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的闽南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03-31芮全全陈文辞郑玮锋

四川建筑 2021年1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人口数量闽南

芮全全, 张 杨, 陈文辞, 郑玮锋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时期早且拥有丰富的传统物质精神资源,具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等价值,需给予保护的村落[1]。这些传统村落中隐含着丰盛的历史文化自然社会资源,不仅仅是从中国农耕文明时期遗留的物质载体,更是承载着独具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闽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浓缩了闽南传统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精华。它能够呈现出闽南传统村落的风貌、附着的传统文化和深远的历史意蕴,更是钻研闽南文化的活化石。但是随着社会急速变迁,城市化快速扩张,闽南地区内大多传统村落慢慢被吞噬,外在的村落布局、建筑和历史遗迹造受到毁坏,内在的村落节日、习俗文化被淡忘遗弃,传统村落正遭逢着亘古未有的危机[2-4]。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传统村落宏观研讨中的关键部分,现阶段闽南地区在此方面的有关研讨极为不足。本文即以闽南地区4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讨对象,应用GIS10.4空间分析法,对于传统村落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等要素展开研讨,并得出传统村落的散布与相关要素间的内在影响关系,以期对闽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1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闽南地区与福建省内福州、莆田、龙岩三市相接,与外省广东潮汕地区相连,所属区域包括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地级市和龙岩和三明两市的部分地区。在本研究中,仅对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地级市的所属区域进行研究。闽南地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丘陵平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品质良好,湿地覆盖率极高,环境质量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是我国空气质量较好的地区之一。被称之为“闽南金三角”的厦门、泉州、漳州,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对外来往经济港湾,现如今仍是福建省经济社会最为具有朝气的中心区域[5-6]。

1.2 数据来源

截止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认定的福建省国家级传统村落有232处,其中闽南地区有44处被纳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例如:晋江市福全村、平和县钟腾村等。下文的研讨数据资料主要源于我国住房及城乡建设部网站、中国传统村落网站、福建省统计局官网、闽南各地区人民政府网站和GoogleEarth。

1.3 研究方法

本文以闽南地区4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10.4软件,通过谷歌地图和百度地图对地理坐标进行校正。在一张配准好地理坐标的闽南地区行政地图上,对闽南4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按照点状要素形式标记,并建立传统村落空间属性数据库,进一步通过空间的统计分析,从而进行可视化处理。选用GIS10.4空间分析法研究闽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结构,和分析主要河道水系、主要交通道路、县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总体经济技术水平对整体分布特征的影响,从而对闽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出建议。

2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分布特征

2.1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基础信息

福建闽南地区有24个县级行政区划,拥有44处国家传统村落,平均每个县级行政区划有1.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其中3个县级行政区划(德化县、南靖县、平和县)的传统村落数量超过整个区域平均值。呈现出福建闽南地区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布极为不均衡,部分地区村落的聚集性太强。

2.2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整体分布特征

利用GIS10.4的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取得的空间分布图能够揭示出闽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图1)。

图1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

由图1可见,闽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聚集的区域分为6个片区,沿海岸线、内陆线、交界线三线,结合了自北向南的数个河流水系,而且传统村落的分布南北区域较为密集,中间区域较为分散,在整个闽南的东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区域达到聚集程度较高。

(1)第一片区是平和县和南靖县所辖区域,构成了闽南地区传统村落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

(2)第二个片区是以德化县为主区域的传统村落,数量最为集中。

(3)第三个片区是以晋江市和石狮市为主的区域传统村落,数量最为较为集中。

(4)第四个片区是以龙海市为主的区域传统村落,数量与平均值持平。

(5)第五片区是以云霄县和东山县为主的区域;聚集程度相对分散;其他区域分布数量相对较少,聚集程度比较分散甚至无传统村落。

3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外界的影响要素和内在的影响要素能够决定整个传统村落散布的趋势变化,从宏观角度来看,44处闽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在省级行政地图上,可以将其抽象为点状地理事物,而主要河流水系、主要交通道路属于线状地理事物;而县域面积、人口数量及经济技术水平属于空间抽象特征因素。以这样的理论为依据,来剖析传统村落的外界因素对整体空间布局特征的影响。

3.1 河流水系对闽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闽南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泉州的晋江与洛阳江、漳州的九龙江,还有不计其数的内河和小溪,河流水系至多对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说明了河流水系对于闽南传统村落分布形成的影响至关重要。

利用GIS10.4的矢量化,将闽南地区境内主要的河流水系与传统村落点状地理事物进行叠加,由图2可见,沿着河流沿岸的传统村落保存完整。水作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物质条件之一,因此水源是人类聚居地选址的首先考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1)聚居地选址必须紧靠河流,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取水。

(2)沿着河谷形成的平地、地势地貌平坦,易于房屋楼阁的建设,可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的村落。

(3)闽南地区自古森林覆盖率高,多山多植被,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旱路的交通方式极为不便,所以水运古代村民成了重要的交通方式,因此河流水系沿岸必然成为村落选址首选之地。所以,相比其他的地形地貌,在河流水系两岸的流域分布着较多的传统村落,符合人类择水而居的规律。

图2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主要河流因素

3.2 主要交通道路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近年来,闽南地区公共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迅速完善,形成了较为发达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综合性道路体系,主要交通道路的完善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使用GIS10.4进行矢量化,将主要的交通道路与闽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坐标校准,得出闽南地区线性主要交通道路与闽南传统村落点状地理事物的矢量图。由图3可见,通过将主要的交通道路与闽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比照分析,传统村落的坐标点与主要交通道路扩展方向呈相反分布的特征。交通较为便利的区域传统村落数量分布较少,聚集程度较为分散;相反,交通较为不便的区域传统村落分布数量却多,聚集程度较高。所以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可以说明,传统村落的稳发展遭到道路体系发展程度的阻碍,主要交通道路的拓展不光对传统村落在体量上有所影响,亦影响传统村落的规划布局与拓展方向。

图3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主要交通因素

3.3 县域面积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县域的面积大小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管理标准和衡量尺度。由图4可见,一方面,对于面积较大的县域,如安溪县,平和县和德化县,传统村落数目较多,各方面的管理和实施新的政策较为困难,这就是现存在管理传统村落是矛盾点。另一方面,对闽南地区县级行政区域面积的统计,可以得出,对于面积较大的区域容易形成传统村落,应更加注重对传统村落的管理和保护。

图4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县域面积因素

3.4 人口数量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人的活动行为和认知程度是决定人口聚集状态的主要标准,因此人口数量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但是人口的生存技能、文化知识水平、认知格局观念等等都在人口聚集中发挥作用,因此人口数量在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和申报过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由图5中可见,传统村落与人口分布存在以下两种关系:一是厦门、泉州、漳州市区等人口数量较多的区域传统村落数量分布较少;二是南靖县、平和县、德化县等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的区域,但传统村落数量却最多,聚集程度较为密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人口数量多说明该地区发展比较快速,现代化建设水平比较高,传统村落的数量也就相对较少;人口数量中等的地区,现代化建设水平也相对均匀,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则出现高低不一的现状;人口数量较少的地区,现代化建设发展则相对缓慢,为传统村落的保留提供了有利条件。换句话说传统村落可以为整个区域带来的经济收益,当然要强化本地居民对传统村落的重视、保管和继承。

图5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县城人口因素

3.5 经济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随着各类产业结构的发展,全国的城镇化趋势愈加迅速,福建的城镇化速度尤为明显。

1978年,在改革开放初期,福建全省城镇化率仅为13.7 %;到2000年底,福建全省城镇化率为42.0 %;到2018年,福建城镇化率为65.8 %;到2019年,福建城镇化率为66.5 %。短短41年间提高了52.8 %,平均每年提高1.29 %[7]。

从以上数据资料可见,福建整体的城镇化率逐年递增,总体的经济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又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特征的因素。由图6可见,闽南地区总体经济技术水平与传统村落的散布态势呈相离趋势,多数传统村落偏离于总体经济较发达区域的空间散布特性;反而,在经济技术水平状况中等或较差的区域传统村落分布较多,聚集程度较为集中。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日,经济技术水平的这类社会要素对传统村落的留存和维护起着关键的作用。经济技术社会富足村落的居民在保障最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可以在村落规划、建筑设计、院落等方面做出更加适宜的改善;经济技术实力较为窘迫村民只能勉强维持现状,目前几乎没有能力和资金来修缮村落规划和居住状态等。由于相对较低的经济技术水平和相对较低的城镇化率,才使得传统村落的规划建筑、优良的文化传统得以保留延续下来,免于不合理改造和遗弃的悲惨命运。所以在维护传统村落稳步发展和经济技术水平相结合,是传统村落面临的巨大威胁和挑战。

图6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县城经济因素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闽南地区2016年前四次公布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依据,闽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密集的内河分布和低山分布地形地貌的自然因素及面积、人口和经济的社会因素,对闽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44 处闽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运用GIS10.4空间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闽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整体分布不均衡,呈现局部聚集的特征,并形成了德化县、平和县、南靖县三个高密度聚集区;闽南地区传统村落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双重因素影响:自然因素主要是受河流水系方面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受主要交通道路、县域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自然条件下,闽南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水系密集区域;社会条件下,闽南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道路交通不便利、县域面积较大、人口数量较少偏远和经济技术发展相对欠缺的区域;反之其他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分散。因此要改善传统村落目前发展的趋势,拥有一定的经济技术知识水平,既可以结合上述的双重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进行开发性质的保护;又可以避免因经济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村落造成更大的毁坏。

随着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活动的变迁,传统村落的发展都必然与自然和社会因素息息相关[8]。本文通过对闽南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传统村落保护、改造、提升村落整体框架提供建议,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思路,在此提出措施供参考:

(1)靠近河流水系的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密集,可作为今后开发传统村落的重点区域。

(2)交通道路在传统村落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加强对交通道路的建设,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便捷条件。

(3)传统村落人口流失严重,劳动力外流,导致传统村落空心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应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吸收本土人口回归和外来人口就业和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共同打造传统村落的品牌,提高经济效益[9]。

(4)对传统村落现存的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习俗等应给予大量维护和流传,以延长其存在的时间和扩散其造成的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人口数量闽南
闽南文化传承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爵士乐在闽南地区的发展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首超15岁以下人口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闽南地区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
新疆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