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食管球囊扩张术后护理效果分析

2021-04-01任燕燕贺菲菲李丰芹石琳琳姚玉波

食管疾病 2021年1期
关键词:吸入性预见性球囊

任燕燕,贺菲菲,李丰芹,石琳琳,姚玉波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表现为进食困难、难以言语交流,并由此引起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1],部分患者甚至拒绝进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食管球囊扩张术是治疗吞咽障碍的常用方法[2],但术后仍需个体化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食管球囊扩张术后的护理效果,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92例,住院期间均接受食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采取常规护理46例为对照组,采取预见性护理46例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首次发病;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为中—重度卒中或重度卒中;③本次发病前无吞咽障碍症状。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②意识不清、难以配合;③合并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本次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方法

1.2.1 食管球囊扩张术

丁卡因对鼻腔局部麻醉,将带有球囊的硅胶导管从鼻腔进入食管内,明确环咽肌位置并完全穿过,向导管球囊内注水6 mL使其扩张,顶住针栓防止水逆流。缓慢将导管向外拉,有阻力时即处于环咽肌下缘位置。适量排出球囊内水,嘱患者吞咽球囊并同时反复提拉导管。阻力减退、有突破感时排空球囊内水。每日1次,每次反复操作8~10个循环,扩张环咽肌,治疗满4 周或恢复经口进食时停止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所有受试者监护人均详细解释患者病情、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具体实施措施,介绍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优点及可能涉及的问题(如增加经济负担等),依据其自愿选择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吞咽训练干预:①吮吸和喉部训练:患者本人或家属在食指上戴上清洁橡胶套,嘱患者进行吮吸练习,锻炼嘴唇的活动能力。此外,嘱患者将手指置于甲状软骨上,面对镜子,观察和感受吞咽训练时软骨运动,后续可指导患者将两个动作连贯起来。②空吞咽训练:主动进行空吞咽练习,护理人员可使用冰棉棒刺激患者咽后壁、软腭以及舌根,刺激患者完成空吞咽动作[3]。③舌运动训练:将舌尽量伸出,使舌环绕上下嘴唇做上、下、左、右旋转运动,每次摆动尽可能靠近嘴角。完成嘴唇周围旋转动作后,将舌向上顶住上颚2~5 s再放松。每项训练强度不固定,以患者自身耐受程度为准[4]。依据训练效果,逐步进行摄食训练,由饮水训练逐渐向正常饮食过渡。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措施。制定方案:成立护理干预专项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主管医师、管床护士为骨干,并吸收2~3名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为成员。主管医师负责评估患者病情,决定能否实施吞咽训练干预;管床护士依据患者病情,在护士长指导下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余成员依据患者病情及自身护理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最终方案,并征得患者监护人同意。实施方案:主要步骤如下:①体位:进食前调节体位为头前倾、躯干35°~ 45°仰卧位。如出现呕吐,可迅速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吸出呕吐物。对于部分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进食采取胃管鼻饲方法,注意控制饮食的温度,38 ℃即可,饮食量每次约200~300 mL。进食后,嘱患者继续保持上述体位至少0.5 h,在此期间避免进行翻身拍背、吸痰或其他治疗。②口腔护理:注意餐后口腔清洁,对于可经口进食的患者,在进食后使用洗必泰漱口液,鼻饲者由护理人员进行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③呼吸训练:嘱患者以腹式呼吸为主,嘱患者深呼气、憋气、咳嗽,可将一只手放于腹部,在呼吸时给予适当力度。腹式呼吸完成较好者,给予吹纸巾、吹气球等抗阻呼吸锻炼。④其他: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或进食时,保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干扰。经口进食者注意观察患者进食速度和一口量,鼻饲者注意有无胃潴留。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树立治疗和护理的信心,提高认知能力和依从性,降低护理风险。评估与反馈:护士长、主管医师及其余小组成员每周对患者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度进行评估,依据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耐受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必要时终止训练。

1.2.3 观察指标

护理时间均为4周,评估两组受试者下列指标:①吞咽功能[5]:采用洼田饮水试验,Ⅰ级:患者于5 s饮水完毕,未发生呛咳;Ⅱ级:分2次喝完,未发生呛咳;Ⅲ级:1次喝完,但发生呛咳;Ⅳ级:2次喝完,发生呛咳;Ⅴ级:频繁呛咳,难以完成正常饮水。疗效评估:饮水试验恢复至Ⅰ级为治愈,等级上升2级为显效,等级上升1级为有效,等级无变化或下降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②并发症:包括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

1.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

92例患者均获得全程护理,无中途终止现象。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改善率为95.65%,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例(%)

2.2 并发症

护理干预期间,对照组发生误吸6例,吸入性肺炎1例,营养不良1例,总发生率为17.39%;观察组发生误吸4例,吸入性肺炎1例,总发生率为10.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8 3,P=0.549 4)。

3 讨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不论出现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或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均可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吞咽困难可引起误吸、吸入性肺炎或其他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可发生窒息并危及生命[6-7]。因此,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正常吞咽过程主要分为食管期、咽喉期及口腔期,包括随意运动、反射运动和蠕动运动。而吞咽障碍患者食管期、咽喉期吞咽困难。由于在吞咽过程中依靠舌将食团向后推,故训练重点为舌肌和吞咽肌群。食管球囊扩张术是治疗吞咽障碍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环咽肌进行反复性和机械性的扩张和牵拉,促进了环咽肌的开闭和咽缩肌的收缩,增加吞咽顺应性[8-9]。而球囊在吞咽过程中通过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刺激中枢模式发生器的神经元,调控咽期反射性活动及模式化顺序运动,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在食管球囊扩张术后的护理干预中,常规方式为针对性护理,如进行吮吸和喉部训练、空吞咽训练以及舌运动训练,旨在提高患者舌、咽喉的活动和吞咽能力[10-12]。该护理方案并没有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如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等,进行预见性干预,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度不高,故对吞咽困难和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程度有限。

鉴于常规护理方案的不足,作者对此类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针对误吸和呛咳,采取改善进食前后患者体位、控制饮食温度和单次进食量;针对口腔感染,在进食后及时进行口腔护理,保持清洁;针对呼吸肌乏力者重点提高腹式呼吸能力和抗阻呼吸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护理环境,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结果显示,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进步明显,吞咽能力获得显著改善。与常规护理患者相比,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没有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

针对传统护理干预方法在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不足之处,本研究进行了预见性、针对性的改良。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吞咽能力,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纳入病例有限、观察时间较短等因素,相关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长期观察研究。

猜你喜欢

吸入性预见性球囊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