安排献血时间和地点,分批接送献血者到达各献血点,减少献血场所内同时献血人数和现场等待人数,避免人员聚集。

1.3.1 全血献血场所 采血护士1次只接待1位献血者。配备有两个以上采血椅的献血点最多两位献血者同时献血,由两名采血护士分别接待,采血椅间隔使用。现场体检化验区和等候、休息区各限1人,其他献血者在室外间隔1.5 m以上等候。

1.3.2 成分献血场所 采血区域每间隔1个采血椅接待1位献血者,献血间隔满足1.5 m以上。体检征询为独立空间,1次接待1位献血者。献血者在指定区域进行献血前等候、献血后休息和用餐,在此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均保持1.5 m~2 m距离。

1.3.3 新冠肺炎恢复浆采集场所 按现场空间大小设置1个~3个采血位,每个采血位之间满足1.5 m以上间隔。严格按照采血位数量控制进入人数。每个采血时段最多两位献血者进入现场,超出人员在室外分散等待。现场每名工作人员1次只采集1位献血者。

1.4 献血过程安全管理

1.4.1 通用管理 献血者更换或佩戴中心统一提供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征询体检和采血在现场各自功能区域内完成,采血过程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带并及时撤换。非一次性使用物品,如握力球,采用一次性隔巾包裹后使用,用后弃置隔巾,且随时消毒。献血过程中,工作人员与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告知沟通,并尽可能保持1 m以上距离。

1.4.2 个性管理 机采血小板和新冠肺炎恢复浆献血者使用一次性护理垫对献血椅表面进行覆盖,用后撤换。每位献血者所使用盖毯不得交叉使用,用后统一消毒和洗涤。献血者离开献血点时再次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并对献血过程中暴露在外的手臂进行酒精消毒。

1.5 场所消毒和医废处理

1.5.1 空气消毒 采血现场全部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工作期间持续开启。成分献血场所献血者休息区域实行不间断动态空气消毒。献血现场有条件时,在工作间隙或工作结束后开窗通风,每次30 min,或保持现场空气流通。夜间采血车使用紫外灯消毒30 min以上,机采间设置动态消毒机消毒1次~2次。

1.5.2 物表消毒 献血场所每日工作开始前和工作结束后进行地面和物表消毒。连续接待献血者时,工作期间每1 h~2 h对物表进行1次消毒。献血点出入口铺设脚垫并始终保持消毒液浸润状态。献血者离开后及时对所接触表面进行消毒。

1.5.3 医疗废物处理 采血现场医废桶在使用过程中随时保持加盖状态。普通献血点医疗废物从医废桶中移出前进行喷洒消毒。新冠肺炎恢复期血浆采集点所使用物品均放入现场独立带盖医废桶中,移出医废桶前进行喷洒消毒,并捆扎后做好标识,由医废处理人员单独收集后交由专门人员进行高压消毒,再按常规医疗废物处理。

2 效果

2020年1月23日-3月22日,该中心共在11个不同献血场所接待全血献血者1 201人次,成分献血者2 835人次,新冠肺炎恢复浆献血者390人次。期间,1例献血者在血液检测过程中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1例献血者在献血后回访过程中获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均在事后对血液及现场及时进行了安全处理。通过安全管控,疫情期间,该中心未发生因献血场所管理和操作失误造成的人员感染事件。

3 讨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为献血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献血环境,减少因献血过程带来的感染风险非常重要。因此,采供血机构需要考虑献血场所安全管控要求,并实施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3.1 充分考虑献血空间要求

献血点的选择尽可能考虑行政区域分布,同时考虑场所区域安全,尽量安排在献血屋内。献血车停靠点则选择广场等空旷地带,有利于空气流通。新冠肺炎恢复期血浆采集场所,由于献血者较特殊,在不确定是否具有传染性的情况下,宜选择远离居民区和常规献血场所的采集点。

空间布局方面,由于献血人群不同,其空间特点也各有不同。全血献血者人数较少,人员相对分散,献血场所内因献血者之间造成交叉感染的机率也相对较小,安全管理主要针对个体。献血场所内通过相对区域分隔,即可实现人员安全间距。成分献血由于多为固定献血者,疫情期间仍能维持部分人群,献血场所人员相对集中,安全管理需要针对群体。献血场所内各功能区域应相对独立,功能区域内通过调整设施布局,对人员安全距离进行控制。

3.2 严格控制有限空间内人员流动

电话预约、分批接送、分散安排的预约式献血模式,对现场人员数量控制发挥了一定作用。献血招募、客服、采血科室充分合作,对献血者预约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安排献血时间和地点,有效分散各献血点同一时间内的人员数量,减少现场等候人员数量,避免人员聚集,确保献血空间内人员安全间距得到保障。这一举措与国家对疫情期间采供血机构血液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高度契合[2]。

3.3 分级防护有利于不同场所献血服务的开展

采供血机构面对的人群通常情况下是健康的,过度防护会给献血者造成心理不适,引起不必要的恐慌[3],不利于献血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但由于潜伏期感染者的存在[4],必要的防护也不容忽视。因此,针对不同献血者采取不同级别的个人防护十分必要。

一般献血者接待实行一级安全防护,减少飞沫和接触传染风险,同时让献血者在接受正常献血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安全。

新冠肺炎康复献血者接待实行二级防护。一方面,考虑献血者的特殊性,需要提升工作人员防护级别;另一方面,康复献血者由于经历了临床救治过程,工作人员的防护装备对其造成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但由于其处于病后康复期,更需关注献血不良反应。应强调通过细心的服务、温馨的陪伴、舒适安全的献血环境,减少和杜绝不良反应发生[5-6]。

3.4 加强消毒管理,提高献血空间安全性

良好的献血环境不仅是血液质量和人员安全的保障[7],还能增加献血者的信任感[8]。疫情期间参加献血人群中,重复献血者比例占91%,献血环境安全和交叉感染风险是其关注重点。疫情期间该中心接待献血者中,通过核酸检测和献血后回告确认了1例疑似和1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该两例均为成分献血者。接收到信息后,中心对该两例献血者血液进行了高压消毒报废处理,并立即对献血现场增加了1次全面消毒,同时对为该两例献血者进行采血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居家隔离观察。对其他当天同时参加献血的献血者,鉴于献血过程均保持严格间距和个人防护,未提出隔离要求,但均进行了电话回访。后续未因该两例献血者接待导致献血场所污染和献血者交叉感染发生。值得提醒的是,检测和回告均为献血后行为,并不能降低献血当天现场风险。因此,加强献血空间的日常消毒管理才是疫情防控的必要手段和关键环节。为加强日常防控,该中心按照国家相关防疫要求[9],在原有常规消毒管理基础上,对消毒频次、时间、范围和方式以及消毒液浓度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并通过严格监管达到了有效控制的目的。

4 结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献血场所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供血机构需积极应对,从多方面针对性考虑防控要求。该中心通过及时对献血场所空间布局、人员控制、分级防护和现场管理等实施有效的安全策略,有力地保障了献血场所的人员安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感觉到部分献血场所尤其是献血车,因空间相对狭小、区域分隔不完全等缺陷,给防控工作增加了压力。后疫情时期,随着献血人数的不断增加,场所控制会面临新的风险,因此感染防控将是一项长期工作。接下来,我们需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献血场所安全管理给予更多关注,通过加大献血屋建设,改善献血场所硬件环境,以及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献血空间规范化管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说明:蔡雁、许敬为共同第一作者。

猜你喜欢

献血者场所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