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琴类乐器在永登皮影戏中的应用

2021-04-02张阳

艺术评鉴 2021年4期
关键词:演奏传承发展

张阳

摘要:作为甘肃省兰州市现仅存的皮影艺术,永登皮影戏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对永登地区流传的戏曲、民间小曲等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和升华,形成了其独特的戏曲音乐风格、韵味和演奏形式。秦腔板胡、二胡及低嗡子是永登皮影戏中使用的主要胡琴类乐器,其不同的音色和表现力在伴奏音乐中有着不同的重要地位,这三种胡琴乐器与永登皮影戏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发展,将较为局限的演奏技法和技巧进行改善,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皮影戏中,这也是皮影戏和乐器演奏发展传承的长久之道。

关键词:胡琴乐器  永登皮影戏  演奏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160-03

一、永登皮影戏的发展及现状

永登皮影戏是我国甘肃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皮影戏之一,在当地也被称为“灯影戏”“影子”或“皮娃娃”。

永登皮影戏是甘肃省兰州市目前仅存的皮影戏,它最早出现于明代中后期,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迅速发展。20世纪40-50年代,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永登皮影戏的表演形式进一步完善,演出范围逐渐拓展,戏班不断地发展壮大,演出遍布全县,达到了其最鼎盛的时期。当时永登县演出的皮影戏班主要有大同高家皮影戏班,戏班班主高生懷逝世后,皮影件便流传散落,最终由永登县文化馆按价购买并收藏;苦水罗藏娃皮影戏班,戏班班主苗高墉,又名罗藏娃,该戏班当时演出任务较多,在每年农历的各个节日、庙会上都会进行演出,白天演木偶戏,晚上则演皮影戏。苗高墉逝世后,其皮影戏并未被完整地传承下来;高岑薛正刚皮影戏班,班主薛正刚师承于王万钟,他不仅会演唱皮影戏,还会制作皮影,他亲手制作的一套皮影尺寸约为永登其他皮影的一倍,皮影人物足有一尺高。薛正刚逝世后,这套皮影便由其儿子收藏。

20世纪80年代之后,永登皮影戏逐渐步入了衰落,出现了没有人学习和传承的现象,皮影戏班也所剩无几。永登县如今仅有龙泉寺镇童家窑村王得胜(又名王德胜)一家皮影戏班能够演出,2008年6月王得胜皮影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永登皮影戏

永登皮影戏以唱腔和道白为主,伴奏器乐为辅,其使用的曲牌并不多,但是板式灵活多变,有着形式丰富的唱腔和伴奏音乐。在长时间的发展和融合中,永登皮影戏以秦腔作为基本唱腔,结合当地的民间小曲以及方言语调,在苦水地区其唱腔则是下二调和秦腔有机相结合的形式,极具地方戏曲特色。在皮影戏演出当中,唱腔和道白始终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具体刻画出皮影人物的形象,表现其情绪、情感的变化。

永登皮影戏的戏台一般用较粗的木杆(现今使用拼接的钢管支架)在四周固定,利用绳子栓绑搭建成一个类似于长方体的空间,演出准备过程中会将一张长桌、一面“亮子”(皮影戏中使用的白色投影屏幕)、一块挡布置于台前,戏台中靠近“亮子”处悬挂并燃起一盏清油灯(现今使用电灯泡代替)。班主会根据当晚演出的剧目在“亮子”后面紧贴上相应的皮影布景,桌上摆放着的方形木盒中放置着一把皮影道具,如武戏当中的兵器、神戏当中的云彩(其中部分为牛皮刻制,部分为全木制)等等,戏台两旁的绳子上也会依次挂上相关的皮影人物,方便演出时候使用。

永登皮影戏班是属于半农半艺的,戏班的成员都是当地农民。王得胜皮影戏班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班主王得胜家族六代人都从事着皮影戏的演出,乾隆年间其祖上皮影艺人从陕西蓝田携带了两副皮影行头来到了平番(今永登)定居,并将皮影戏在该地区流传开来。王得胜将父亲留下的仅剩一箱的皮影行头和剧本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在其父亲皮影戏的忠实观众中选拔出了五六人,经过不断地磨合和培训组成了这个新的皮影戏班。如今该戏班除班主之外其他成员均不固定,他们不仅能够演唱,还会演奏皮影戏中的多种伴奏乐器,然而这些艺人都未曾经过专业训练,仅仅是通过看、听以及互相之间的讲授来进行学习的。戏班中多位老艺人已年逾古稀,他们精湛的演唱和演奏技艺却无人学习和传承。

三、永登皮影戏的伴奏音乐

(一)乐队编制

永登皮影戏的乐队编制一般分为武场和文场。武场均为打击乐器,有板鼓、堂鼓、战鼓、铙钹、梆子、大锣(也称钩锣)等,用于掌握唱腔的节奏、整个乐队演奏的速度,渲染舞台的效果和气氛,是武打戏中的主要伴奏。文场中有板胡、二胡、低嗡子三种胡琴乐器以及扬琴、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其主要用于起板过门的演奏,并对唱腔进行伴奏、补充和烘托。由于皮影戏演出空间的限制,戏班的成员一般只有五至六个人,有时因演出剧目的需要,乐队每个演奏员都会身兼数职,既要演奏武场的乐器,还要演奏文场的乐器,常被称为“四紧五慢六消停”。

(二)三种胡琴乐器的应用

1.秦腔板胡

永登皮影戏中使用的板胡为秦腔板胡,其琴筒由较大的椰子壳制作而成,没有后音窗,琴弦采用钢弦,琴弓弓杆较粗,弓毛略多,故其音色比普通板胡更加清澈脆亮,音量更大一些。在永登皮影戏中,秦腔板胡的定弦是根据唱腔来决定的,一般为(F,C)或(#F,#C),乐师在演奏过程中通常不会超过两个把位,为减少换把,在下把位演奏时低于一指且相邻的音仍会使用一指进行扩伸演奏。

秦腔板胡在永登皮影戏中是整个文场的主奏乐器,负责文场的旋律声部,其主要作用是与板鼓乐师沟通把握整个唱腔的节奏和速度,引领整个文场进行包腔、转板和过门的演奏等。

秦腔板胡常使用的演奏技法有滑音(包括上下滑音、垫指滑音等)、揉弦(包括滚揉、压揉)和搂弦,根据剧目中皮影人物的角色、情绪、情感表达的需要,运用相应的技法模仿唱腔中的语气音调、转音、情绪、韵律等,将技法通过声腔化处理。乐师对上下滑音的音准和滑音速度、垫指滑音的连接度、滚揉的频率、压揉、搂弦中三个手指的力度和音准音色等这些演奏技法分寸的把握,会使伴奏音乐更加贴合唱腔旋律,更具戏剧性。在保持唱腔曲调和旋律进行的同时,衬托演员的唱腔并辅助其在行腔咬字、气口、情绪、感情及韵味等方面进行更好的处理和发挥。

2.二胡

二胡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所以在永登皮影戏文场中一般会使用到一至两件,其定弦为(C,G)或(#C,#G)。作为辅助伴奏乐器,二胡用来演奏比板胡旋律低纯五度的旋律线,将文场的中声部填充完整。乐师在演奏过程中不换把,会将旋律进行中超过一把位音高的音符转换至低八度演奏。二胡吸取了秦腔板胡的左手演奏技法,经常使用上下滑音、垫指滑音、滚揉、压揉等。右手演奏技法常使用长弓、连弓、颤弓等,根据唱腔的板式和乐句的进行,乐师会对弓法合理地设计安排,通常以拉弓为乐句的开始,推弓为乐句的结束,并且推弓的音符时值较长,用来补充和衬托演员唱句的落音和拖腔。

永登皮影戏中二胡的演奏并不是完全跟随板胡来演奏的,由于唱腔板式种类丰富,且部分板式的节奏和速度较为自由,所以乐师对整部戏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出场顺序、唱腔的旋律走向和韵律以及演员的演唱习惯和处理必须明确并熟记,确保准确地对唱腔进行伴奏。秦腔板胡的音色尖亮并且略显单调,二胡以低五度的和声方式对板胡整体的旋律、音色起到了衬托、润色和补充的作用。同时,二胡与秦腔板胡密切配合,在板胡的引导下对演员的唱腔进行修饰,弥补演员可能存在音高、韵味及情感方面等处理不到位的地方。

3.低嗡子

低嗡子是永登皮影戏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低音乐器,其木制琴杆长约1米,琴筒前经约20公分,后经约15公分,以八角琴筒或圆形琴筒较为常见。琴筒无底托,底部探出1.5公分左右的琴杆用来拴系琴弦。其中八角琴筒的低嗡子整体形似二胡,琴皮一般为蟒蛇皮,琴弦使用钢丝弦;圆形琴筒的低嗡子则形似京二胡,琴皮为蟒蛇皮,内外弦均使用牛筋弦或尼龙缠弦。由民间乐师传统手工制作的低嗡子,其琴皮则采用羊皮,琴弦使用牛筋弦。这种胡琴整体形制较大,音域低且音色浑厚,演奏时作“嗡嗡”之声,故民间艺人将其均称为低嗡子。

低嗡子定弦为(C,G)或(#C,#G)较二胡定弦低一个八度,其负责文场的低音声部,通常随板胡或二胡演奏旋律、长音来衬托高声部和中音声部。乐师在演奏中也不会进行换把,超出一把位音高的音符转化为低八度演奏。低嗡子一般使用的是牛筋弦或尼龙缠弦,琴弦粗且韧性较好,演奏低嗡子时左右手的配合会直接影响到音高、音量和音色。技巧运用过程中,左手按弦的力度和揉弦的频率要准确把握,稍有偏差都会导致音高和音色有所变化。右手持弓要松弛,弓毛给予琴弦的压强要通过中指和无名指进行控制,压强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到牛筋弦的振动频率,可能会出现发音虚、声音小并伴有较多杂音等问题。

秦腔板胡、二胡和低嗡子在文场中构成了一个简易的弦乐和声织体,高、中、低三个声部使伴奏音乐的整体音响效果饱满立体,能够更加生动细腻地塑造和表现多种多样的戏曲音乐形象。作为伴奏乐器,三种胡琴乐器在演奏音量上要保持一种平衡——不仅要突出板胡主奏的旋律,中、低声部的音响也要丰富饱满,并且在语气、情绪、力度、强弱变化等方面做到整体统一,音量不要盖过演员的演唱,对唱腔起到烘托的作用。胡琴类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和技巧比较局限,经过长时间的艺术实践,乐师们会根据演出剧目的故事背景、情节,皮影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秦腔、眉户、民间小曲和下二调的特点及韵味,常常对这些演奏技法和技巧进行一些改善,使其不会过分凸显,并且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皮影戏伴奏音乐中,细致地描述故事背景,真实生动地表现皮影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三)演奏形式

永登皮影戏在演出时,皮影班主坐于“亮子”之后,兼顾挑线手和剧目中部分人物角色的演唱,戏班其他成员按照具体分工完成演出事物,并且每个人也要担任扮演剧目中的人物角色。在永登皮影戏乐队伴奏中有着一种独特的演奏形式——“不封口”,即乐师在演奏乐器的同时能够开口演唱或搭腔(清唱或道白)。以文场的秦腔板胡、二胡和低嗡子为例,乐师在演奏的同时要扮演剧中的人物角色并进行演唱,一种情况为边唱(或搭腔附和)边奏,如板胡和低嗡子这种单件乐器;另一种情况为只唱不演奏,所缺的声部由其他乐师进行演奏,如二胡这种多件乐器。因永登皮影戏每个戏班的成员人数较少,所以一般不会接纳“封口”(即演奏过程中不能同时演唱)的乐师,尤其是乐队中主奏乐器的乐师——武场乐队中的板鼓手和文场乐队中的秦腔板胡手。

这种自拉自唱自说的演奏形式将奏、唱、说三种相对独立的表演方式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既解决了戏班人员少的问题,又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演奏艺术,这种演奏形式在整个戏曲演出中是不多见的,在胡琴类乐器的演奏中更是鲜少。

四、结语

作为永登皮影戏伴奏音乐中的重要支柱,秦腔板胡、二胡和低嗡子这三种胡琴乐器之间互相润色、平衡,以其各自不同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来强化表达唱腔的风格特点,并与唱腔高度融合,完整地表现出其独特的韵味。这三种胡琴乐器与永登皮影戏中之间相互取补和促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皮影戏和乐器演奏发展传承的长久之道。

永登皮影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地方戏曲的影响,其唱腔粗狂豪放、富有激情,体现出了当地民众淳朴、豪爽的性格。相对于其他戏剧而言,皮影戏是一种更贴近于民众生活的艺术形式,与当地的习俗、人们的信仰和精神寄托等息息相关,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作为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永登皮影戏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它所需要的是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然而目前永登皮影戏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观众老龄化,年轻人听不懂、不感兴趣,没有人对这种表演艺术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学习。我们要对永登皮影戏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了解它的保护需求,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例如将剧目中的唱词和道白制作成电子字幕,演出时相应显示播放,使用现代科技技术将演出剧目进行完整的记录,并利用现代媒体对皮影戏进行宣传,吸引、鼓励年轻人去学习,从而对永登皮影艺术进行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何为.戏曲音乐散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柯琳,吴涛主编.民族音乐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

[3]丁克西.清代西部皮影艺术图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4]张宇中,张永宏.永登皮影戏[M].兰州:永登县文化馆,2017.

[5]党婷.论秦腔音乐中的二胡技法运用[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6]武婷.板胡在秦腔剧种中的运用[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5年.

[7]曹帅.冀东皮影戏音乐形态中四胡独特性的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7年.

[8]陈慧雯.伴奏乐器与戏曲声腔的发展探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12):53-55.

[9]肖永华.浅谈二胡在秦腔中的应用[J].当代戏剧,2010(04):32-33.

猜你喜欢

演奏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