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育模式构建

2021-03-31汪慧英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模式大学生

摘   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大学生群体是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主体,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示范者。培育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需要发挥社会引导作用,营造绿色生活方式氛围。要利用学校教育功能,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意识;注重家庭潜化作用,树立绿色生活方式榜样;倡导学生自觉践行,养成绿色生活方式习惯,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推动大学生建立绿色生活方式,从而带动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生态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5-0099-0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新时代人民的新期盼,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全面推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力戒不合理消费和奢侈浪费,已是民意所指。大学生群体即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主体之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但是,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多重影响,目前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攀比消费、从众消费、享受消费、超前消费等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基于此,我们把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绿色生活方式作为整个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切入点,以大学生群体为主导,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四位一体”的绿色生活方式培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在社会上和校园里营造浓厚氛围,从而带动全体国民形成绿色消费生活方式。

一、发挥社会引导作用,营造绿色生活氛围

(一)合理运用媒体宣传

媒体的宣传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掌握垃圾分类、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知识。要利用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加强宣传,使绿色生活方式渗透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样离不开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的影响。因此,必须发挥互联网的辐射作用,加强宣传绿色生活方式。如今,上网冲浪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各大主流网站开设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栏目,开展衣食住行的绿色化讨论,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网络页上滚动播放“教你如何垃圾分类”、“节约型厨房智慧”等微视频[2],抖音、公众号等不断号召民众为为了减少垃圾而努力。网上观看影视剧、上网聊天和网上游戏等成为大学生休闲、交流和娱乐的主要方式。在大学生喜欢的影视剧中嵌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公益广告,或者直接拍摄相关绿色环保的影视剧及纪录片,让学生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接受了绿色环保及其生活方式的教育。在大学生喜爱的游戏中设置绿色环保的相关情境,使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接受绿色生活方式的无形影响,将游戏和个人行为联系起来。

(二)建立健全消费政策

消费政策是消费行为规范化的基本保证,也是引导人们消费方式的重要准则,一项好的消费政策往往能够引导和调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因此,政策的引导能从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政府为了克服大学生的黑色消费惯性,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要全面的政策引导,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生活方式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可靠的保障。”[3]一是制定鼓励性政策制度。在税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大力扶持绿色产业,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完善,减免绿色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的不必要相关费用,实行价格优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以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和价格政策促进绿色消费。二是制定消费信息反馈制度。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感知效力,促使绿色生活方式持之以恒,要跟踪大学生环境保护参与情况,采用绿色消费积分制以及完善阶梯水价、电价制度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约束奢侈浪费,细化实化政策措施。三是规范绿色消费市场秩序。加强规范绿色产品与标准的认证管理,建立系统科学、开放融合、指标先进、权威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出台快递业、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标准[4]。四是健全绿色生活方式的法律法规。要将绿色消费理念纳入法治建设,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完善绿色产品检验认证制度,确保绿色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明确绿色消费的法律地位。还要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打击各种假冒伪劣行为,及时曝光奢侈浪费行为,强化督查执法,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二、利用学校教育功能,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意识

(一)在思政课教学中挖掘绿色生活方式教育资源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低碳经济理论、绿色环保理念等相关理论及时在思政课中进行讲授[5],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引导大学生实现生活理念綠色化,形成以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为荣,以奢侈浪费、加重生态负担为耻的意识,进而养成科学、合理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绿色生活方式教育

一是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利用绿色生活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拓展绿色生活方式传播体验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绿色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对绿色生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形成践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强大力量。二是组织开展以绿色生活方式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绿色生活方式的低碳、环保、节约的主题,定期组织大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相关的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走入农田实际工作,体验庄稼播种和收获劳作的艰辛与不易,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环保企业,开展绿色环保的调研,培养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环保知识宣传等活动,切身体会环境保护的压力,自觉倡导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三)系统全面普及绿色生活知识

开展专门的绿色生活方式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编写相关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教育。要加强生态科学知识教育,建立完善绿色生活信息和服务平台,通俗化地解读绿色生活方式,普及推广绿色生活科学知识和实践方法,形成符合大学生思维特点和生活习惯的特定内容,将低碳、节约、环保等话语,有效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大学生绿色消费知识素养。

三、注重家庭潜化作用,树立绿色生活方式榜样

绿色生活方式是一场静悄悄的、牵涉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变革。新时代的家庭热衷于追求美好生活,期待创建美好家园、美好的生态环境,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期盼绿色生态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这就要求树立勤俭节约、低碳环保、合理消费的绿色生活意识。

(一)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倡导勤俭节约,从家庭做起,充分发挥家庭的示范榜样作用。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将勤俭节约之风内化于心,以实际行动促进节约型家庭建设。一是节约用电。厨房、餐厅、客厅、卧室等场所室内光线足够亮时不再开灯,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大力提倡使用节能灯具。走廊、通道等照明需求较低的场所采用瓦数小的节能灯并安装自动控制开关。电视机、空调、电饭煲、电脑等家电设备在不使用时要及时关掉电源。将空调设置在26℃以上,将电脑设置为不使用时自动进入低能耗休眠状态,减少待机能耗。及时拔掉闲置电器插头。二是节约用水。积极推广使用家用节水器具,如智能节水器、控水器、感应水龙头等,及时维修滴漏用水设备,坚决杜绝跑冒滴漏、长流水。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如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洗手洗脸的水用来冲厕所,集中清洗衣服,减少洗衣次数,在洗手使用洗手液时,先暂时关闭水龙头等。三是节约粮食。倡导文明就餐,爱惜粮食,在用餐中按量做菜做饭,按需点菜点饭,切实减少“餐桌上的铺张”,杜绝“舌尖浪费”。四是节俭办事。在重大生活事件中坚持移风易俗、勤俭办事,以实际行动杜绝奢侈浪费的陋习。

(二)树立低碳环保意识

绿色低碳环保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生活习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广大家庭成员要带头学习垃圾分类、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知识,了解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接受并践行绿色生活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念,做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推动者,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动来保护我们所处的环境。主动向身边的家人、邻居、朋友推广保护生态环境政策,普及节约能源法规要求,宣传节能知识和方法,分享绿色低碳生活经验,引导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让绿色低碳生活传递到每一个家庭,为大学生营造绿色生态氛围。家庭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清洁能源,提升旧物的重复使用率,实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分类投放等,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买菜、逛超市尽量使用布袋或环保袋。在出行中,以公交族和自行车族为荣,多选择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量实现低碳生活,为节能减排做贡献。少用空调,夏日空调不低于26度;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省75%的能源消耗;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同时,减少垃圾的生产量,垃圾分类投放,只穿着无辐射、无污染的天然面料。总之,家庭在追求品位生活和把握时代潮流的同时,要无污染或少污染地利用资源,热爱大自然,追求健康,追求爱家人、爱自然、爱地球,这样的绿色家庭对大学生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倡导学生自觉践行,养成绿色生活方式习惯

大学生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价值,自觉抵制挥霍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畸形消费观念和高能量、高消耗、高开支、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养成绿色生活习惯,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争做绿色生活方式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一)培养绿色行为习惯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是否坚持绿色的行为习惯,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首先,大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拒绝过度包装,拒绝白色污染,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光盘行动等小事做起。大学生在每一个小生活细节上都要体现勤俭节约、绿色环保,自觉强化绿色行为意识。其次,主动参加关于环保类性质的活动。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等节日参与环保宣讲、地球1小时、回收旧衣服、垃圾分类、绿植领养、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活动,倡导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能源,自觉抵制和破坏环境的生态文明行为等等,培养绿色行为习惯,成为一名绿色环保的践行者。

(二)开展绿色出行行动

开展绿色出行行動是推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最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不但带来了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能耗上升、出行环境恶劣等,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绿色出行行动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利于减轻污染、降低能耗、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绿色出行方式主要措施是低碳技术、公共交通。运用低碳技术提升绿色出行交通工具水平,推动新能源车辆成批应用,加快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业态融合发展,尽最大可能降低碳排放。大力使用公共交通与网约电车等新型共享经济形式,提升公共交通供给能力,优化公交服务品质,改善出行体验。减少小汽车使用次数,降低排放量。通过租赁自行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总排放量。随着绿色出行的盛行,城市投放了大量的共享车,受到了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们的喜爱,既方便了大学生出行,又符合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共享车的盛行体现着绿色生活、低碳出行的理念,蕴含着大学生对健康、环保、节约和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

(三)培育绿色消费方式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庞大消费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最容易接受并形成绿色消费方式,并能有效改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向前发展[6]。一是坚持可持续消费观。大学生要遵循简约生活的消费观念,为他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消费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保在满足与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维持整个人类社会长期生存的根本利益,自觉提高这种责任意识。二是提倡适度消费观。大学生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理性,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坚持以人的基本需要为出发点,把人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结构,建立发展型消费理念,做到心中有计划,细水长流,精打细算。要坚持遵循消费道德品质,注重产品质量的环保性,以低耗耐用为目标,最终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绿色消费方式的核心价值。大学生作为绿色消费的主体,在消费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摒弃使用稀有动物毛皮制品的错误习惯,革除滥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反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尊重生命,青睐绿色产品、无公害商品,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总之,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长期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觉意识,从身边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努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   郝亮,陈凯,孟小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从何入手[N].中国环境报,2019-07-11.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9.

[4]   倪琳.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全面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2-11.

[5]   汪慧英.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7,19(6):56-60.

[6]   吉志鹏.新时代绿色消费价值诉求及生态文化导向[J].山东社会科学,2019,(6):153-160.

[责任编辑   张宇霞]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模式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