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传统居住街区空间活力因素影响研究

2021-03-31陈信宪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期
关键词:活力广州特色

陈信宪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0 引言

传统居住街区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导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目前仅存的城市传统居住文化的空间载体,传统居住街区不仅记录着城市居住方式与地方习俗的演替,还承载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愁记忆,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传统居住街区普遍面临活力衰退的问题,如人口结构的巨变带来的绅士化或贫民窟危机、为适应现代交通而被破坏的传统街巷空间格局、过度商业化对原有社区结构带来的冲击……对此,许多学者针对传统居住街区的公共空间活力进行了研究。如雷诚提出通过提高街区的街巷及广场空间物质环境品质,引导多元使用者在空间产生活动,最终实现活力复兴的目标。一些学者还从历史街区更新保护原真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传统居住街区的活力复兴不仅要关注物质环境要素,还要从社会文化方面关注社区结构及文化背景。近年来,部分学者利用大数据,通过量化指标的方法评价街区空间活力,认为街区功能空间形态特征对街区空间活力也有较大的影响。可见,虽然目前对传统居住街区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对空间活力的内涵认识比较片面,也没有全面梳理各种活力因素的特征并对相关影响进行分析。本研究首先理清传统居住街区的空间活力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街区各项活力因素特征,最终分析活力因素对空间活力带来的影响。

1 传统居住街区的空间活力内涵

蒋涤非在其著作《城市形态活力论》中对城市活力的研究较为系统,对城市活力的内涵认识也较为全面、深刻。他认为,城市活力是提供居民人性化生存的能力,人的聚集生活使得城市具有了生命体的特性,是城市活力产生的动因。他提出,城市活力由经济活力、社会活力以及文化活力构成,空间活力是其表征。经济活力是城市活力的基础和产生现代城市活力的前提;社会活力是城市活力的核心和具体表现形式;文化活力则是城市活力内涵的品质要求。三者共同组成了城市活力,三大活力相互交织、边界模糊甚至互相包含。为了更好地把握空间活力测度,近年来,有学者通过空间句法等量化分析方法,探究空间活力与空间形态要素的关系。如叶宇等对城市空间活力进行了形态学的解读,并通过对荷兰代尔夫特的实证研究后认为,良好的街道可达性、适宜的建筑强度和足够的功能混合度,能有效提高城市空间活力;郭海博则通过提取人口热力、用地功能、街道系统和空间形态等数据,对哈尔滨老城区街区的功能混合度、空间可达性以及建设强度进行分析,以定义街区活力强度以及各要素的相关性。此类研究虽然在宏观层面上能够准确把握城市“人气”和“活动强度”,但对行为活动类型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考虑较少,某种程度上,此类活力应该被更加准确地定义为商业活力或休闲活力。

传统居住街区的空间活力是在社会活力、消费活力及文化活力综合协调基础上的表征。从历史街区原真性的角度出发,传统居住街区首先应该保障原住居民的社区活力,在此基础上凭借历史文化遗产发展街区的文化活力,打造街区特色品牌,并借此吸引资本和商家入驻,在街区特定空间形成消费活力,最终在保证三类活力相互协调的情况下形成多种人群均能在此各得其所、各得其乐的城市特色活力街区。因此,传统居住街区空间活力是社会活力、文化活力及消费活力综合协调下的复合概念,社会活力是空间活力产生的基础,文化活力是空间活力特色维系的内在动力,消费活力是空间活力维系的重要保障,街区的活力因素也从这3 个层面发挥作用。

2 广州传统居住街区的空间活力因素特征

研究认为街区空间活力的生成与维系离不开功能、物质环境及社会文化的综合影响,下文以广州传统居住街区为例,分别从功能要素、物质环境要素以及社会文化要素分析传统居住街区活力因素特征。

2.1 功能要素特征

1)功能紧凑混合 广州传统居住街区在用地布局和建筑形式上呈现“商住结合”和“商包住”的特点。其商业用地主要沿街分布,并形成各种特色业态的商业街;居住用地则以坊式布局集中在街区内部,承担居住功能。传统居住街区大多形成商住混合的建筑形式,以传统骑楼为代表的小街面“长进深”商住混合建筑特色明显。尤其在传统街巷空间,常形成延续的特色商业界面。建筑及布局功能混合特点不仅体现了广州传统商贸文化繁荣对建筑的影响,也构成了独特的岭南商都活力特征。

2)文旅消费功能突出 广州传统居住街区因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空间肌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街区往往出现如“特色餐饮街”“精品文创街”等文旅型空间。如广州恩宁路传统居住街区的改造中,就以“保育历史,活化更新”的理念打造永庆坊文化创意中心,导入创意办公、教育、公寓、民宿、特色餐饮等产业,对街区的产业进行升级,为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老城价值的提升。

2.2 物质环境要素特征

1)小巧宜人的休憩空间 广州传统居住街区的休憩空间与城市其他街区的公共广场和公园不同,主要由线形的街巷空间、口袋广场构成,不仅具有宜人的环境尺度和特色的空间界面,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氛围。传统居住街区的街巷有着丰富多样的空间界面,除了传统与现代的民居外,还有一些商店和社区配套公建,部分景墙与绿化点缀增添了街巷整体美感,激发了人的活动。传统居住街区的广场则大小不一,中心广场往往配有亭子、水池、花架等景观构筑物和健身设施,一些小型广场也是老年人、小孩日常逗留休憩的重要空间,是承载街区社会活力的重要场所。

2)密集式建筑布局 低层高密度的联排式密集布局是广州传统居住街区空间的显著特征。传统居住街区内部街巷宽度一般为2~5m,狭窄深长且密集,并将街区划分为多个街坊。街坊内部建筑多为小户型住宅,主要以骑楼、竹筒屋或西关大屋为主要形态,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

2.3 社会文化要素特征

1)人群与空间活动的多样性 广州传统居住街区人群构成多元且复杂。就住民而言,除了原住居民外,还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也有许多被街区特色吸引的办公人员、游客、商家等。多元化的人群空间活动相互交叉,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互动。比如,原居民在街区里聊天、打牌、散步、乘凉、嬉戏的日常行为,正是游客想看到或体验的“原汁原味”,而游客的游览行为又间接地为街区带来新的文化活力或消费活力,从而让街区更具多样性。

2)特色文化标志 广州传统居住街区在各个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各种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文脉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群,还保留着典型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在非物质文化方面,传统居住街区凝聚着岭南优秀的饮食、商贸、工艺、美术及民俗文化,西关美食、传统手工艺商铺、粤曲艺术、岭南书画等均营造了传统居住街区良好的生活文化氛围。

3 广州传统居住街区空间活力因素影响分析

3.1 功能要素影响分析

街区功能构成是影响传统居住街区空间活力的关键性因素。广州传统居住街区通过土地使用与建筑的功能混合,控制合理的街区尺度与街道界面,实现了街区间与街区内部的混合使用,为城市带来活力与认同感。其功能空间尺度小巧宜人,良好的步行环境以及传统特色氛围使其在城市中极具文旅价值,由此形成文旅型空间,提升了街区的消费活力和文化活力。由于消费行为是游客、商家与原住居民的公共生活发生交集的主要方式,此类功能空间也营造了一种新的街区生活形态,其塑造和维系着新的街区文化。传统居住街区购物和沉浸式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文旅型消费空间模式塑造了街区特有的消费活力,重构了街区原住居民的生活方式,是街区空间活力的重要激发点。

3.2 物质环境要素影响分析

尺度宜人且品质良好的物质环境是生成和维系传统居住街区活力的基础性条件。街区内部休憩空间形态的小尺度和丰富性,提供了承载人们进行多样活动以及不同人群发生交集的可能性。而低层高密度的联排式密集布局,不仅是广州传统居住街区空间的显著特征,更是我国传统居住邻里文化的反映。由于民宅之间联系紧密,居民之间的公共生活更易发生交集。通常被认为“拥挤”的密集型居住模式反而比现代居住小区更具有“人情味”和“亲切感”,人们更愿意在此逗留活动,从而为空间增添活力。

3.3 社会文化要素影响分析

社会文化要素是决定传统居住街区空间活力特质的决定性因素。广州传统居住街区人群的多样性不仅带来了不同人群之间有趣的互动,也带来了街区发生更多空间活动的可能性,这种多样性直接塑造了传统居住街区的空间活力和特色。同时,传统居住街区作为城市过去与现在发生对话的重要空间场所,其特色文化标志创造了多种文化空间,深刻影响着街区公共空间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发生活动的可能性和深度。

4 结语

正确把握传统居住街区活力内涵并分析其活力因素特征及其影响是传统居住街区活力复兴的关键。研究认为,传统居住街区的活力内涵是在社会活力、消费活力及文化活力综合协调基础上的表征,并且其活力因素在功能要素、物质环境要素以及社会文化要素层面表现出的混合性、紧凑性、多样性和特色性,为街区空间活力带来正面影响。因此,传统居住街区空间活力复兴需要在社会活力、消费活力及文化活力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能过度保护,又不能过度开发,应该探讨历史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并通过空间设计更新功能和形式,激发复合多元的空间行为。

猜你喜欢

活力广州特色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特色种植促增收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活力
多彩广州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