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辅导员作用的探究

2021-03-29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院校高职

戴 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培养具有技术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点目标。根据国务院“深化产教融合”新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以下简称“教改”)是促成学生成才、教学高效、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教改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三大推进阶段中,分别突出教师主体、企业主体及学生主体[1]。教师队伍中的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紧密、影响学生程度最大的角色,无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班团建设、学风建设,还是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教改中学校和学生沟通的桥梁,高职院校应加强辅导员的作用。

1 高职院校教改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和辅导员作为教改主体,两者的问题不尽相同。在学生方面,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学习成绩等个体情况差异,所以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自我定位不清晰、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在辅导员方面,则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经验沉淀不足、职业荣誉感匮乏等问题。

1.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较广,除高考途径外,还通过春招和在中职学生中招录。相对而言,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优秀。进入高职院校后,部分学生会有自卑心理,低估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甚至认为进了高职院校不会有前途,从而放松对自我的管理。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远不及中学密集,有充足的自由空间。但是很多同学不珍惜学习机会,迟到早退,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听课效果差,知识掌握程度低。学生课堂外没有时间规划,没课的时候只会打电脑游戏、玩手机、睡懒觉,珍贵的大学时光在浑浑噩噩中度过。

其次,自我定位不清晰。高职院校侧重培养的是服务型、技术型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工作岗位。但很多学生自我定位模糊,职业规划随波逐流,唯国企、名企是瞻,不顾个人实际,一味追求“铁饭碗”、高工资。他们缺乏就业技巧和创业意识,未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科学就业观,期望求职就业一步到位。还有些学生认为,只要上了大学混个文凭就能找到工作,没有清楚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压力。这些都极易造成学生自我定位的错位,导致学生学习心态不端,学习意识淡薄,难以在毕业后接受市场经济和自主择业的挑战。

第三,社会责任感不强。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他们独立、开放,对新事物有很好的适应性,喜欢独立观察、分析和思考,不喜欢受到禁锢和约束。但有时这种特立独行的个性会造成自尊心过强、我行我素,听不进意见和建议,这些学生在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中存在交流障碍、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1.2 辅导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专业结构不合理,教育效果欠佳。当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更侧重选拔对应学校本身设置的学科专业的辅导员,例如文科类院校趋向选择文、经、管、法、教等专业,理科类院校趋向选择理、工等专业,这种专业结构不利于学科互补,无法有效发挥综合学科优势,让教育效果打了折扣。

其次,经验沉淀不足,工作精力有限。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班团建设、学风建设、日常教育管理、应急事件处理,以及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各项管理工作任务。该岗位有专、兼职之分,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专职辅导员和所带学生的数量配比按照1:200设置[2]。从选拔条件来看,辅导员普遍要求是中共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并且年龄在35岁以下的研究生。可见,这支队伍须具备较高思想政治及文化素质、良好沟通协作能力及青春活力。由于辅导员的年龄与学生接近,能与学生共情,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实现良好的交流沟通。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不确定性因素多,加班加点的情况屡见不鲜,且要管理的学生数量众多,较浅的社会阅历和匮乏的工作经验往往让他们力不从心,影响教育效果。

第三,职业荣誉感匮乏,发展空间不明朗。考核晋升机制、管理办法、薪酬待遇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辅导员对比其他岗位有较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所从事的工作无法激励个人的职业激情和成功冲动,这些会造成工作开展的动力不足及辅导员队伍人才的大量流失。

2 如何加强辅导员在教改中的作用

辅导员是集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重要角色,在高职院校的教改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可通过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不断提升辅导员自身水平,以高效引导学生的途径实现。

2.1 制度保障,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

首先,多途径选拔优秀人才,充实辅导员队伍。一方面从多专业学科中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强烈事业心、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硕士毕业生或社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从思政、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教师中挖掘热爱学生工作的人才,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3]。

其次,加强辅导员职业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高职院校可划拨专项培训经费,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培训组织部门,建立分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体系,制定全方位的培训计划,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工作实践和学术研究,培养出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新型辅导员队伍,促进教改工作的有效开展。

再次,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拓宽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应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个人的“角色定位”放置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中。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从制度上维护辅导员的切身利益,提高辅导员经济、政治待遇,并通过单列专业辅导员职称系列和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学生事务专业技术职务等方式,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4]。

2.2 时刻学习,提升辅导员自身水平

高校辅导员水平和队伍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的实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需要具备“领袖的思维、作家的文笔、侦探的观察力、演说家的口才、教师的知识、医生的常识”,这要求辅导员在工作和学习中,既要“遥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首先,恪守职业规范,提升专业素养。持续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增加职业认同与职业自豪感,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其次,通过实践全面提升专业能力,不断思考总结,升华思想理念。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重点工作中,善于“多看、多听、多思考、多总结”,掌握新型的工作手段和载体, 熟练运用QQ、微信、短信等新型交流手段, 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同时,不拘泥于琐事,充分发挥协调统筹能力。

再次,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梯度不断向前发展。紧随时代变化,利用自身优势形成特色,丰富知识结构, 提高工作能力素质。

2.3 高效引导,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辅导员要发挥身教重于言传的作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学生,扮演好学生领航者的角色。

首先,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其端正自我认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细微处着手。摆正自身形象,做到进课堂、进寝室、进朋友圈,融入学生圈子里,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动态,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通过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调动其积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将整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三,真心对待。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态,拿出十分的热心,给予学生真诚、热情,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危机红色预警、学习习惯和成绩差等特殊学生群体,在其困顿、迷茫、艰难时,及时地给予指引、帮助和温暖。

3 小结

在高校教改的新形势下,应充分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其对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的达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臂膀。因此, 加强辅导员在高职院校教改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辅导员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