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慢性病患病率及意外伤害的调查研究

2021-03-30巩文欢姜元方曹梦洁郭金晶王渭昭

循证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兰州市空巢患病率

李 芳,巩文欢,姜元方,曹梦洁,郭金晶,王渭昭

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甘肃73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显著延长,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使得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其中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1]。而空巢非独居老人指夫妇两人一起居住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作为空巢老人中的弱势群体,指一个人寡居的空巢老人,具体是指那些无子女或子女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婚姻等)而分开居住的丧偶、未婚、离异的老年人[2]。随着机体衰老和各种慢性疾病的影响,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生活的封闭性和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增加,导致空巢老人尤其是高龄独居老人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3]。因此预防和减少慢性病及意外伤害的发生是促进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健康生活的重要举措。故课题组成员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开展了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方面的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独居老人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兰州市2个社区的326名独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住在兰州市社区、年龄≥60岁;②单人居住且无住家保姆;③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言语表达,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④经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后,调查对象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痴呆、精神病病人、重症和终末疾病者;②各种原因导致表达不清,沟通丧失。

1.1.2 空巢非独居老人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兰州市2个社区的210名空巢非独居老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住在兰州市社区,年龄≥60岁;②夫妻二人居住,子女不在身边,无住家保姆;③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言语表达,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④经调查员说明研究目的后,调查对象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与子女或孙辈共同居住;②痴呆、精神病病人、重症和终末疾病者;③各种原因导致表达不清,沟通丧失。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在谢少飞[4]制定的调查表的基础上,自制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存现况、意外伤害的知信行调查、过去一年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等。本研究共选取了536名调查对象,其中独居老人326名,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324份,有效率为99.39%。而空巢非独居老人210名,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207份,有效率为98.57%。

1.2.2 质量控制

经过统一培训合格后的课题组成员向每位符合入选条件的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资料保密等事宜,征求并取得其同意后发放问卷,由于调查对象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调查员逐项将问卷条目及选项念给调查对象听,避免使用诱导性语言,根据调查对象的回答代笔填写问卷,少数文化程度较高的调查对象则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检查问卷是否漏填、错填,并经调查员核实后将其补充完善。

1.3 伤害分类标准

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将意外伤害分为交通伤害、跌倒、烧烫伤、触电、中毒、中暑、溺水、锐器伤、挤压碰撞伤、硬物击伤、殴打伤、动物伤害、异物哽噎或卡喉等共14类[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率和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中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共计324名,年龄(75.37±7.46)岁;兰州市社区空巢非独居老人207名,年龄(72.36±6.83)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P<0.05)。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及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发生情况 单位:人

2.2 调查对象的慢性病患病情况比较

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与空巢非独居老人的慢性病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但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在慢性病患病种类的排序上存在差异,尤其是患病居前5位的慢性病种类,经χ2检验,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在心脏病、白内障或青光眼、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上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比较 单位:人(%)

2.3 调查对象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比较

调查对象在过去1年内发生意外伤害共计126人(169人次),占总人数的23.73%,其中社区独居老人发生意外伤害者87人(128人次),占总意外伤害人数的69.05%;社区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者39人(41人次),占总意外伤害人数的30.95%。经χ2检验,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发生率比较 单位:人

2.4 调查对象的意外伤害类型比较

针对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类型进行分析,位于前3位的意外伤害类型有跌倒、交通伤和烫伤。经χ2检验,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不同意外伤害类型总人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跌倒原因主要为步态不稳;跌倒时间集中在上午;跌倒地点主要为家中。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跌倒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5 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类型比较 单位:人次(%)

表6 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跌倒原因、时间和地点比较 单位:人次(%)

2.5 调查对象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以是否发生意外伤害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探望频率、慢性病和主观健康自评等自变量引入进行分析,其中文化程度、慢性疾病种类是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慢性疾病种类是兰州市社区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见表7、表8。

表8 影响兰州市社区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的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慢性病患病率均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88.89%,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心脏病、白内障和青光眼、腰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骨质疏松症。而兰州市社区空巢非独居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 83.57% ,位于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何婷婷等[6]报道南京市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 71.0%;而杨赞儒[7]报道辽宁省锦州市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 76.4%,与同类文献比较,社区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比较高,而且患病居前5位兰州市的慢性病病种排序也有变化。这可能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老人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同时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心脏病、白内障或青光眼、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均高于空巢非独居老人,因此,要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做好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尤其要重视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心脏病、白内障或青光眼、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的防治,另外制定慢性病的防治策略也要有侧重点。

3.2 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6.85%、18.84%,且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跌倒率高于空巢非独居老人。与同类文献[8-9]比较,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都比较高,这可能与选取的人群不同有关。针对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类型进行分析,位于前3位的意外伤害类型都是跌倒、交通伤和烫伤,这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相一致[10-11],因此,加强跌倒的预防是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关键,对老年人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性干预,使不同老年人能不同程度掌握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关知识,能更有效地降低跌倒的发生率[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跌倒、交通伤及锐器伤的发生率均高于空巢非独居老人,故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高度重视社区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的发生,尤其是预防跌倒、交通伤和锐器伤的发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跌倒原因主要为步态不稳;跌倒时间集中在上午;跌倒地点主要为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的各种生理机能衰退,自身控制环境的能力下降;以及家中是他们主要的活动空间和生活场所;且家中又存在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等有关。因此,空巢非独居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要积极防治慢性病,同时还要消除居家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开展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等措施提高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的认知水平,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3.3 兰州市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低文化程度及罹患慢性疾病种类越多,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性越高;而兰州市社区空巢非独居老人罹患慢性病种类越多,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性越高。张志华等[13]报道抑郁量表得分、四肢活动状况、慢性病数量是农村老年人意外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与本研究调查对象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可能原因与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同有关。故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意外伤害的预防方面要重视低文化程度和患有慢性病的社区独居老人,并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及慢性病预防措施来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4 小结

综上所述,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和空巢非独居老人慢性病患病率都比较高,而且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空巢非独居老人,因此,需要社会高度关注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这个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并通过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等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来降低兰州市社区独居老人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兰州市空巢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树上有一个空巢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空巢生日不孤独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