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式管理流程在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2021-04-01

全科护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征呼吸衰竭通气

许 艳

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病人发病急、死亡率高[1]。临床上对该类病人除了行急诊对症治疗外,还需对其进行呼吸机辅助治疗,以改善机体氧合功能及代谢功能[2]。然而机械通气作为侵入性操作会破坏病人呼吸道屏障功能,增加病原菌入侵风险,从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影响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预后[3-4]。研究指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能降低机械通气病人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改善病人预后[5]。环式管理流程是基于综合闭环系统的封闭原理,注重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决策—控制—反馈—再决策—再控制—再反馈的循环模式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6-7]。因此,本研究将探讨环式管理流程在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旨在降低病人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52例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50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同时或先后服用2种或3种药物致急性中毒;②符合呼吸机辅助治疗指证;③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对机械通气不耐受或不配合者;②合并气胸或恶性肿瘤者;③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观察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22~65(32.8±3.9)岁;中毒至送院时间0.5~2.0(1.8±0.6)h。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4(32.3±3.4)岁;中毒至送院时间0.5~2.0(1.9±0.7)h。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应用急诊常规救治流程实施管理,病人入院后积极控制感染,并对重症监护室(ICU)病房护士加强培训及护士强化考核,同时规范病人管理流程。观察组实施环式管理流程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建立ICU移动信息管理系统 以互联网为基础,以iPAD为载体,将院内相关信息系统(如病人信息管理系统、病例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病人生命体征评估单、不良事件追溯管理系统等)与iPAD的数据终端相连接。护士利用iPAD登录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后可核对及实时录入病人个人信息,同时可打印病人住院号及识别码。护士可将病人每天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录入病例管理系统中,系统会同步自动存储,并生成报告,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护士扫描病人住院条码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病人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既往病史、入院时各项生命体征参数、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机械通气期间生命体征、药物使用情况等,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1.2.2 建立呼吸衰竭管理方案 ①个性化吸排痰方案:护士根据病人病情、生命体征、痰液性质及量制定吸排痰方案,避免过度排痰或排痰不完全。②口腔护理:护士每天早晚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拭病人口腔,确保病人口腔清洁。③呼吸道湿化护理:采用自制输液器自动加水装置及一次性双加热式密闭性呼吸机管道,将湿化器及输液器注水口连接,液面应稍低于湿化器水位,打开输液器阀门并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④体位干预:病人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将病床抬高30°以提高病人舒适性。⑤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呼吸、精神状态,并及时将数据上传至移动终端处。

1.2.3 护理效果评价 根据生命体征、肺功能、并发症情况等,判断病人是否符合撤机标准,撤机前向病人详细讲解撤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及干预措施,撤机时严格按照iPAD显示的撤机模式及参数执行。

1.2.4 反馈阶段 科室护士长每日晨会前1 d对病人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并对病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直至下一轮循环。

1.3 观察指标 ①预后:记录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②肺功能:记录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活量、潮气量。③救治成功率:是指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呼吸衰竭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④病人满意率:应用自拟的“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分值>30分为满意。⑤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声带受损、声门水肿、气道糜烂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预后比较 单位:d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表3 两组病人救治成功率、病人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急性药物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病人病情进展快,病人预后差,呼吸机是目前辅助治疗呼吸衰竭的最佳方案,但呼吸机机械通气期间容易导致病人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因此机械通气期间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将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8-9]。环式管理流程是采用信息技术对医疗诊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内容,包括医嘱传达、转抄、核对及执行等实施督查及反馈,从而形成管理闭环链路,确保护理工作各个环节获得追溯,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10-12]。本研究将闭环管理流程应用在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闭环管理流程能有效改善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预后,这可能是由于环式管理流程中引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优化病人护理流程,使护士能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及动态,从而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促进病人快速康复[13-15]。

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活量、潮气量是反映气道通气及阻塞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可反映病人肺功能恢复情况[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活量、潮气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说明环式管理流程能积极改善急性重症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的通气功能。考虑其可能原因:护理人员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了床旁信息采集,通过条码扫描系统有助于护士更好地识别病人个人信息,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避免不良事件发生[17-18]。另外,环式管理流程利用移动信息系统对病人生命体征实施动态监测,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制订干预方案及更有效、更准确地评估病人病情,确保病人能获得更好的治疗。同时有助于护士及时、安全、有效地评估病人的干预效果,并将不足之处列入下一个循环流程,从而促进病人呼吸功能恢复[19-20]。观察组病人救治成功率、救治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进一步表明环式管理流程可提高病人治疗效果。这可能是由于环式管理流程制定了个体化吸痰排痰方案、口腔护理、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全方位护理干预方案,有效促进病人痰液排出,减少病原菌在病人呼吸道及口腔中的定植,从而降低不良反应,促进病人康复,改善病人预后[21]。

综上所述,环式管理流程能有效改善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功能,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救治成功率及治疗满意率。

猜你喜欢

体征呼吸衰竭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不通气的鼻孔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