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隐喻
——基于建筑符号学的既有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研究

2021-03-31肖凌志

四川建筑 2021年1期
关键词:办公建筑外立面峨眉山

肖凌志

(中外建华诚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与人产生交流时毋庸置疑的[1]。建筑的意义并不是外延的,而大部分是内涵的,这种内涵是以暗示和隐喻为基础的,以此增强人与建筑之间的对话(矶崎新)[2]。易经有云:“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可见事物的形态与其内涵的辩证关系。无论是从悉尼歌剧院、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还是马岩松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均采取了符号化的隐喻形式,给予公众最为朴实的意象感知。回归到建筑学专业,这一“隐喻(Metaphor)”的理念,即将建筑抽象为一种符号,再现建筑所蕴含的意义,而不仅是通过建筑本体逻辑传达设计理念。然而,回顾当前国内外关于办公楼建筑外立面更新改造案例,部分建筑存在着拼贴式、具象式现象,脱离了建筑的本质,折射出扭曲的价值取向。究其原因,这是对于建筑的地域性属性的理解偏差,缺乏地域性、符号学的视角贯穿于建筑设计过程,缺乏建筑的社会属性与美学价值的深刻认知。

建筑设计的本质在于“立意”,隐喻是建筑设计表达文脉、环境的有效方法。当前,如何回归建筑本位的思考,传承建筑文化是学术领域与建筑设计市场值得深思的课题。近些年来,随着建筑符号学的进一步发展,已被广泛运用于建筑更新改造领域。旧建筑改造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重化趋势,其中不乏许多成功案例[3]。基于此,论文基于建筑符号学视角,以峨眉山责任有限公司办公楼为例,重新审视国内外对于办公建筑外立面更新的设计方法,探讨建筑外立面“隐喻”设计方法。

1 建筑符号学的当代演绎

建筑符号学(Archisemiotics)是符号学(Semiotics)的一个分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建筑符号学的代表人物有安伯托·埃克(Umberto Eco)、本·维尼斯特(émile Benveniste)、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等[4]。其研究发展呈现出两个主要原则:建筑应具有语言的结构、建筑能被交流[5]。建筑符号学的意义在于将主观设计思想中难以把握的经验加以客观表达,便于直接解读和认知[6]。从构成而言,符号学可以划分为符义学(语义学,Semantics)、符构学(语构学,Syntactics)、符用学(语用学,Pragmatics)三个层面,通过不同层面介入建筑创作过程,进而在形式、逻辑、内涵揭示和指导建筑创作[7]。近些年,建筑符号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控股)。李静,等(2019)将符号学思想引入旅游研究领域[8]。徐媛媛,等(2019)则基于外延与内涵,从设计师视角探究语义符号的提取与转译[9]。不难发现,建筑符号学对于读取、分析与解释建筑,挖掘建筑符号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10]。

2 既有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策略——峨眉山发展(控股)责任有限公司办公楼

2.1 既有办公楼外立面现状及存在问题

项目地处峨眉山市区左侧,距离乐山市仅仅24 km,距离成渝高速环线10 km,交通区位良好。通过前期调研发现:①外立面老旧褪色,办公形象不符合现代企业定位。②没有体现峨眉山本地的地域特色。③外立面繁琐,空调机位等已不需要。④临街面缺乏展示面,建筑体量单调(图1、图2)。

图1 项目区位

图2 项目外立面现状

2.2 当代办公建筑外立面诉求

当前,国内外关于办公建筑外立面更新改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外立面饰面材料的更新。②建筑外立面融合新办公设计理念。③建筑体块关系的重新梳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抑或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仍然停留在建筑本体层面的构造关系,忽略了建筑本质内涵的表达,尤其是建筑所展现的内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企事业单位规模逐渐扩大,业务范围不断地拓展与多元化,促使办公建筑的功能、形态由以往的单一化向复合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当代办公理念与模式地转变对原有的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办公建设设计基础理论、方法的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办公楼建筑存在同质化、单一化现象,无法适应企事业单位业务发展的空间需求,缺乏对公司文化的有效展示。

2.3 山-水隐喻的建筑改造策略

项目结合了当代新办公理念与模式对建筑空间的需求转变,从峨眉山山水格局提取起伏的线条,结合传统屋顶形态,营造轻盈律动的建筑形态。总体而言,通过隐喻的建筑设计手法,赋予建筑文化内涵。建筑整体感得到了显著增强,隐喻的山水格局与建筑形式融合,展现出典雅而具时代气息的建筑美感,与峨眉山浓郁的传统文化底蕴相得益彰。

2.3.1 屋顶起伏—山水隐喻

建筑的形式意义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11]。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项目地处峨眉山市区,作为峨眉山发展的总基地,理应将企业的时代格局和形象充分展示出来。因此,项目从峨眉山山水意境,提取起伏的线条,转化成为起伏的屋顶架构。起伏的屋顶让人想到,起伏的群山,灵动的水浪,可谓似山似水,并且结合传统的坡屋顶元素,体现峨眉山的山水意境,勾勒出积极动态的城市天际线,给予公众良好的建筑意象感知。外立面增加架构使之与主楼形成咬合关系,整体性更强。建筑入口和坡屋面整体考虑,在舒缓延续屋檐下,形成入口门厅,使得进入建筑的人们得到很好地进入体验。

建筑改造充分考虑原有建筑结构体系,以微更新的设计理念对建筑屋顶进行“隐喻”。考虑到建筑外立面改造的缘由在于外立面形象与使用功能的不符,无法体现企业文化,因此在综合评估原有建筑结构体系后,采取立面形式与原有结构体系协调原则。一方面节约了改造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成本;另一方面,体现出建筑绿色更新改造的意义,旨在赋予建筑文化内涵,提升建筑的辨识度与标志性(图3)。

图3 建筑外立面改造效果

2.3.2 细部构件(窗格)—莲花隐喻

建筑裙房的外立面改造设计采取表皮参数化处理手法,将峨眉山云的飘逸体现在砖墙上,打破传统砖墙堆叠的厚重感,下部穿插镂空砖墙,体现出传统园林建筑半隐半现的特征。其次,对于建筑里面窗扇的改造,秉承建筑外立面形式与建筑空间功能有机结合,避免脱离功能而盲目追求建筑外立面效果。金属窗格意象来源于佛教中的莲花,通过提取莲花符号,抽象转换成为建筑金属结构最小单元,营造轻盈律动的建筑外立面形象。摆脱传统方格式窗扇形式给人呆板印象,窗格的组织采取多样化方式,大小不一,营造灵动活泼的韵律感,给使用者提供了较好的景观体验。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体现出创新、勇于探索的企业文化。

外立面改造设计时,充分考虑办公建筑通风采光要求。合理控制窗墙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改善原有窗墙比不足而导致的室内炫光、照度不均匀问题,营造舒适的办公环境(图4)。

图4 山水隐喻的建筑改造策略

总体而言,峨眉山发展(控股)责任有限公司办公楼外立面改造中,通过隐喻将建筑符号的抽象化赋予建筑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给予人群艺术上的情感冲击,体现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属性;同时,良好地展现公司品牌文化与企业形象。

3 结束语

论文通过峨眉山发展(控股)责任有限公司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实践,通过隐喻峨眉山山水格局,重新审视国内外对于办公建筑外立面更新的设计方法。隐喻是建筑地域性属性表达的有效途径,其本身也是一种创作。未来,新的办公理念与模式促使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象发生新的转变,如何回归建筑本质,传承建筑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亟需当代建筑师反思。

猜你喜欢

办公建筑外立面峨眉山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老旧小区外立面整体改造的实践分析
长沙地区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方案比较分析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关于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的探讨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下
疫情之下:现代办公建筑与办公空间设计及发展趋势之探讨
峨眉山游记
高层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