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规划中遗产保护策略与思路研究

2021-03-31丁兆恺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历史文化

丁兆恺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0 引言

2011 年10 月18 日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若干重大问题提出议事日程,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到了重要的发展地位。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如何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笔者认为,应遵从问题导向,从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明晰问题的本质,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及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策略。

1 城市更新中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问题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由遗产所有者及遗产保护管理者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价值的认知水平决定。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对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国家经济、城建与文化事业的发展,通常呈现出逐渐完善合理的渐进式过程:初期是一种较为极端的认知,认为历史文化遗产不甚重要,为了城市的发展,可以像进行旧城改造一样推倒重建;一种是能部分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近似历史文物古迹一样的局部的静态固化保护;但这种保护方式容易使历史文化遗产失去其应有的活力与功能。还有一种是比较先进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方式,不但对历史文化遗产本体进行系统的修缮保护,恢复其原有的功能或者为其注入新的体现其生命力的功能,而且注重保护其所处的整体宏观环境,通过建筑风貌的控制和产业定位,为激活历史文化遗产所在区域的整体发展,进行系统的一致性的努力。

3 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价值观的对标案例有很多,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三千年古都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前期是世界上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古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改造的境遇,是拆旧建新还是另择址新建,曾面临艰难的抉择。当时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从规划和古都文脉传承的角度,本着“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提出“梁陈方案”。可惜此方案未能被采纳,这可能是规划人心中的巨大遗憾。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历史语境下,许多人员与机构需要立刻安置和建立,树立全国统一安定的大旗,拆迁改造或许是不得已的选择。假若国家当时有现在的经济与基建实力,可能当年也不会作出带着缺憾的选择。落后就要挨打,我国跟在发达国家背后70 多年,学形学神,韬光养晦,今天终于有了经济与技术的实力与底气,也充分认识到了文化软实力对于内聚民心、外结国际伙伴的重要作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就提到了全面发展建设的高度。《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中就明确提出,要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对于老城也应保尽保。

1.2 历史街区保护中的问题

历史街区保护中的问题分为2 种情况:一种是纯工程技术问题,一种是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笔者曾听到一个老城市规划专家说过古建保护技术传承的问题。某地古建破败,当地政府想修旧如旧,用古代工匠技术进行修复性保护,但是由于古代工匠技术在当地没有传承延续下来,导致当地无人能修复,也找不到相关的建筑材料,最后迫不得已,从远在山东的曲阜专门重金聘请修复孔府孔庙的工匠团队进行保护性修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古建筑保护营建所需的技艺与材料技术在专业院校中进行教育传承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目前,随着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发展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历史文化遗产整体风貌保护已有一定改观。无论是历史文化遗迹级别的,还是未被确认为历史文化遗迹的,有保护价值的地方特色街区以及民居都遵从相关规范,严格划定核心区、建设风貌控制区、建设风貌协调区。但这仅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形”,如何让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原有的场所氛围,重新焕发活力,或者通过新的功能改造呈现新的功能场所氛围,就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及相关设施改造的问题了。

2 对标案例借鉴

2.1 国外对标案例

国外的历史街区对标案例中,笔者认为较为具有借鉴意义的城市是法国的巴黎。当然,巴黎的改造也并非在时间的纵轴上是一路坦途。19 世纪中期,奥斯曼主持的巴黎大改造,大规模修建道路和地下管道,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但是,在这场“大拆大建”中,许多历史文化建筑被拆毁,居住区分割引起的社会阶层对立等问题日益突出,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这些教训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为了更好地保护巴黎历史文化街区,20 世纪以来,巴黎在旧城保护方面出台了多维度、多层级、软硬结合的保护措施。

1958 年,巴黎摒弃了单中心模式,开始建设拉德芳斯新区。建设城市副中心和远郊新城既疏解了中心城区的人口,保护了古都风貌,也为城市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1964 年,巴黎市议会根据1962 年颁布的《马尔罗法案》,建立了马莱保护区,同时编制了马莱区《保护与价值重现规划》,对巴黎历史文化建筑的核心区进行最严格的保护:①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修缮可以享受国家补贴,如果产权人拒绝维修,国家可以征收他们的财产;②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原来的庭院和花园,疏解人口;③政府向低收入居民提供补贴,鼓励社会住宅区内的房东以低租金出租房屋,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权益。

从巴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举措可以看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并非单纯的局部空间环境的整治与改造,而是涉及宏观至微观,采取规划、技术、法律制度、财税政策、社会管理等各种举措统一配合实施的综合举措。而在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更有优势采取综合措施,改造升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确定保护改造的价值取向,转变保护改造意识与思路。

2.2 国内对标案例

国内的对标案例以北京为例。近几年,北京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老城街区整治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前门大栅栏区域的古建街区搬迁置换,整治改造,注入新的商业业态,形成可观赏可体验的地标性文化商业街区;首钢地区的工业遗产结合承办2022 年冬奥会的机遇,改造成体育休闲与文化创意街区;天桥与什刹海区域的老四合院居民区的市政、停车、景观、社区服务与商业业态的整治改造,无不体现着各级政府与规划、建筑、景观、产业、金融等各行业甚至小区居民的共同努力。虽然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发展的方向各有不同——有的是再现历史商业街区的活力,有的是从工业生产场所转变为运动休闲与创意街区,有的还是延续其主要的居住功能;文化遗产保护的尺度也因地制宜各不相同——大到一个乡镇街道、历史文化街区或工业园区,小到一条街道甚至一片街角绿地,但实现有活力的发展思路与策略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共治、共建、共享”。而且这些规划策划改造成果体现了设计师与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业主、街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协同共治的辛勤付出,体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划规划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3 启示与思路策略

通过如上问题与案例分析可知,要想做好城市更新中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工作,需要注意以下思路和策略。

1)对项目所在地及其周围大环境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这种调研分析不仅是依据地形与影像图对地形地貌、建设现状的现场踏勘,而且要通过走访调研与数据分析,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产业、社会服务、生态景观等各个角度的功能现状与主导功能,并通过宏观分析,研判项目所在地的未来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明确项目规划策划的价值取向与遗产保护的目标体系。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方案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与行动目标,而且这种价值取向与行动目标极有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就像巴黎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一样,它不仅涉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修旧如旧,保持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的建造技术问题,而且需要统筹考虑更新改造的建设成本与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收益,以及延伸出来的住房成本等社会问题。所以,需要在确定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确立一个改造、奋斗的一揽子综合目标。这一揽子综合目标会考虑到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与房屋业主等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使涉及的各等级群体为实现一致的目标去努力奋斗,而不会因为没有考虑周全,使其中的一部分利益相关者成为综合行动方案的阻挠者。

3)应注重历史遗产保护行动方案的系统综合性,这是对行动目标复合性的回应与支撑。这种系统的行动方案是需要根据应对的目标分层级与专业分别制定的。这一揽子行动方案,既会包含各级政府的协调指挥方案,也会有规划建设部门的规划建造技术方案,当然还会涉及财政与金融部门的融资投资方案,以及招商引资部门的产业策划、商业策划落地方案等。这需要部门、时间、空间、专业、资本、人员技术等多维度的立体配合,才能合理良性地驱动项目的改造实施与运营。

4 结语

仓廪实,知礼节。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要获得持续的发展,文化软实力与人文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就提到了重要位置。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不宜再进行扩张式发展,如何在一定的建设空间内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改造与传承发展,实现城市的新陈代谢,还需要继续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其保护与治理的有效措施,从而达到经济发展、文化振兴与社会和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只是一方面,关键目的是既要保护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街巷肌理等整体风貌,又要实现历史文化遗产所在街区的社会结构和生命活力的延续,做到中华文化的永续传承。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谁远谁近?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