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分析

2021-04-01吕艳杰李旭赵娟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椎旁椎间隙脓肿

吕艳杰 李旭 赵娟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1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脊柱结核行矢状位T1WI、T2WI、STIR,轴位STIR扫描,观察椎体、椎间盘、椎旁冷脓肿的信号变化。结果:①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内T1WI上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T2WI呈混杂高信号改变。②椎间盘内T1WI上呈相对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③椎体变形,脊柱后凸畸形。④椎旁冷脓肿在MRI上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少数为等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增强呈环状强化。结论:邻近多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脓肿是脊椎结核重要的征象。MRI在发现脊柱结核病变中具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脊柱结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占40%~50%[1]。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淋巴结核、消化道结核、肺结核等,不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脊柱结核大多数发病隐匿,对脊柱的破坏比较严重,并且病程较长、治愈难度大,临床上易与脊柱其他疾病混淆,所以脊柱结核的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影响。X射线及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MRI可以多方位和多序列成像,并且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因此MRI目前是脊柱结核最准确的诊断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唯一能在病变早期发现病灶并确定病变范围的方法[3]。本文重点探讨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学表现,拟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整理本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2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或抗痨治疗确诊的脊柱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3~78岁,平均58岁,病程5个月~4年。所有病例均有腰背部疼痛,18例有下肢症状,驼背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有脊柱平片,其中15例显示椎体骨质破坏,10例椎体压缩骨折;20例CT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其中3例怀疑椎体肿瘤。

1.2 方法

应用美国GE 1.5T磁共振仪,脊柱相控阵线圈,15例患者行MRI增强检查。增强前行矢状面(T1WI/SE、T2WI/TSE、STIR/TSE)、横断面(STIR/TSE)及冠状面(STIR/TSE)扫描。造影剂采用扎喷酸葡胺,剂量0.1mmol/kg,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流速2mL/s。增强后采用T1WI/SE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扫描参数:SE序列,矩阵512×352,视野300mm,T1WI TR 500ms,TE10ms;T2WI TR 3000ms,TE 100ms。层厚3.0mm,层间距1.0mm。

2.结果

2.1 病变部位情况

腰椎13例,胸椎5例,胸腰段4例,颈胸段1例。

2.2 椎体受累情况

单椎体受累4例,累及2个椎体16例,累及3个椎体及以上3例,11例可见椎体附件受累。23例共有46个椎体受累。病变椎体见虫蚀样骨质破坏,局部椎体形态不规则,T1WI呈现不均匀低信号,部分病例其间夹杂有少许高信号;T2WI呈现混杂等高信号,以略高信号为主。椎体骨质破坏不严重者,呈较均匀T1WI略低、T2WI略高信号。患病椎体形态多样,17例以压缩变扁及楔形变为主,另有4例椎体呈不规则形态改变。椎体骨质破坏不严重者,椎体形态无明显变化。总之椎体结核以多椎体受累为其特征,且多为相邻椎体受累,也是其主要的患病特点。

2.3 椎间盘受累情况

23例中仅3例椎间盘的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20例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17例椎间隙相对或明显变窄,另有3例椎间盘破坏严重者,椎间隙消失。T1WI呈现相对均匀低信号,T2WI呈现不均匀高信号。12例脊柱增强扫描检查,椎间盘呈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患者因椎体楔形变及椎间隙狭窄使其脊柱侧弯或脊柱后凸畸形。

2.4 附件受累情况

11例可见椎体附件骨质破坏,病变累及椎板及椎弓共10例,累及椎体横突者1例。MRI表现为不规则骨质破坏,呈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2.5 椎旁冷脓肿情况

23例均有大小不等的椎旁脓肿,3例脓肿局限于椎前,18例脓肿位于椎前和椎旁两侧,2例脓肿涉及椎后间隙。脓肿大小不一,厚径4~32mm,冠状位或矢状位测量高度18~127mm。在MRI上冷脓肿呈现T1WI呈低信号,个别呈等低信号,T2WI呈现混杂高信号或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脓肿呈明显环状强化。

3.讨论

脊柱结核是常见病,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可能与结核耐药菌增加及环境卫生污染等因素有关。脊柱结核为继发病,原发病为肺结核、消化道结核或淋巴结核等。结核菌通过三个途径感染椎体:一是由原发灶产菌经血流到达椎体;二是胸腹结核经淋巴管道系统到达椎体;三是胸膜结核及颈部病灶局部直接蔓延至椎体边缘。经血循环感染是造成椎体结核的主要途径,脊柱结核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高,主要原因是椎体血管多为终末细小动脉,原发灶产生的细菌会随血流形成栓子停留此处,造成以侵犯椎体松质骨为主的骨质破坏。脊柱结核的早期病理变化为脊椎炎,病理上表现为病椎骨髓水肿、充血,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晚期可引起椎体的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

脊柱结核MRI诊断要点及特征:①多见连续2个或2个以上椎体受累,且以相邻椎体受累表现为主,常常与椎体转移瘤的跳跃式分布不同。②T2WI呈现出不均匀高信号。当受累椎体发生干酪样坏死或干酪样脓肿时,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增强后干酪样病变区不强化,其周围骨质炎性水肿区强化明显。③椎间盘表现:椎间盘容易遭到破坏,形态不规则变扁或消失,致使椎间隙不同程度变窄,T1WI上呈相对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④脊柱整体形态表现:患病椎体骨质破坏变形,相邻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纵向承重力下降,部分病例出现脊柱侧弯及后凸畸形,椎管狭窄时会伴有硬脊膜囊及脊髓受压表现。⑤椎旁冷脓肿表现:椎体周围脓肿发生率高,脓肿大小、范围均不规则,主要局限受累椎体区域,MRI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当坏死区存在较多干酪样组织时,MRI信号呈现不均匀改变,且椎旁冷脓肿周围有炎性肉芽肿和纤维性包膜包绕,因此脓肿在MRI增强后呈现明显环形强化。由于冷脓肿容易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会向下跨越多个或一个椎间隙,个体较大的冷脓肿容易下流到臀部或髂窝[4]。

鉴别诊断:脊柱结核主要与化脓性脊柱炎及转移瘤等鉴别。①化脓性脊椎炎:临床有畏寒、高热症状,病变发展迅速,因椎体骨髓水肿明显,故MRI信号较结核均匀,且骨质增生、硬化时期早。MRI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全域或中心均匀强化,周边见环形强化缘。化脓性脊椎炎累及椎体数量较椎体结核少。两者在影像表现上相同点较多,易相互误诊,应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诊断。②椎体转移瘤:原发恶性肿瘤病史,多椎体受累,呈跳跃式骨质破坏,侵犯椎体附件多见,椎间盘多不受累,椎间隙无影响,椎旁肿块为软组织结节或团块,少有碎骨块或钙化点;增强后转移瘤呈轻度或中等度较均匀强化,椎旁软组织同步均匀强化。

本文收集23例脊柱结核病例,通过对其MRI影像分析,发现相邻椎体异常信号;椎体及椎间盘破坏变形;椎旁冷脓肿是脊柱结核的重要影像表现。MRI相对于X射线及CT在软组织分析率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同时多平面、多序列成像更有利于观察病椎和椎间盘病理改变和病变范围。总之,MRI对脊柱结核诊断有很大优势,能发现早期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应该重视MRI在脊柱疾病的应用,基于MRI的成像优势,将脊柱结核病变的空间信息清晰显示出来,可以为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提供有效影像依据。

猜你喜欢

椎旁椎间隙脓肿
定量CT与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测量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