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糖食品可能更快升糖

2021-03-29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潘琦

保健医苑 2021年3期
关键词:低糖甜味剂无糖

文/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潘琦

要说养生这个词现在火到什么程度,只要看看年龄就行了。老年人对所有养生节目、养生产品都非常痴迷,自不用说。中年人最常和朋友交流的话题之一就是养生。年轻人也有了“佛性养生”之类的时尚潮流。不过,在各种铺天盖地的养生文章中,也藏着很多养生误区。日日濡染之后,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让人思维跑偏,离开健康养生的大方向。咱们这里就揪出几条说说看。

无糖食品也有糖,吃完血糖也会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无糖食品。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 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 克就可以称作无糖食品。日常一般指用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替代了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的甜味食品。

细究字眼,不难发现,无糖食品也含糖,只是含糖量较低或含的甜味剂不同,其他成分与普通的同类食品一样。所以,当这些无糖食品进入身体后,还是会转换成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同样会提升血糖。

以无糖饼干为例,即便一点糖和甜味剂都不放,无糖饼干的主材料依然是面粉等碳水化合物。面粉吃起来不甜,但经肠道吸收后,一部分会转化成葡萄糖。饼干的其他成分,如油脂等也会被吸收并转化成热量。所以,哪怕无糖饼干真的做到零糖,吃完血糖也依然会升高。

无糖食品尚且如此,低糖和部分脱糖的米饭等食物就更不用说了。

嘴馋实在想过瘾,看懂标签算热量

什么都升糖,那糖尿病患者就一点都不能享用美食了吗?也不尽然。首先糖尿病患者首选的食物一定是低糖、低淀粉的食物或者粗粮以及有降糖功效的天然果蔬,但若真想吃点美味解解馋,看懂食物标签,算清热量,避开虚假“低糖坑”,糖尿病患者也能大快朵颐。

一看甜味剂。有的虚假无糖食品虽然没有添加蔗糖,却含有白砂糖和葡萄糖,这就不是标准的无糖食品。还有的无糖食品为了提升口感和味道,添加了过多的甜味剂,这样不仅会影响血糖和消化系统,也不利于健康。

二看主要成分。一些虚假的无糖、低糖食品只在糖上做了文章,所含脂肪和甜味剂甚至更多,这些都会增加食物所含热量,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吃完甚至会比吃普通食品更快更高地升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吃东西不光要看糖,还要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总体含量。整体热量低,才是真适合。

三看其他成分。食物标签里的其他成分也要进行鉴别,如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就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不仅影响血糖和血脂,长期食用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看清这三点,再根据自己的日常消耗和摄取量算一算能够进食的总量,糖尿病患者也能偶尔享受“低糖盛宴”。

抓住控糖关键点,不仅在吃还靠动

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做好日常血糖调控,不仅在吃,还要靠动。

除了血压不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视网膜眼底病变特别严重、有糖尿病足等不适合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建议糖尿病患者都要保持一定的运动。

每餐后,为了降低血糖,可以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餐后运动。这时运动,基本可以把已经吸收到肠道的糖通过肌肉组织的摄取消耗掉,保持血糖相对稳定。

坚持日常运动还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的蓄积,增加肌肉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尤其适合2 型糖尿病患者。

除此之外,运动本身还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改善脂肪肝、愉悦心情,长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预防并发症,整体提高生活质量。

而再标准的无糖食品也只能起到一次进食后血糖不升太高的临时效果,对远程预防和长期健康影响不大。

所以,不建议患者为了单纯的控制血糖而购买、依赖无糖食品,更不能本末倒置因为换了无糖食品就忽略了总热量的控制和日常运动。在血糖防控上,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比单一的更换无糖食品更健康有效。建议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才能做好长期有效的血糖防控。

猜你喜欢

低糖甜味剂无糖
甜味剂安全吗
甜味剂还是糖?这是个问题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小心掉入“低糖饮品”陷阱
百密一疏
以低聚异麦芽糖制作低糖苹果果酱的工艺研究
低糖饮食可降低老年视觉退化风险
低糖食品的优势
有“糖”的无糖食品
哪罐可乐会漂浮呢?