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对女性脑垂体瘤患者的影响

2021-04-02吕志露赖彩玉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量表护理人员评分

吕志露,张 霞,赖彩玉

(茂名市人民医院 广东茂名525000)

脑垂体瘤作为神经外科较常见的肿瘤,其大部分为良性肿瘤[1-2]。目前,关于脑垂体瘤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以激素分泌紊乱、垂体压迫症状等为主要表现,对生育、发育能力产生严重影响[3-4]。女性脑垂体瘤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闭经、不孕不育、肥胖等症状的影响,导致其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明确患者认知与需求,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对脑肿瘤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与认知心理干预,发现此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及应对方式,加快患者恢复速度[5]。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1日,我们对63例女性脑垂体瘤患者采取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诊治的125例女性脑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垂体瘤者;②均为女性,年龄>18岁;③均为良性肿瘤者;④神志清楚,可正常交流者;⑤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心、肝功能异常者;②有频繁、反复饮酒或吸烟史者;③合并认知障碍,依从性不佳者;④处于妊娠、哺乳期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63例。对照组年龄21~50(37.68±5.34)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初中8例,高中及中专32例,大专及以上22例。研究组年龄22~52(38.31±5.4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初中9例,高中及中专30例,大专及以上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在入院时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状况,做好日常护理;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做好术前准备,向其告知注意事项并发放教育手册;术后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指导用药、饮食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预防并发症护理。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具体如下:①建立信任。从进入病区开始,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接待患者,向其介绍自己及其他医务人员,并讲解病区及病房环境、规章制度、注意事项等,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提供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待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后,向其详细告知脑垂体瘤病因、病理、治疗方式等知识,解答患者及家属存在的疑惑。护理人员主动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采用语言、行为等方式,给予理解、支持与鼓励,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信任,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②需求识别。在取得患者信任后,护理人员了解其心理情况、生活情况、对手术看法等信息,识别需求并以需求为依据,纠正其错误认知及思维误区,增强疾病认知度,指导家属给予家庭支持,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增强自信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③认知干预。以患者需求识别为依据进行相应认知干预,进而帮助其摒弃不良认知、行为。对内心存在焦虑需求患者,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引导患者倾诉内心感受,护理人员对其诉说表示认同,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深呼吸,注意方式为腹式呼吸,使全身心逐渐放松,缓解焦虑情绪。另外,通过听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使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保持情绪平稳。对内心存在抑郁需求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心理干预,并帮助引导患者和患友友好相处,营造一种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互帮互助的氛围;通过列举成功治疗案例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同时尽可能安排恢复良好的同病种患者和现住院患者进行沟通,从而鼓励患者坚信战胜疾病信念,减轻抑郁情绪,以平稳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在住院期间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事情,强化自我效能感,邀请患者参与治疗讨论中,表扬其微小进步及积极行为,从而增强自信心;指导家属对患者给予家庭支持,促使其感受家庭温暖,进而增强面对疾病的勇气。

1.3 评价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6]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7]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HAMD共包括17项条目,每项评分为0~4分,无抑郁<7分,轻度抑郁7~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2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重;HAMA共有14项条目,每项评分0~4分,无焦虑<7分,轻度焦虑7~13分,中度焦虑14~20分,重度焦虑≥21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程度越重。②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7个条目,每条评分为0~3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LI)[9]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总分0~1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④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S)[10]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该量表共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T)、采取积极行动(P)、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I)3个维度,包括12个条目,满分48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希望水平越高。⑤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11]评估两组应对方式,该量表共20条项目,每条评分1~4分,包括屈服发生(5~15分)、回避方式(7~30分)、面对方式(10~30分)3个维度,分数最高的维度表示患者最常用的应对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PSQI、QL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PSQI、QL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HH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HH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MCMQ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MCM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垂体瘤是一种脑内常见肿瘤,其发生可能与遗传、下丘脑调节激素紊乱等有一定关联。脑垂体瘤患者因疾病进展出现压迫现象,而且会对机体激素分泌产生影响,导致出现肥胖等激素分泌异常,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目前,脑垂体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由于疾病自身、手术应激等因素影响,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使机体内分泌紊乱,进而加重症状,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认知干预作为一种心理护理方法,主要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以情感态度为依据对其展开认知识别,进而发现并清除导致不良心理的因素,针对性应用心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本研究将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应用于女性脑垂体瘤患者中,与患者建立友好信任关系,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积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明确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缘由及识别需求,进而在需求指导下密切观察患者认知及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其负性心理进行干预,强化对疾病认知度,缓解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帮助其进行自我调节,进而阻止心理问题与躯体疾病的互相作用,促使患者以平稳心态面对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有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可能与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促使护患建立良好信任关系,护士与患者沟通,向其详细讲解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强化患者对垂体瘤的认知度,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有关。

脑垂体瘤常规护理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入院健康教育、日常护理、用药护理等常规措施,而其中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必须知晓的常识进行说明,缺乏发现并解决患者不良心理的干预。而护理人员是患者住院期间最密切接触者,也是患者护理的具体实施者,其在患者住院期间生活适应、心理态度、术后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PSQI、QLI、HH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屈服发生、回避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且面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更能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提高其睡眠与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可能是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垂体瘤存在的思想误区,改善其负性情绪,避免负性心理和躯体症状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减轻其不良心理状态,改变应对方式,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放松训练改善其睡眠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女性脑垂体瘤患者采取基于需求识别指导的认知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睡眠、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

猜你喜欢

量表护理人员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我给爸爸评分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