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籽在改善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障碍中的应用

2021-03-30张启玲赵春梅

循证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耳穴排气胰腺炎

张启玲,赵春梅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226001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不仅累及胰腺,还可侵犯多器官的急腹症,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在临床上除明显腹痛外,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麻痹,表现为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1]。腹胀主要由胰腺炎症渗出和炎症反应造成的肠麻痹所致,肠运动抑制将导致肠内容物停滞,细菌过度繁殖,同时刺激肠分泌增加,进一步增加肠内压力,导致肠缺血、肠胃扩张和黏膜破坏,最终破坏肠黏膜的屏障作用。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腹胀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西医在改善胃肠动力方面作用不明显,因此成为治疗的难点。尽早促进病人排便排气,改善肠麻痹,在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认为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病机是“腑气不通”[2],因此,急性胰腺炎病机转变的关键则在于“瘀毒内蕴”[3]。目前,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中药灌肠、腹部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中具有一定的优势[4-5];清胰汤内服具有清热解毒、舒肝通滞、抑菌利胆与消积泻下的功效,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腹胀腹痛和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等方面作用显著[6]。通过研究发现配合使用耳穴压籽能够改善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胃肠动力,在临床护理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将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的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28~60(49.06±1.30)岁。试验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8~59(49.58±0.92)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

1.1.2 入选标准

①参考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标准,结合病人病史、腹部体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资料明确急性单纯性胰腺炎诊断;②无肛门排气排便,听诊未能闻及肠鸣音者;③入住我院消化内科,年龄18~60岁,理解能力和依从性较好;④该研究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备案,病人及家属知晓本研究的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需要外科手术的胰腺炎;②伴有严重的认知功能异常或精神疾病的病人;③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④外耳耳郭有炎症、冻伤、破溃、疮疡、湿疹者;⑤病人依从性差或不愿意配合治疗者。

1.2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按胰腺炎常规处理原则,予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抗炎、抑酸抑酶等治疗措施。

1.2.1 对照组

采用中药清胰汤鼻饲。清胰汤的方剂组分:柴胡12 g,厚朴12 g,生大黄12 g(后下),白芍12 g,枳实12 g,延胡索9 g,木香9 g,胡黄连9 g,黄芩9 g,芒硝9 g(冲服),红花6 g。由我院中药房煎制(每袋200 mL),5 d为1个疗程,每天责任班负责将清胰汤200 mL由胃管内鼻饲注入,每天2次(分别在09:00、16:00各1次),注入后胃管夹管保留2 h,再开放胃肠减压。

1.2.2 试验组

在鼻饲清胰汤的同时增加耳穴压籽技术。①耳穴压籽:使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北京鹤乐祥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在治疗前对病人全身情况、耳郭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准备 0.5 cm×0.5 cm的胶布若干,王不留行籽数颗和消毒用具。②取穴:依据中医辨证论治、耳穴治疗功能、临床经验的原则,选取双耳内分泌、皮质下、大肠、小肠、直肠、三焦、脾、肺、胃。根据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内分泌穴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皮质下穴在对耳屏内侧面;大肠穴在耳轮脚上方前部;小肠穴在耳轮脚上方中部;三焦穴在外耳门后下,耳甲17区,肺与内分泌区之间;直肠穴在耳轮起始端,近屏上切迹处;脾穴在耳甲腔的后上方;肺穴在耳甲腔中央周围;胃穴在耳轮脚消失处。遵医嘱核对并选定穴位(邀请中医科专科护士会诊选穴埋籽)。③操作方法:选取病人耳郭,温水洗净外耳,使用75%乙醇消毒,先用探棒选取所选穴位的敏感点,用镊子取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对准选定穴位紧贴其上,适当力度揉按1~2 min,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每次贴压穴位不宜过多,以5~7个穴位为宜。每次按压5~10 min,每天按压3~5次。依据虚实症状辨证指导其行对压、直压、点压等方法。压籽期间防潮、防污染、防脱落、连续保持48 h[7]。避免胶布潮湿污染,引起皮肤炎症;如病人有胶布过敏史,应改用不易过敏的纸胶布贴压。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病人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使用自制清胰汤、耳穴压籽5 d内临床效果观察表,每天固定时间(08:00、16:00、23:00)听诊肠鸣音情况,记录病人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从首次鼻饲清胰汤开始计时,分别记录第1次听诊闻及肠鸣音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②对比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5 d后腹围缩小长度(以病人脐部作为测量水平,使用记号笔在病人两侧腰部进行标记,固定卷尺,每天06:00在病人空腹排尿后测量腹围并记录);③对比治疗5 d后病人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比较 单位:h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腹围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腹围比较

2.3 两组病人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急性胰腺炎病人干预前后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早期易出现胃肠运动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胃潴留、肠麻痹等胃肠道动力功能障碍,严重可致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肠运动状态是决定急性胰腺炎病程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西医针对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障碍的治疗作用有限。中医药清胰汤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辅助治疗现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认可[8],但由于清胰汤味苦,口感差,口服后病人出现反复呕吐或胃管注入后腹泻不止,致病人不能耐受而中止服药,达不到恢复胃肠动力的目的,也有学者报道对清胰汤使用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关注较少[9]。“耳为宗脉之聚,十二经通于耳”,耳部的许多穴位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的各项生理功能[10]。耳穴压籽是指在耳部选取一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耳穴压籽的作用机制在于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和胃肠神经系统,可促进自主神经功能的活动和胃肠激素的分泌,从而调节紊乱的胃肠功能[11]。有研究证实耳穴压籽可促进不同类型手术后病人的器官功能恢复并可减轻疼痛[12-13],也可有效预防和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14],亦有研究发现耳穴神门压籽可以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胀情况,可以减少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激及并发症,促进术后病人在短时间内排气,从而消除腹胀,减轻术后疼痛[15-16],在妇科行腹腔镜术后病人通过耳穴压籽与穴位按压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胃肠功能,促使病人尽快排气与排便[17]。

本研究表明,耳穴压籽技术配合清胰汤用于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障碍病人,试验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病人腹围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腹胀明显改善,由此可见,耳穴压籽的应用能缩短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障碍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减轻腹胀、促进排泄、减少肠道毒素吸收、消除麻痹性肠梗阻有效,利于恢复机体胃肠道功能;而对于改善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曹绪深[18]研究发现,加味大承气汤可以明显改善轻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等。耳穴压籽技术对病人没有损伤,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于普及,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护的特色。

本研究由于病例数量少,统计结果存在局限性;病人家属的配合程度及病人的依从性成为影响研究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西医护士在实施耳穴压籽技术时选穴技术仍不娴熟,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耳穴压籽治疗持续时间相对长,存在压籽脱落的可能,会间接影响治疗效果;耳穴压籽技术在改善急性胰腺炎炎症指标方面的功效,有待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耳穴排气胰腺炎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排气系统对车外加速噪声的影响分析
某车型排气消声器冰堵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GDI发动机排气系统性能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