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音乐教学法与中国鼓融合的创新实践

2021-04-02李红娣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6期
关键词:融合

李红娣

[摘要] 音乐教学法应当跟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从学校、学生、教师、教材的特点出发,融入中国鼓,结合教师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呈现三大音乐教学法与中国鼓融合的创新教学探索。

[关键词] 三大音乐教学法;中国鼓;融合

三大音乐教学法是指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这三种方法是颇具生命力的、被世界音乐教育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并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洋”为“中”用,把三大音樂教学法与我校中国鼓特色教学课题进行巧妙的运用,使三大音乐教学法与中国鼓特色教学有效融合,成为本土化应用的一个课例。以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六课《牧童之歌》这一课为例,笔者呈现这一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一、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的能力

三大音乐教学法与我国新课标的精神是高度吻合的。不管是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还是从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都有必要借鉴优秀的教学理念去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教师利用三大音乐教学法与教材、课标的高度吻合,在课堂教学中,把三大音乐教学法与中国鼓特色教学巧妙融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效果显著。而且,三大音乐教学法与中国鼓特色教学的有效融合也是本课教学的创新之处。例如,奥尔夫教学法的很多教学活动都需要用奥尔夫乐器,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教师使用了学生熟悉的、容易接受的民族打击乐器中国鼓来代替奥尔夫乐器为歌曲伴奏。

《牧童之歌》包括二首演唱曲目《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和二首聆听作品《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剪羊毛》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附点八分节奏。教学时,首先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所强调的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儿歌说白、童谣等语言教学素材进行节奏朗读,让学生模仿教师读拍二组不同的节奏型跟教师问好,通过对比的方法,认识了附点八分音符。接着,通过学生拍读有趣的儿歌和教师按节奏用中国鼓给学生拍读儿歌伴奏,让学生在念白中进一步感受、理解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于是,学生很快就感受、理解、认识了附点八分音符,掌握了难点。这种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令人眼前一亮,让原本单调的儿歌、童谣活跃起来,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二、训练学生稳定的拍子和精准的节奏

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教学。面对单一枯燥的节奏教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快、更容易记住节奏并能准确运用在歌曲中呢?对此,教师借助三大音乐教学法和中国鼓特色教学的融合,帮助学生稳定拍子和节奏。

在教学《小小羊儿要回家》时,教师采用柯达伊节奏读法和奥尔夫乐器伴奏法来培养学生的乐感。而在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则让学生做“音符找家”的游戏:首先让学生用柯达伊节奏读法熟读音符的节奏,教师用中国鼓敲打相同的节奏给学生伴奏,接着由口读变成用双手食指模仿中国鼓的鼓棒,跟随教师边做敲中国鼓的动作边读节奏。最后,请学生上台给音符找家,把写在小羊儿卡片身上的音符找到相对应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家。在这样快乐的游戏和充满节奏感的鼓声中,单一枯燥的节奏教学顿时生动、活跃起来了。

三、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技巧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直接把三大音乐教学法综合起来运用,使得音乐课不仅仅是唱歌,还与乐器、律动、表演、语言等结合起来。因此,在本课表现歌曲的最后环节中,教师运用唱歌、律动、表演以及乐器伴奏等教学形式,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强调的本土化的教育思想,用中国鼓代替奥尔夫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奥尔夫打击乐器本土化;同时,结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律动体验和柯达伊教学法的愉快歌唱,运用唱歌、律动、表演以及乐器伴奏等综合艺术手段来表现歌曲。

在《孤独的牧羊人》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按歌词的黑色红色两部分分配角色:中国鼓演奏黑色部分即每句的前半句,响板演奏衬词部分,红色部分即副歌部分用铃鼓摇铃担任,间奏则用双响筒担任。各类乐器各司其职,一拍也不落下,学生乐在其中,尽情享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就这样,将中国鼓与三大音乐教学法巧妙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促使学生了解本民族打击乐器中国鼓的演奏方法。另外,用中国鼓代替奥尔夫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也让奥尔夫打击乐器本土化,符合奥尔夫自身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为它的充实和完善做了中国式的贡献。

四、培养学生表演角色的能力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立足于“听”音乐,让学生把身体当作移动的乐器,把所听的音乐再现出来,用动作来表达。而奥尔夫教学法则采用课程中的民族乐曲,延伸出乐器合奏、身体乐器练习、戏剧角色扮演等,同时奥尔夫教学法还强调本土化,其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具有美好的前景。为此,在给乐曲《小放牛》伴奏时,教师用中国鼓代替奥尔夫打击乐器,突出《小放牛》作为我国民间歌舞剧的特征,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的喜爱之情。这与奥尔夫本土化的教学理念也是吻合的。基于这两种教学理念,教师设计《小放牛》的具体教法。

《小放牛》以牧童和村姑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她时的风趣情景。在聆听乐曲时,学生都能判断出牧童与村姑的音色:牧童的音色高亢明亮,而村姑的音色则低沉沙哑。根据牧童与村姑的不同音色,教师要求学生尝试敲中国鼓的不同位置来给牧童与村姑伴奏。比如,有的学生提出敲中国鼓的鼓边声音比较高,给牧童伴奏;敲中国鼓的鼓心声音比较低,给村姑伴奏。在进行角色表演时,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男生模仿牧童、一组是女生模仿村姑,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敲中国鼓的鼓边和鼓心,分别给两组的牧童和村姑伴奏。表演时,男生俏皮、得意、故意刁难村姑的夸张表演和女生扭捏、着急的表演动作,造成了非常自然的风趣幽默效果,令人忍俊不禁,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

在此,教师借助中国鼓的音色和角色表演,创设了活泼诙谐的气氛,用有趣的形式去激发学生角色表演的能力,塑造出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避免了单调乏味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把三大音乐教学法和中国鼓特色教学巧妙融合,在三大音乐教学法中融入中国的元素——中国鼓。而这也成为我校特有的本土化教学。可见,三大音乐教学法与中国鼓特色教学融合的教学实践有着很大的特色和创新,它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猜你喜欢

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以《价格变动的影响》“融合课”为例
公益广告
破次元
阅读理解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